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代相親”—北京周邊赤城縣鳳凰山公墓孝道篇


在生活工作節奏加快、社會觀念轉變及青年社交圈逐漸縮小等因素影響下,年輕人的婚戀交友問題日益凸顯,交友難、婚戀難已成為普遍現象。相親是男女認識、戀愛和結婚的途徑之一,近兩年全國各地公園裡“父母代相親”的景象成為了一道亮麗的風景線,為了給子女們尋找婚姻和愛情,為了讓子女們的終身大事能有著落,父母可算是操碎了心。公園裡掛起子女們的相親資料卡,遠遠看去更像是勞務市場,通常不會看到本人的照片,父母會在相親角附近守候著,看到有人駐足在子女的資料卡時,就會上前詢問情況,遇到合適的才會拿出照片看看。也時常會聚在一起,說著各自子女的情況,例如年齡、學歷、工資、房子......這些信息能夠有效速配起來,就可以互留聯繫方式,相互介紹子女認識。這個場景讓你有沒有一種被包辦的感覺呢?


“父母代相親”—北京周邊赤城縣鳳凰山公墓孝道篇

“父母代相親”的方式本無可厚非,而且這種形式也並不完全等同於過去的“媒妁之言”和“包辦婚姻”。由於自由戀愛中的男女往往容易見識片面而缺乏理性,有豐富閱歷的父母在感情方面可提供一些客觀性的建議,從這一層面上講,“父母代相親”的存在有其合理性,不能完全否定。

而“被相親”的子女或許每天在寫字樓裡進進出出,驕傲而獨立,可殊不知一轉眼就變成了一沓資料,在“大型人口商超”中註明了你的生產日期、產地、營養成分等等,明碼標價任憑各路家長挑選。


“父母代相親”—北京周邊赤城縣鳳凰山公墓孝道篇


父母和年輕人之間對於在公園裡“代相親”的方式,有著截然不同的價值觀,截然不同的認知,截然不同的對於婚姻和愛情的觀點。

現在很多年輕人選擇單身,都不以“結婚生子”為人生的終極目標,年輕人拼事業、有比柴米油鹽更想要去實現的人生夢想。並不是執拗的排斥婚姻,而是在經濟和精神的雙重考量下,認為當前還沒到結婚生子的最佳時期,且單身也是一種自由的生活方式。相愛結婚,最重要的是三觀和性格相近,這也是為什麼很多人不願意將就父母認為“合適”的人。

而在父母看來,他們不懂所謂的“三觀一致”、“靈魂伴侶”。認為生活終究是歸於平淡的,柴米油鹽才是最實際的。在他們眼裡,你組建家庭、生兒育女是一種責任,是一項必須完成的任務。因為他們擔心,在自己離開的那天,你身邊沒有人可以依靠沒有孩子為你養老......


“父母代相親”—北京周邊赤城縣鳳凰山公墓孝道篇

(圖為赤城縣鳳凰山公墓)

其實,在感情世界裡,本身就沒有對錯,對於父母,子女們希望有更多自由的感情生活空間,不希望有過多的人生軌跡設定,父母應該適度的理解與支持。對於子女,也應理解父母對我們人生大事的關懷,是出於愛,是希望你能過上幸福的生活。在“父母代相親”這件事上,父母一定要多與子女溝通,尊重他們的選擇和意願,而不能讓“相親會”演變成“家長會”,只有把握好尺度才不會亂點鴛鴦譜,才能促成好姻緣。


“父母代相親”—北京周邊赤城縣鳳凰山公墓孝道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