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寧宗:大宋之慫,至此臻於極矣

趙擴比他爹正常。


虛心好學,生活節儉,也能聽進臣下的意見,做個名義上的最高元首也夠了。


這裡說個題外話。


越看歷史,越覺得皇帝其實沒那麼重要,只是在當時的體制下,必須有個皇帝。


當然,這說的是一般皇帝。君主集權體制,對典型的英主,與典型的混蛋,具有能力放大器的作用。至於平常資質的,基本上沒有大的變局,體制都能裹挾著皇帝向前走,或者向左,或者向右,無關緊要。


寧宗趙擴大概是這麼個皇帝。


寧宗提前繼位,完全是因為他爹光宗太不靠譜,上到兩宮太后,中到文武百官,下到太學生、臨安百姓,都看不下去。孝道是中國自周以來治道的關鍵,光宗這兒子當得連普通老百姓家都不如,成何體統。


宋寧宗:大宋之慫,至此臻於極矣


寧宗繼位後,參與領頭擁戴的趙汝愚和韓侂冑就成了大功臣,得論功行賞。


趙汝愚先代留正為參知政事,後來原宰相留正回朝,免兼職,加特進、右丞相、樞密使。韓侂冑則升任宜州觀察使,兼樞密都承旨。


顯然,趙汝愚比韓侂冑得到的封賞大。


原因嘛!韓侂冑本指望在論定策之功時撈好處,趙汝愚卻這樣說:


吾宗臣也,汝外戚也,何可以言功?惟爪牙之臣,則當推賞。


趙汝愚這就有點耍流氓,因為本身他就位在宰輔,此前的職位是知樞密院事。韓侂冑當然也想借此躋身宰輔,所以很明白的,趙汝愚在打壓韓侂冑。但趙汝愚的本意並不為私,他要打壓的是外戚(和高宗是連襟)、是武將(仁宗朝名將韓琦的後人)、是非讀書人(靠恩蔭進入體制),韓侂冑只是被摟草打兔子了。


但就因此,倆人結下了樑子。從此,黨爭不休。而論黨爭,純孝君子是爭不過堪稱權奸的韓侂冑的。最終,韓侂冑以攻擊朱熹的理學為突破口,以“慶元黨禁”這種大批鬥為結局,搞掉了趙汝愚,從此一人獨攬相權。而趙汝愚則在貶謫地,莫名暴死。


宋寧宗:大宋之慫,至此臻於極矣


韓侂冑是個主戰派。現在他大權獨攬,就要實現自己的大抱負了。


他先做了兩件事。其一是,追封岳飛為鄂王。其二是,追削秦檜官爵。和孝宗北伐前的動作如出一轍。


開禧元年,也就是公元1205年,在寧宗的支持下,韓侂冑誓師北伐!


和孝宗時代的隆興北伐類似,先勝後敗。共同的原因,有缺乏能幹的將領、內部不統一(開禧北伐,四川吳家叛變)。而相比隆興北伐,開禧北伐有利的地方在於,此時的金國如同當年的遼國,漸漸被漢文化同化,患生於內,實際上戰鬥力大不如前了。


最終,韓侂冑精力被牽扯在與金國的打與和之中,而朝堂上一股反韓勢力漸漸形成。


反韓勢力由史彌遠代表的投降派與楊皇后代表的外戚集團組成。公元前1207年11月3日,韓侂冑上朝,被史彌遠操縱政變,當即殺害。隨後,韓侂冑、蘇師旦的人頭被送往金國,以滿足金國的“處理戰犯”的和議要求。


此後,南宋朝廷與金國重新簽訂了嘉定和議。將隆興和議的歲幣,由20萬兩增加到30萬兩。宋一次性繳納戰爭賠款三百萬兩。此前,宋稱金為叔,此後改稱伯。


大宋之慫,至此臻於極矣


韓侂冑應當對此負責。隆興北伐之後,基本上宣告了南宋唯有求和苟安一途,除非宋金國力發生重大逆轉,斷無北定中原之可能。


韓侂冑可能有一腔熱血,或者是建功立業、垂名後世的思想作祟,不管出於什麼原因,當時發動大規模戰爭是極其不明智的。


但如當時人做的諷刺詩所說,“自古和戎有大權,未聞函首可安邊”,韓侂冑或者被定罪,或者死於政治鬥爭,都可以說願賭服輸。但南宋朝廷,函首求和,搖尾乞憐只如燕王喜之情狀,則宋廷之脊樑骨骼盡折矣!


金人只是提出了新的和議條件,咱大宋真就不準備還個價?


宋寧宗:大宋之慫,至此臻於極矣


韓侂冑死後,南宋朝廷的控制權就落入了史彌遠與楊皇后的掌控之中。


寧宗從此囿於奸臣與後宮之手,不再振作,也難有善政於民。


最後,連立誰為太子,他都做不了主。


寧宗先後生了九個兒子,一個也沒成。於是就找了趙匡胤十世孫趙與願做養子,一度封為皇太子,但在29歲時病死。這時候,還有一個現成的人選,寧宗的養子,趙竑。不過,就血緣上,趙竑與寧宗已頗遠,因為他又是寧宗堂哥趙抦的養子,親生父親是趙希瞿,而趙希瞿宋史裡的記載是太祖九世孫,除非有家譜,搞不清楚是怎麼來的。


但沒辦法,皇帝總要有人當,正常的話,會輪到趙竑。


但趙竑得罪了史彌遠。於是史彌遠派余天錫去暗地裡物色其他趙氏宗室。


天錫舟抵越西門,天大雨,避全保長家,保長知其為丞相客,治具甚肅。有二子侍立,天錫問之,保長曰:“此吾外孫也。日者言二兒後極貴。”問其姓,長曰趙與莒,次曰與芮。


這是《續資治通鑑》的記載。也就是說余天錫下雨天避雨碰見一家人,看倆小孩兒長得不錯,一問,姓趙,得,就這倆了。


就這樣,南宋第五位皇帝理宗趙昀就被接到了宮中,最終被史彌遠一手扶上皇位。而趙竑則最終被迫害致死。


看,村長的兒子,要當皇帝了。


寧宗去哪兒了呢?寧宗晚年沉迷於煉丹修道,所以也不管這檔子事兒,愛咋咋吧!


公元1224年,寧宗病逝,在位30年,享年57歲!


看,寧宗這個皇帝有跟沒有有什麼區別?


執政前十五年,韓侂冑說了算,執政後十五年,史彌遠說了算。如果說帝國狀況越來越壞,那也是獨相缺乏制衡的原因,如果是內閣民主集中,或者三相制衡、臺官監督機制都有效,完全可以四平八穩地苟下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