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大厨的特战“心经”

在银川特战中队流传着这样一句话:“不能做饭的司机不是好特战队员。”这并不是一句调侃之语,而是该支队特战中队“全能战士”郭芝江的真实写照。

锅碗瓢盆炊出“后勤能手”

郭芝江入伍前曾在一家饭店打工,在饭店的工作经历让他对烹饪技术打下了一定的基础,恰逢2018年编制体制调整改革,中队重新整合成立急需炊事岗位的人员,郭芝江就壮胆主动申请担任中队炊事员岗位。这个消息一传出,中队可是“炸了锅”。有的人说:“他可是中队训练的尖子,去当厨子不是可惜了吗?”还有的说:“他会做饭吗?这下我们可要过上苦日子了。”就连中队长郭凯也对他能否胜任这个工作表示了怀疑,但是他却拍着胸脯说道:“队长、指导员你们放心,做饭和军事训练一样不会落下。哪样给中队拖后腿,你就罚我切一千个土豆!”

重庆有句老话:“有斗无斗,气质拿够!”。意思就是不管有没有本事,能够拿出勇气就是一种勇敢。这是郭芝江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虽然有过在饭店打工的经历,但要保障一百多人的伙食,可得费一番大功夫。刚开始做饭速度慢,他就一边提升效率,一边克服困难提前起床;为了满足大家对面食喜爱的需求,他特意休假去饭店“拜师学艺”,不久就可以做到了每餐都可以保障三四种面食不重样;作为地道重庆人,他就专门从老家带回来火锅底料,研究底料制作方法,每逢节假日的火锅则成为了官兵必不可少的“思乡饭”。中队战友还自豪的说道:“每次中队组织吃火锅,隔壁中队的战友都馋哭了。”郭芝江就是把特战队员这种“特”的个性带到了后勤岗位。

郭大厨的特战“心经”


郭大厨的特战“心经”

方向盘里练出“多面尖兵”

“攻坚克难,挑战自我”从来都是郭芝江的座右铭。郭志江之所以能够有过硬的操作技术来源于他参加驾驶员培训的经历。2019年他被中队推荐参加特战驾驶员培训,临行前中队长郭凯嘱咐道:“你是中队要培养全方位的人才,不要轻视这次学习的机会,回来之后你可是要发挥重要做作用的。”后来他回忆道:“当踏进集训队的门槛,我就明白我去那里的使命和责任是不一样的。”

从交规法规到基础操作,从驾驶生疏到完成各种特种专业科目,他都是第一个完成,结业考核时不出意料的成为了集训班的优秀学员。回到中队的郭芝江正逢中队开展驾驶射击这个全新的训练科目,老特战队员们虽然各个是神枪手,但面对专业技能要求高的这个科目也是无从下手。但对于已经有过硬的驾驶和射击技能的郭芝江来说仿佛就是“量身定制”,他又一次主动打报告成为这个科目的教员,潜心研究驾驶和射击科目如何结合,最终总结出了“一稳、二快、三提前”的训练口诀,研究出的“三变量”(车不动目标不动、车不动目标动、车动目标不动)训练步骤被中队编入训练教案作为训练方法长期采用。

郭大厨的特战“心经”


郭大厨的特战“心经”

练兵场上锻造“特战勇士”

要谈起让郭芝江印象最为深刻的经历,那得说起第一次参加魔鬼周极限训练的事。2016年,他有幸成为中队筛选参加魔鬼周训练为数不多的列兵同志。

收拾物资 、准备器材、擦拭武器,每一次准备都让他兴奋不已。“梦想很美好,现实很残酷”。第一天的训练科目是三十公里极限奔跑,背着三十多斤的物资,奔跑在泥泞、坑洼的山地里,郭芝江心中早已叫苦不迭,然而此时背囊早已把他的腰的直不起来,双脚的血泡在战靴里挤的生疼,双腿麻木,呼吸困难,意识模糊,这些情况就像脑海中的另一个自己不断地催促自己半途而废……。但心中一个信念支撑着他坚持下来:“自己选择的路,就算跪着,也要走完。”就这样,他摇摇晃晃的坚持到了终点,所有的老特战队员都对他竖起了大拇指,不停地说:“这个重庆娃子,像咱特战的人。”

郭大厨的特战“心经”


郭大厨的特战“心经”

郭芝江说:“特战训练看着牛气,想着帅气,置身其中才发现让你没有脾气。”大到演习演练,小到战术动作,都藏着刻骨铭心的酸楚,但这是他的追求和梦想,是绝不服输的执着。他在部队学会的第一个道理就是:只要决定了的事情,哪怕再苦再难,都要去完成它。

郭芝江说:“部队是一个广阔的舞台,只要自己有目标,肯努力,肯吃苦,拿出该有的态度和决心,就可以在这个舞台上展示自己的风采。”他就是这样一个好厨子好司机里的优秀特战队员,哪里有什么天生的优秀,胜利的战衣早已被汗水湿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