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不起”的糖,“還不了”的債

小時候家裡窮,買不起糖。卻因此欠下一生的債……

“買不起”的糖,“還不了”的債

上次回家是兩個月前,自己辭職了,就回家呆了一段時間。那也是大半年沒回家了,再回家時,明顯的感覺到了父母的衰老。時間慢不下來,能夠給我們的時間很少,我們只能加速前進,才可以讓父母安享晚年。

在父母的眼裡,我們永遠都是長不大的孩子,他們總是害怕著給我們的愛不夠多,儘自己的一切可能給予我們愛❤️,不在乎結果。

“買不起”的糖,“還不了”的債

我家有我哥和我,我哥比我大六歲。很小的時候,家裡窮,父母很小就出去打工了,只有那樣才可以維持我們的生活。

我媽經常給我講的就是,我小時候喜歡吃糖,但是家裡窮,買不起糖。有一次,在路邊我看見一個賣糖的,就站在那裡,一動沒動,也沒有哭著鬧著要賣糖,只是看著。媽媽摸了一下口袋,空蕩蕩的,沒有錢。我們買不起,走吧。

那時候的事情,我沒有記憶,但每次聽媽媽這麼講的時候,內心都會一陣酸。那種情景我可以想象到,而那種感受我也真的會有。因為現在還不怎麼穩定,不能夠買一些父母想要的東西,雖然他們不說,但還是知道他們的想法。心裡的無助感、無奈感,和那時候媽媽不能給我買糖應該是一樣的。

有錢的人確實有,但還是有很多人很窮的。他們也想要去改變,他們也在努力著。可無奈,沒有好的基礎,即使努力,也只能勉強最基本的生活。那時候,沒有精準扶貧,沒有人引導,沒有人幫忙,所有的一切都要靠自己。那時候的人們,受教育程度都不怎麼高,長遠的目光、想法,對他們來說,是很難得。

“買不起”的糖,“還不了”的債

現在家裡的生活好多了,只是他們的思想很難轉變,還是很節約。其實有的時候,希望他們可以多多享受,辛苦了一輩子,到老了也還在為子女奮鬥著,看在眼裡,痛在心裡。因為還沒有到財務自由的地步。

媽媽經常講,她廠裡有一個五十幾歲的女人,家裡的孩子已經都結婚生子了,孫子都幾歲了,家裡經濟也還可以,但他們兩口子平時生活就吃一個菜,住的房子旁邊有一片地,就種滿了青菜,有菜的時候就吃菜,沒菜的時候就吃一些乾貨。但兩個人一直都吃一個菜,平時更不會去買零食、買菜,一件衣服也是穿好幾年,總來沒有見過新樣。

“買不起”的糖,“還不了”的債

說實話,現在這個年代,真的很少見到這樣的人。即使,是我媽再節約也不會想這樣去節約,他們的節約方式,我一度覺得這種行為真的是太過度。他們已經辛苦了一輩子,子女也都已經差不多穩定了,為什麼還要這樣呢?完全可以享受生活、對自己好點,可能只因他們心中對子女無私的愛,子女知道卻無法改變。欠下的“還不了”的債,我們除了接受,就是多陪伴他們。

這次回家,發現爸爸開始學會體諒媽媽了。這幾十年下來,到老了會心疼媽媽了,也還不算晚吧。以前每次回家,媽媽也總是會在沒事的時候,讓我給她擇白頭髮,一直說白頭髮長的好快,怎麼都擇不了。這次回家,卻再也沒聽到這樣的抱怨,連提都沒提起來,而我也明顯的看到了額頭的白髮又多了。我想,他們是已經在認老了吧,面對自然循環的規律,人們只能學會去接受。

“買不起”的糖,“還不了”的債

爸爸之前也總是會倒飭自己的頭髮,雖然少,但還是希望是黑色,買了一些染髮膏,沒事的時候就自己染。我還經常笑他,搞這些幹嘛,他只是笑笑。這次回家,看到了放在角落裡的佈滿了灰塵的染髮膏,想必平時也沒再用。

不小心發現的細節,他們莫名的默契,讓我最心裡難受。他們變老、認老的改變,作為子女的我們,只能希望時間再慢點。他們養育我們一輩子,我們是他們最大的債。

有很多時候,我們總覺得父母很囉嗦;

有很多時候,我們給不了父母更多的理解;

有很多時候,我們並沒有給父母更多的時間。

他們一生都在為我付出,很少想到自己。我們能做的最好回報,多陪陪他們。正在上學的你,覺得每天都可以見到父母,沒有感覺到。只要你高中畢業,上了大學,你會發現之前形影不離的父母,只能在逢年過節的時候見到,隔得遠點,只有過年才可以見到。一年的時間,就見那麼幾次,那一刻,你才會發現,父母離我們越來越遠。我們會感傷,卻怎麼也回不到過去。

自己在家又待不了多久,就又要走了。中國式父母在子女離家前,都會讓帶很多的東西,生怕在外面受了委屈。這都是表達愛的方式,有的人帶著滿滿地愛走,有的人卻嫌麻煩。

“買不起”的糖,“還不了”的債

其實,父母的心裡永遠都在想著,能夠為我們多做點什麼,總擔心給的不夠多。他們看不到自己,只能看到子女,他麼過的好不好。

看過太多的電視劇,太多感人的事情,一次次觸碰著心靈。朱自清也曾把父親的背影記錄下來:

“唉,我說道:“爸爸,你走吧。”他往車外看了看說:“我買幾個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動。”我看那邊月臺的柵欄外有幾個賣東西的等著顧客。走到那邊月臺,須穿過鐵道,須跳下去又爬上去。父親是一個胖子,走過去自然要費事些。我本來要去的,他不肯,只好讓他去。我看見他戴著黑布小帽,穿著黑布大馬褂,深青布棉袍,蹣跚地走到鐵道邊,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難。可是他穿過鐵道,要爬上那邊月臺,就不容易了。他用兩手攀著上面,兩腳再向上縮;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傾,顯出努力的樣子,這時我看見他的背影,我的淚很快地流下來了。我趕緊拭乾了淚。怕他看見,也怕別人看見。”

“買不起”的糖,“還不了”的債

隨著時間的流逝,越長大的人越能夠理解到父母的不容易,他們自己也在逐步成為父母,體會到了自己父母的感受。

現在賣的糖種類越來越多,自己隨便都可以買糖吃了,卻再也找不回那個味道,讓人覺得很甜的味道。

人在長大的過程,會越來越迴歸本質,找到最初最單純的那個自己。

那小時候“買不起”的糖,成為了後來我們對父母“還不了”的債。

“買不起”的糖,“還不了”的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