纵贯三千年,极美中国古诗词精选82首欣赏(下半部42-82首)

第42首

相见欢

五代:李煜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阁主闲评:

李煜(937―978年),五代十国时期南唐后主、末代君王。李煜是一位艺术家,精于诗词、书法、绘画、音乐。975年,南唐在与北宋的战争被击败,李煜投降,被押至北宋首都汴京,从此过着囚禁生活,这首词写于囚禁期间。词人秋夜独自登楼,残月西沉,周遭寂静无声,露重秋寒,不觉回忆起故国家园,心里纷扰凌乱,思绪万千。



第43首

浪淘沙令

五代:李煜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阁主闲评:

同样是李煜被囚禁在汴京时所作的一首词。暮春夜寒,潇潇雨冷,词人做了一个梦,梦里有短暂的欢愉,然而梦醒后,这不过是一个泡影。想起自己当帝王时,过的是声色犬马的生活,如今被囚于这座小楼内,形单影只,失去了行动自由,两者的生活真是天壤之别,可惜的是,再也回不到从前。



第44首

虞美人

五代: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阁主闲评:

这是李煜被俘3年后写的词,据说李煜写完这首词后,就被宋太宗赵光义下牵机药毒死了,因为宋太宗对李煜始终恋恋不忘故国大为光火。春花秋月,本是良辰美景,但是作为一个亡国之君,一个阶下囚,却只能徒增词人的感伤之情。一去经年,故国可还是旧时的模样?雕栏玉砌的宫殿应该还在吧,只是历经风霜,许是有些破败了,鱼贯而列的嫔娥,只能在梦里想想啦。词写出了李煜国破家亡后的悲凉心境,感人至深,印证了不朽的作品总是和着血泪而成。



第45首

渔家傲·秋思

宋: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阁主闲评:

范仲淹(989-1052年),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军事家。北宋时,西夏经常侵扰边境,范仲淹被派往西北边塞,主持对西夏的军事防御工作,这首词写于这个期间。上片写边塞风景,风景不同寻常,怎么不同寻常呢,秋来雁去,除了自然界和军营的号角声,看到的只是群山万壑之中的一座孤城,荒凉雄浑,和王之涣《凉州词》中的“一片孤城万仞山”很是相似。下片写戍边军人的寂寞生活,闲暇的时候喝上一杯酒,思念一下万里之外的故乡,战事未了归期无望。有人吹起忧伤的羌笛,令思乡之情更浓,无法入睡,想起多年未见的故园家人,忍不住泪流满面。



第46首

苏幕遮·怀旧

宋:范仲淹

碧云天,

黄叶地,

秋色连波,

波上寒烟翠。

山映斜阳天接水,

芳草无情,

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

追旅思,

夜夜除非,

好梦留人睡。

明月楼高休独倚,

酒入愁肠,

化作相思泪。

阁主闲评:

这是一首天涯羁旅词,可能是词人身在旅途,或是在异乡为官,某个秋日傍晚登高怀远,思念故旧而作。天高云淡,黄叶飘落,山水含烟,夕阳残照,芳草迷离。景色虽好,奈何秋有悲意。天涯孤客,顿生乡愁,月明之夜,不胜登临,独酌一杯,愁肠满结。刘禹锡说:“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但古诗词里,伤春悲秋是主旋律,或许是因为在人生七十古来稀的古代,人的寿命大多比较短,每一个春去秋来,意味着生命渐短。



第47首

雨霖铃

宋:柳永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阁主闲评:

柳永(约984—约1053年),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代表人物。作这首词时,柳永身在首都汴京,已经四十岁了,此前参加了四次科举考试均落第,心中愤懑不满,打算离开汴京,在长亭与情人含泪道别,写下来这首流传千古的送别词。送别时的景物是感伤的,秋雨寒蝉长亭别,万语千言一时噎。纵有不舍,但造化弄人,你我不得不就此别过,天各一方。从此我浪迹天涯,披晨风戴残月,载酒而行,醉了醒,醒了喝。没有了你,什么良辰美景在我眼里都将变得虚无。



第48首

蝶恋花

宋:柳永

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栏意。

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阁主闲评:

许是思念离别的情人,柳永独倚危楼,极目远眺,残阳即将西沉,草色迷离,孤独慢慢袭上心头。很想大醉一场,醉了就能忘记世间烦恼,可是一个人喝闷酒又有什么意思?相思是一种病,曾经的我风流倜傥,如今想你想成沈腰潘鬓,但是我不后悔。王国维曾以“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作为古今成大事者,必经三种境界之第二境,意思是要成功必须经过辛勤劳动、历经磨难。



第49首

蝶恋花

宋:晏殊

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

阁主闲评:

晏殊(991—1055年),北宋文学家、政治家,婉约派词人。婉约派和花间派类型相似,无非是写儿女情长、离愁别绪一类的。上片罗列一堆景物,愁菊泣兰,罗幕双燕,以及不解风情的明月。昨晚秋风大作,把树叶都吹黄了,独自登上高楼,撑着脖子瞪着眼睛瞅了半天,没电,整个城市黑灯瞎火的,嘛也看不见。也不知道你这会在哪个地方漂泊,想给你写封信吧,连个地址都没有。王国维曾以“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作为古今成大事者,必经三种境界之第一境,意思是要成功首先必须要有执着的追求,即使大风天也要爬高窜低观察地形地貌。



第50首

生查子·元夕

宋:欧阳修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阁主闲评:

欧阳修(1007-1072年),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婉约派词人。“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多么美妙的夜初景象,多么心动的约会活动。不过这是去年正月十五的事了,这一年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今年正月十五,月亮又爬上了柳梢,但是已不见伊人踪迹,守在去年我们约会的地方,看着如潮的人流,形单影只的我,不禁泪流。诗词惯用今夕对比,表达沧海桑田,世事变迁。这首小词,唯美而伤感,据说是欧阳修为怀念第二任妻子所作。



第51首

鹧鸪天

宋:晏几道

彩袖殷勤捧玉钟,当年拚却醉颜红。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底风。

从别后,忆相逢,几回魂梦与君同。今宵剩把银釭照,犹恐相逢是梦中。

阁主闲评:

晏几道(1038—1110年),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重要作家,晏殊之子。晏殊曾官至宰相,有这样一位高官老爸,晏几道年少时过着钟鸣鼎食的富足生活。这首词上片描写的大约就是年少时认识的一位美女,当时的生活纸醉金迷,通宵达旦跟美女拼酒,歌舞升平,不眠不休。后来老爸去世,家道中落,晏几道宦海浮沉,很不得意,光景大不如前。在此背景下,晏几道又邂逅了当年的美女,忆往昔看今朝,不免感慨万千,恍若做了隔世一梦。



第52首

水调歌头

宋:苏轼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纵贯三千年,极美中国古诗词精选82首欣赏(下半部42-82首)

阁主闲评:

苏轼(1037—1101年),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豪放派首席词人。这是苏轼1076年在密州任太守时,中秋夜所写的词作,同时也表达了对已经七年没有见面的弟弟苏辙的想念。此时苏轼还没有经历乌台诗案,仕途虽然因为和王安石的过节有些挫折,但生活大体还算潇洒,这一点从序中可以看出:“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喝了一个通宵的酒,喝高了。迷迷瞪瞪的举杯问天,月从何时有,现代科学家已经给了苏轼一个答案,是45亿年前。又问月亮是不是有怨恨,为什么要在离别的时候变圆,人家月亮自圆自缺,管你什么人间悲欢离合。对于苏轼这首仙风道骨之作,有后人云:“中秋词,自东坡《水调歌头》一出,余词俱废。”可见这首词的成就之高。



第53首

念奴娇赤壁怀古

宋: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阁主闲评:

这首词是豪放派词作的代表作。《吹剑续录》载:“东坡在玉堂,有幕士善歌,因问:‘我词何如柳七?’对曰:‘柳郎中词,只合十七八女郎,执红牙板,歌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词,须关西大汉,执铜琵琶,铁绰板,唱大江东去。”柳永和苏轼成了婉约派和豪放派两大阵营的领军人物。《念奴娇赤壁怀古》描写的赤壁长江景色,自是雄伟壮丽,此处发生的三国时期赤壁大战也是波澜壮阔。但苏轼写这首词的时候,因乌台诗案差点丢掉性命,劫后逃生被贬黄州,因此在词的末尾也流露出感慨悲凉的心境,叹岁月易逝,人生易老。只简单四个字“大江东去”即五味杂陈,既显壮阔,又道尽自然永恒,生命微渺,后人多有模仿,如杨慎“滚滚长江东逝水”等。



第54首

定风波

宋:苏轼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词。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阁主闲评:

这是苏轼被贬黄州第三个年头所作的词,大约是已经习惯了贬谪生活的状态,这个老小子有些没心没肺,风雨中淋得落汤鸡一样,竟还要大声歌唱。竹杖芒鞋一蓑衣,后来成为苏轼的标准形象。就是赶路途中遇到下雨这么个小事情,苏轼就一套一套的道理,这老小子是真能摆活,难怪新党不疼,旧党不爱,嘿嘿。。。



第55首

蝶恋花春景

宋:苏轼

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阁主闲评:

苏轼词多豪放,这首《蝶恋花》却归于婉约,阁主一度怀疑这首词是不是苏轼亲生的。花褪残红,柳绵渐少,春将就去,苏轼有些感慨,好在天涯处处都有鲜美的芳草,因此也不见有多伤春之感。“天涯何处无芳草”现在已经被引喻为哪儿都有好姑娘,不必一棵树上吊死。苏轼走路听到墙内有姑娘的笑声就暗恋人家,确实够多情的,但多情就会多恼,还是寡情少欲的好。



第56首

临江仙夜归临皋

宋:苏轼

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

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夜阑风静縠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阁主闲评:

这首词是苏轼贬谪黄州时所作。苏轼在居所东向不远的地方,开发了一块坡地种菜种粮,东坡居士即由此而来。古代被贬相当于是有罪之人,行踪要受当地政府监视,大约相当于假释。不过苏轼这日子过得似乎不赖,既能没日没夜的喝酒,还有家童伺候。临江而居,也算是水岸豪宅了。苏轼也恨此生忙碌钻营,可见洒脱只是表象,一个人真正的内心世界别人是无法得窥的。“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据说知府看到这两句,以为苏轼已经畏罪潜逃了,四处寻找苏轼,结果最后在他家里发现,苏轼正在躺在床上挺尸,还鼾声如雷。



第57首

鹊桥仙

宋:秦观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阁主闲评:

秦观(1049—1100年),北宋著名文学家,婉约派词人。这首词借用了牛郎织女鹊桥相会的故事,牛郎织女是人神之恋,不为王母娘娘所容,一对情侣被分拆在银河两岸,每年只准七月初七见一次,这一天,无数喜鹊们挤在一起搭成一座鸟桥,供牛郎织女在桥上相会。据说这首词是秦观写给一位艺妓的,秦观被贬郴州路过长沙,邂逅了一位爱唱秦观词的艺妓,当见到词作者本人时,艺妓惊喜非常,与秦观耳鬓厮磨数日,并表达了侍奉在秦观左右的愿望,秦观欣然同意,但此时秦观为戴罪之身,允诺待他北归之日,即是双宿双飞之时。词是两人别后秦观思念艺妓所写,令人遗憾的时候,此后秦观一再南贬,数年后竟客死广西,艺妓得知消息后远赴广西吊孝秦观,因哀恸而死。“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话是这么说,但是两地分居的苦楚哪有说得那样轻松。



第58首

青玉案

宋:贺铸

凌波不过横塘路,但目送、芳尘去。锦瑟华年谁与度?月桥花院,琐窗朱户,只有春知处。

飞云冉冉蘅皋暮,彩笔新题断肠句。试问闲情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阁主闲评:

贺铸(1052—1125年),北宋词人。据史料记载,贺铸长相奇丑,面色铁青,人称“贺鬼头”。为人有豪侠之气,不事权贵,快人快语,是一个耿直男,一生沉于下僚,郁郁不得志。晚年倦于仕途,辞官定居苏州闲隐,这首词即是此时所作。词表面看,写的是词人看到一个芳华绝代的女子从面前经过,心生倾慕,于是胡思乱想起来:这位佳人不知道是谁家的娘子,肯定是住在豪门大宅里的,春风快报予我知她的行踪,可见词人闲得很无聊,到底有多闲呢?词人自己说了,如遍地滋生的青草,毫无头绪乱飞的柳絮,下起来无休无止的梅雨。整首词华丽、空灵、婉约,结尾“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读来愁而不伤,甚而感觉充满暖暖的生活气息。



第59首

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

宋:陈与义

忆昔午桥桥上饮,坐中多是豪英。长沟流月去无声。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

二十余年如一梦,此身虽在堪惊。闲登小阁看新晴。古今多少事,渔唱起三更。

阁主闲评:

陈与义(1090—1138年),北宋末、南宋初诗人。陈与义生活在北宋末、南宋初期,家乡洛阳在北宋灭亡后被金国占领。词的上片回忆旧时在洛阳的生活,那时生活平静快活,经常跟一帮狐朋狗友聚在一起吃喝玩乐。明月当空,杏子树下,月光稀疏,笛子一吹就是一宿,不知道腮帮子疼不疼。后来金国南侵,中原大片领土陷入敌占区,陈与义的家乡洛阳也包含在其中。为躲避战乱,陈与义被迫离开家乡南逃,经历了一番颠沛流离的生活。下片写至今难忘逃难时的惊心动魄,现在随南宋朝廷偏安在江南一隅,回忆往昔,如一场大梦。趁夜登楼,感慨世事之无常,沧桑之巨变,再无“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的闲情了。



第60首

如梦令

宋:李清照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阁主闲评:

李清照(1084—约1155年),宋代女词人,婉约派代表作家,素有千古第一才女美誉。古代文人酒徒真多,连女词人也喜欢豪饮。昨晚又喝多了,不过居然知道雨疏风骤,还算清醒。卷帘人说海棠依旧,你表示怀疑,人家是实景考察,你想当然就认为绿肥红瘦,忒也武断了点,实在是一个蛮不讲理的小女人。李清照生活在北宋、南宋更替年间,年轻时国家还算太平,李清照此时家境富裕,生活优越,因此词作也是清新俏皮。



第61首

一剪梅

宋:李清照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纵贯三千年,极美中国古诗词精选82首欣赏(下半部42-82首)

阁主闲评:

李清照和赵明诚结婚后第三年,这年李清照20岁,由于父亲李格非受当时新旧党争影响,被罢官回原籍,并且亲眷不得在京城居住,李清照也因此受到牵连,只得暂时离开丈夫赵明诚,独自回到原籍,夫妻过着两地分居的生活。这首《一剪梅》就是分居期间李清照思念丈夫时所写。

残荷飘香秋意凉,丈夫不在身边,只能自己乘船玩水了。一群大雁飞来,是不是捎来了丈夫的来信?一个风华正茂的少妇,因为政治风波导致与丈夫天各一方,心中的惆怅与相思很是浓烈,无法排解。眉与心,俱有愁,拂之难去。



第62首

声声慢

宋:李清照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阁主闲评:

李清照44岁时,北宋徽、钦二帝被金人虏去,北宋灭亡。李清照的生活陷入动荡,两年后,丈夫赵明诚不幸病故,自此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这首《声声慢》,就是这一时期的作品,情境与早期作品已是天壤之别。开头14个字,其实就一个字,惨!凄风冷雨,落英满地,想起与丈夫的旧日时光,今阴阳两隔,对亡故之人有着无尽思念。黑夜即将来临,吞噬着词人凄绝的内心,这样的生活不知道怎么才能支撑下去。李清照在最孤立无援时,曾改嫁给一个叫张汝舟的官吏,此人本是看中李清照的金石古玩,但婚后发现李清照的金石古玩散失得所剩无几,大失所望,于是对李清照既打又骂,实施家庭暴力,李清照被逼无奈,不久即与他离婚,并因此还坐了9天牢。



第63首

小重山

宋:岳飞

昨夜寒蛩不住鸣。惊回千里梦,已三更。起来独自绕阶行。人悄悄,帘外月胧明。

白首为功名。旧山松竹老,阻归程。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

阁主闲评:

岳飞(1103—1142年),南宋著名军事家,诗人。与著名的《满江红》相比,这首词知名度有所不及。《满江红》慷慨激昂,满怀报国热情,欲雪靖康之耻,击退金兵收复中原。但宋高宗赵构不这么想,当时被金兵俘去的宋钦宗尚在人世,果真让岳飞光复中原,迎回宋钦宗,则赵构皇位可能不保,因此南宋朝廷积极与金国议和,这让主张北伐的岳飞十分苦闷,这首词就是写于这种背景之下。午夜时分,岳武穆难以入睡,独步月光下,四周悄然无人,唯有蟋蟀长鸣。想想自己戎马半生,图啥?北伐之志并不切合上意,就如弹琴者无人能会其音。几年后,岳飞以“莫须有”罪名被处死,世人只道是奸相秦桧所为,秦桧不过是替皇帝老儿背锅而已,真正的元凶其实是赵构。



第64首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宋:辛弃疾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阁主闲评:

辛弃疾(1140-1207年),南宋豪放派词人、将领。辛弃疾一生主张抗金,收复中原领土。但由于主和派占据上风,因而一生宦海浮沉,大多数时候处于失意闲隐的状态。1204年,64岁的辛弃疾被重新启用,镇守镇江(古名京口),这首词是辛弃疾登临北固山上的北固亭时所作。岁月无情,三国东吴大帝孙权已随风而逝。不起眼的街道,南朝刘宋开国皇帝刘裕曾住过,刘裕曾北伐替东晋收复大片被北魏占领的土地。刘裕的儿子刘义隆也搞北伐,由于仓促冒进,被北魏揍得满地找牙。词的上片表达了辛弃疾北伐的主张,下片对南宋即将北伐却有隐隐的担忧,当时南宋在军事上准备也不是很充分,辛弃疾担心会重蹈刘义隆的覆辙。花甲之年的辛弃疾以廉颇自喻,期望老当益壮,为国家统一贡献余热。



第65首

青玉案元夕

宋:辛弃疾

东风夜放花千树,

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

凤箫声动,玉壶光转,

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

笑语盈盈暗香去。

蓦然回首,那人却在,

灯火阑珊处。

阁主闲评:

正月十五元宵节,大街上火树银花,车水马龙,美女们个个花枝招展,体香扑鼻。然而这都不是词人在意的,词人要找一个人,但是在汹涌的人潮中,千寻万索却难觅芳踪,就在词人行将绝望的时候,猛一回头,却发现那个人就独自立于灯火暗淡的角落。对于这首词所表达的主旨,如果只是描写爱情,应是元宵节词人与一位佳人有约,但是约会地点事先没有十分明确,所以找起来很是费了一番功夫。另一层解释是,当时南宋偏安江南,主张北伐的辛弃疾不为主和派所容,辛弃疾有众人皆醉而我独醒的悲叹。王国维曾以“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作为古今成大事者,必经三种境界之第三境,意思是经过艰苦的努力,成功自是水到渠成。



第66首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宋:辛弃疾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阁主闲评:

1181年之后的二十年时间里,也就是辛弃疾41岁之后,辛弃疾被罢官,闲居在江西上饶,博山在上饶东部。通过年轻时和中年或老年时对愁的理解,道出词人心境的变化。年轻时写词,没有经历过人生挫折,不懂得江湖险恶,人生艰辛,但是为了写作需要,登楼临风,无病呻吟。中年以后,历经人世沧桑,遍识人间愁苦,却打碎牙往肚子里咽,觉得这些不足为外人道。逢人只说,今儿天不错,秋高气爽的哈。



第67首

卜算子咏梅

宋:陆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阁主闲评:

陆游(1125—1210年),南宋文学家。陆游的一生和辛弃疾有相似之处,因为积极主张收复中原,不为主和派所容,一生大部分时间处于闲居状态。这首词借咏梅以自喻,是咏梅诗词中的极品之作。黄昏临近,风雨交加,荒郊野外一座破败的桥边,梅花独自绽放,无人欣赏,这境遇何等凄孤!但梅花甘于寂寞,无意与群芳争艳,自行开放在天寒地冻之时,即便凋零于尘泥,还要留香气与人间。梅花的境遇和词人的处境相似,梅花于恶劣环境中迎冰傲雪而开,当是词人身处逆境却始终心系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写照。遗憾的是,终其一生,南宋也只是偏安江南,没能实现国家统一的愿望。带着无限惆怅,陆游写下绝笔诗《示儿》,撒手人寰。



第68首

钗头凤

宋:陆游

红酥手,黄縢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

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


纵贯三千年,极美中国古诗词精选82首欣赏(下半部42-82首)

阁主闲评:

关于这首词,有这样的故事:陆游20岁时娶妻唐婉,唐婉是一个貌美的才女,两人感情很好,但陆游的老妈担心陆游沉溺于温柔乡而荒废前程,加之结婚几年唐婉没能生育,于是硬逼着陆游与唐婉离婚,离婚后两人音信断绝。七年后,陆游到山阴沈园游玩,偶遇携夫赵士程同游的唐婉,唐婉在征得丈夫同意后,添酒置菜招待陆游,陆游感念旧情,醉后在沈园墙上题了这首催人泪下的词。数年后,唐婉重游沈园,见到陆游的题词,感慨万千,和了一首《钗头凤》,回去后不久便抑郁而终,年仅29岁。所以,陆游是一位隐形杀手,用无形的凶器夺去了前妻的生命,陆游一生都对唐婉的早逝不能释怀。这个故事也告诫我们,既然分手了就不要再相见,所谓相见不如怀念!

唐婉所答《钗头凤》

世情薄,人情恶,雨送黄昏花易落。晓风干,泪痕残,欲笺心事,独语斜阑。难,难,难!

人成各,今非昨,病魂常似秋千索。角声寒,夜阑珊,怕人寻问,咽泪装欢。瞒,瞒,瞒!



第69首

游园不值

宋:叶绍翁

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阁主闲评:

叶绍翁(生卒年不详),南宋中叶诗人。诗人出去游春,看到一处小花园,想进去溜达溜达,敲了很久的门也没开,猜想可能是花园的主人怕鞋踩坏了花园里的青苔。诗人略显失望,却突然看到一支红杏花探出墙头来。其实不是主人怜惜青苔,人家压根就没在家,怎么给你开门?这么简单的事,诗人居然没想明白,嘿嘿。。。诗的最后一句借用陆游《马上作》:“平桥小陌雨初收,淡日穿云翠霭浮。杨柳不遮春色断,一枝红杏出墙头。”中最后一句,真所谓天下文章一大抄。红杏出墙后来怎么被演绎成女性出轨的意思,不得而知。



第70首

小池

宋: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

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

早有蜻蜓立上头。


纵贯三千年,极美中国古诗词精选82首欣赏(下半部42-82首)

阁主闲评:

杨万里(1127-1206年),南宋著名诗人。一个小池塘,有泉水静静流入其中,池塘边绿树绕堤,阳光明媚,池塘中荷叶刚刚长出嫩尖,一只蜻蜓恰如其分的立在上面。一首小景诗,景物是我们寻常所见,经过诗人细腻的笔触描写,呈现出一幅岁月静好的画面。大自然不缺乏美,缺乏的是发现美的眼光。



第71首

绝句

宋:志南

古木阴中系短篷,杖藜扶我过桥东。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阁主闲评:

志南,南宋诗僧,生卒年不详,生平不考。这首诗高度概括了初春的特点:沾衣欲湿杏花雨,是那种极细极细的毛毛雨,似有若无;吹面不寒杨柳风,那种风,吹在身上使人软绵如醉,大约“暖风熏得游人醉”就是这种感受吧。这种初春的景象,应该是中原以南才有的,阁主在家乡的时候体会过,后来来到北方,再也没有感受过这种柔风细雨的魅力,张志和大概也为这种魅力所折服,因此也写出“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的词句。志南仅凭这首诗即留名史册。



第72首

约客

宋:赵师秀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阁主闲评:

赵师秀(1170-1219年),南宋诗人。诗人约了一个棋友来家下棋,大约是因为梅雨季节雨下个没完,棋友失约了,大半夜还没来,听着窗外的雨声,蛙叫声,诗人实在无聊,自个拿棋子敲桌子,结果灯花纷落。古时候信息交流不便,要是赶上现在,失约了打个电话、微信等联系一下就可以,也用不着约客,直接在网络上就下上棋了。科技使人类进步,生活越来越便捷,但愿快乐也能成比例增加。


第73首

月儿弯弯照九州

宋:佚名

月儿弯弯照九州,几家欢乐几家愁。

几家夫妇同罗帐,几个飘零在外头?


纵贯三千年,极美中国古诗词精选82首欣赏(下半部42-82首)

阁主闲评:一首民歌味很浓的诗歌,作者不详。一句“月儿弯弯照九州”,意境深远宏大,想象无穷。为了生活,人们四处奔波,很多夫妻因此聚少离多,这样的状况,在今天仍然非常普遍,因此能引起广泛共鸣。都说中国人家庭观念很强,但是现实不得不让很多人离妻别子,漂泊异乡。



第74首

摸鱼儿·雁丘词

金:元好问

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生死相许?

天南地北双飞客,老翅几回寒暑。

欢乐趣,离别苦,就中更有痴儿女。

君应有语:渺万里层云,千山暮雪,只影向谁去?

横汾路,寂寞当年箫鼓,荒烟依旧平楚。

招魂楚些何嗟及,山鬼暗啼风雨。

天也妒,未信与,莺儿燕子俱黄土。

千秋万古,为留待骚人,狂歌痛饮,来访雁丘处。

阁主闲评:

元好问(1190—1257年),金末至大蒙古国时期著名文学家、历史学家。就当时的历史现状来讲,元好问所事金国、大蒙古国均属外族国家,有别于传统意义上代表中国的南宋,但由于金国及后来大蒙古国建立的元朝领土主要在现在的中国境内,元好问的诗词又是中文,所以也归于中国古诗词行列。这首词是元好问16岁赶考途中,听闻一只大雁被捕杀,另外一只大雁冲地自杀殉情的故事后,买下两只大雁的尸体埋起来,起名雁丘,并作此词。生死相许的爱情,人类能做到的也不多,但大雁做到了,因此词人被震撼到了。“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生死相许?”是描写忠贞爱情的绝唱。“千山暮雪”这个词真是既壮观又有意境。



第75首

山坡羊·潼关怀古

元:张养浩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

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阁主闲评:

张养浩(1270—1329年),元代政治家,文学家。张养浩晚年赴任陕西行台中丞,当时关中大旱,百姓饥荒,张养浩前去赈灾,沿途眼见百姓惨状,写下这种散曲。曲中道出一个现象,就是国家不管兴亡,底层老百姓的日子都很艰难,这是因为,亡国就有战乱,人民就会流离失所。兴旺了,统治者就会变得骄淫奢侈,人民赋税繁重,日子一样不好过。阁主初识这首曲,是在《射雕英雄传》83版中,黄蓉遭裘千仞铁砂掌所伤,去寻一灯大师治疗,途中遇一灯大师的四大弟子渔樵耕读之一的樵夫,樵夫即吟了这首曲,当时感觉这首曲很拽,印象深刻。而黄蓉所对宋方壶的《山坡羊•道情》(见下一首曲),同样感觉很拽,所以一下子记住了这两首曲。



第76首

山坡羊·道情

元:宋方壶

青山相待,白云相爱,梦不到紫罗袍共黄金带。一茅斋,野花开。管甚谁家兴废谁成败,陋巷箪瓢亦乐哉。贫,气不改;达,志不改。

阁主闲评:

宋方壶(生卒年不详),生活在元末明初,善散曲。如前一首所述,阁主知道这首曲是在《射雕英雄传》83版中,《射雕英雄传》故事发生在南宋、金、大蒙古国时期,而这两首词均作于这之后,因此这个桥段有点关公战秦琼的意思,不过小说本来就是虚构的,不必拘泥于此。宋方壶生活在朝代更迭期间,国家战乱频仍,为躲避战乱,宋方壶移居上海华亭,不问世事。曲所表达的即是这种隐逸的生活状态。青山白云之下,无官一身轻,找一僻静之所建一座茅屋,有野花傍屋而开,粗茶淡饭的日子逍遥自在,管你什么兴亡成败、打打杀杀。曲中分明有陶潜“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之意。



第77首

天净沙·秋思

元: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阁主闲评:

马致远(约1250-约1324年),元曲四大家之一。深秋时分,藤枯,树老,叶凋零,上有一只大乌鸦,古道旁,有小桥伴着流水,有炊烟生起人家。古道上,旅人迎着萧瑟的秋风,就着西沉的残阳,骑着一匹消瘦的马艰难前行,独自漂泊在天涯,不知何时能归故里,这乡愁真是叫人肠断。这首元曲小令,只区区二十八个字,却勾勒出一幅意境深远的图画,荒凉,寂寞,疲惫,孤独,愁苦,有道不尽的辛酸风尘之感,却又透着一股唯美静谧之意,是悲秋和描写羁旅之愁的极品之作。



第78首

临江仙

明:杨慎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阁主闲评:

杨慎(1488-1559年),明代著名文学家。这首《临江仙》是杨慎所作《二十一史弹词》卷三《说秦汉》的开场词,小说《三国演义》也把它作为开篇词,因而这首词得以声名远播。“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借意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的“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感叹日月山河永恒而人生渺渺,是非成败转瞬即为历史。一切兴亡之事都只是后来者的谈资。这首词意境深沉磅礴,豁达淡薄,就是不知杨慎的内心是否也如这词的意境一般。杨慎一生坎坷,37岁时因“大礼议”事件受廷杖之罚,差点被打死,随后被贬谪到云南永昌卫,其后三十多年里一直谪居云南不得返。这样的遭遇是让杨慎看破红尘,还是看淡红尘,不得而知。



第79首

梁父吟

明:罗贯中

一夜北风寒,万里彤云厚。

长空雪乱飘,改尽江山旧。

仰面观太虚,疑是玉龙斗。

纷纷鳞甲飞,顷刻遍宇宙。

骑驴过小桥,独叹梅花瘦。


纵贯三千年,极美中国古诗词精选82首欣赏(下半部42-82首)

阁主闲评:

罗贯中(约1330-约1400年),元末明初小说家。这首诗见于罗贯中的小说《三国演义》第37回,刘备三顾茅庐之第二顾,刘备在草庐附近偶遇诸葛亮的岳父黄承彦,黄承彦在风雪中吟诵了这首诗,据小说中描写,黄承彦说这首诗是他在诸葛亮家中观看《梁父吟》记得的其中一篇,但由于之前史籍并无记载这首诗,无法证明是诸葛亮所作,因此阁主把这首诗的作者记在罗贯中头上。古诗词里描写雪景的作品不少,阁主偏爱这一首。头两句写下雪前的气象状况,场面宏大。三四句把雪景写得极为苍茫壮阔,令人惊叹。五至八句,极尽描写下雪动态之姿,想象奇特。末两句写风雪中局部景象,一位皓首老者,道骨仙风,骑驴踏雪而来,桥边梅花傲立雪中,意境极其高雅。



第80首

木兰花·拟古决绝词柬友

清:纳兰性德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

骊山语罢清宵半,泪雨霖铃终不怨。

何如薄幸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

阁主闲评:

纳兰性德(1655—1685年),清代词人。世间爱情大致如此,初恋时浓情蜜意,天长日久激情渐退,归于平淡,最不济移情别恋。决绝词一般都是表达女子控诉男子变心,打算与之一刀两断的决心。“秋风悲画扇”借用汉代班婕妤以秋天的团扇比喻自己被抛弃冷落的典故。五至八句借用唐玄宗李隆基和宠妃杨玉环的故事,两人曾在骊山华清宫长生殿起誓生生世世为夫妻,但安史之乱后,李隆基迫于形势压力不得不赐死杨玉环。比翼鸟、连理枝愿望终成一梦。汉代才女卓文君听闻丈夫司马相如欲纳妾后,也做过一首《诀别书》,其中有云:朱弦断,明镜缺,朝露晞,芳时歇,白头吟,伤离别,努力加餐勿念妾,锦水汤汤,与君长诀!司马相如见书后,纳妾一事只好作罢。



第81首

浣溪沙

清:纳兰性德

谁念西风独自凉,萧萧黄叶闭疏窗,沉思往事立残阳。

被酒莫惊春睡重,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

阁主闲评:

纳兰性德家世显赫,父亲曾是大学士,自己是康熙皇帝的侍卫。19岁时娶两广总督卢兴祖之女卢氏,婚后夫妻十分恩爱,不幸的是三年后卢氏死于难产,纳兰性德遭受巨大打击。许是痛失爱妻让纳兰性德郁结难疏,久积成疾,加上对自己的工作没有什么兴趣,一直郁郁寡欢,后来以30岁之英年而早逝。这首词是纳兰性德怀念亡妻之作。词人独自在秋风里,看黄叶飘落,残阳渐沉,回想起昔日夫妻生活赌书赢茶的趣事,那时觉得只是平常之事,现在想起来,是多么温馨珍贵,可惜的是,这一切已不可能重现。有别于其他悼亡词的哀婉凄绝,这首词只是通过赌书这一小事,追忆昔日伉俪情深,也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寻常即是生活,要珍惜当下。



第82首

凤凰台上忆吹箫·赠邻女韩西

清:贺双卿

寸寸微云,丝丝残照,有无明灭难消。正断魂魂断,闪闪摇摇。望望山山水水,人去去,隐隐迢迢。从今后,酸酸楚楚,只似今宵。

青遥,问天不应,看小小双卿,袅袅无聊。更见谁谁见,谁痛花娇?谁望欢欢喜喜,偷素粉,写写描描?谁还管,生生世世,夜夜朝朝?


纵贯三千年,极美中国古诗词精选82首欣赏(下半部42-82首)

阁主闲评:

贺双卿(1715—1735年),清代女诗人。贺双卿被誉为清代第一女词人,清代的李清照。但由于她出身寒微,身世悲凉,红颜命短,二十岁即离开了人世,所以知道她的人很少,她的诗词作品也不为大众所熟悉。她的故事之所以没有湮灭于历史的尘埃中,主要得益于清代史震林的著作《西青散记》,《西青散记》是一部写实笔记,该书以贺双卿的诗词作品为主线,真实记录了这位负绝世才,秉绝代姿,却为农家妇的凄惨命运。她悲凉的身世令人震惊和心痛,所以有别于对其他诗人极简单的介绍,阁主要较为详细的讲述一下她的生平故事。

贺双卿是江苏金坛人,家中世代务农,父亲早亡,家庭条件比较艰苦。贺双卿天资聪颖,小的时候常在村里一间私塾窗外旁听,几年后即能自作诗词。但是在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古代,又身处贫穷落后的农村,贺双卿的诗词天赋在乡人眼里毫无用处,也无人欣赏。16岁那年,由叔父作主,贺双卿嫁给了同乡一个叫周大旺的樵农。周大旺的母亲杨氏,生性泼辣彪悍,早年守寡,拉扯周大旺长大,多年的媳妇熬成婆,贺双卿嫁过来以后,家里的家务及农活便一股脑的丢给了贺双卿。由于贺双卿体质纤弱,婆婆总觉得贺双卿干活一无是处,对贺双卿百般刁难,稍不如意就横挑鼻子竖挑眼。丈夫周大旺新婚燕尔时对贺双卿还尚有温存,后来架不住老母亲煽风点火,也认为贺双卿干活不力,加入了对贺双卿的摧残中,不时对贺双卿恶语相向,拳脚相加。繁重的劳作加上丈夫和婆婆的苛待,贺双卿的身体和精神都备受摧残,这一切,贺双卿只能默默忍受,有时会通过诗词来排解心情。后来贺双卿患上了疟疾,由于没有得到很好的治疗,同时还要承担繁重的劳动,20岁那年,这样一位负绝世才,秉绝代资,才貌双全的农家女诗人,在无尽的悲凉与绝望中,含恨离开了人世,只留下十四篇词作和若干篇诗作供后人唏嘘、凭吊。

记录贺双卿故事的书作《西青散记》的作者史震林,与贺双卿是同乡。据书中记载,史震林当时游学于贺双卿家附近的一个书院。偶然的机会,史震林看到一个身材婀娜的女子在倒垃圾,惊叹在穷乡僻壤之地,竟有如此绝世容颜的女子。后来打听了解到贺双卿的身世,史震林深表同情,并刻意收集了贺双卿的一些词作,为她的才华所折服。史震林曾试图救贺双卿于水火,但由于贺双卿受封建礼教所束缚,拒绝了史震林的帮助,错过了改变自己命运的机会。在这期间,贺双卿与史震林及史震林的一帮文人朋友,多有诗词唱和。

贺双卿的邻居有个女孩叫韩西,对贺双卿特别好,经常陪伴贺双卿,给贺双卿送吃的,更重要的一点是,韩西虽然不识字,却很喜欢贺双卿的诗词。这样一位暖心的小伙伴,大约是贺双卿不幸生活中仅存的一点心灵慰籍。这首《凤凰台上忆吹箫·赠邻女韩西》,据说是韩西出嫁前夕贺双卿写的,想想自己唯一的小伙伴即将嫁于她方,日后恐难再相见,心中有无限不舍,以后的自己恐怕更加孤寂难熬。因为词中大量使用重叠词,因此被誉为清代的李清照。



82首古诗词至此介绍完毕,最后,阁主腆着脸献上自己的一首拙作作为结束:

月夜

月出东墙头,有人倚危楼。

月是秦时月,楼非秦时楼。



您认为有哪些比较冷门但是惊艳美丽的诗词,欢迎分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