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大廚的特戰“心經”

在銀川特戰中隊流傳著這樣一句話:“不能做飯的司機不是好特戰隊員。”這並不是一句調侃之語,而是該支隊特戰中隊“全能戰士”郭芝江的真實寫照。

鍋碗瓢盆炊出“後勤能手”

郭芝江入伍前曾在一家飯店打工,在飯店的工作經歷讓他對烹飪技術打下了一定的基礎,恰逢2018年編制體制調整改革,中隊重新整合成立急需炊事崗位的人員,郭芝江就壯膽主動申請擔任中隊炊事員崗位。這個消息一傳出,中隊可是“炸了鍋”。有的人說:“他可是中隊訓練的尖子,去當廚子不是可惜了嗎?”還有的說:“他會做飯嗎?這下我們可要過上苦日子了。”就連中隊長郭凱也對他能否勝任這個工作表示了懷疑,但是他卻拍著胸脯說道:“隊長、指導員你們放心,做飯和軍事訓練一樣不會落下。哪樣給中隊拖後腿,你就罰我切一千個土豆!”

重慶有句老話:“有鬥無鬥,氣質拿夠!”。意思就是不管有沒有本事,能夠拿出勇氣就是一種勇敢。這是郭芝江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雖然有過在飯店打工的經歷,但要保障一百多人的伙食,可得費一番大功夫。剛開始做飯速度慢,他就一邊提升效率,一邊克服困難提前起床;為了滿足大家對面食喜愛的需求,他特意休假去飯店“拜師學藝”,不久就可以做到了每餐都可以保障三四種麵食不重樣;作為地道重慶人,他就專門從老家帶回來火鍋底料,研究底料製作方法,每逢節假日的火鍋則成為了官兵必不可少的“思鄉飯”。中隊戰友還自豪的說道:“每次中隊組織吃火鍋,隔壁中隊的戰友都饞哭了。”郭芝江就是把特戰隊員這種“特”的個性帶到了後勤崗位。

郭大廚的特戰“心經”


郭大廚的特戰“心經”

方向盤裡練出“多面尖兵”

“攻堅克難,挑戰自我”從來都是郭芝江的座右銘。郭志江之所以能夠有過硬的操作技術來源於他參加駕駛員培訓的經歷。2019年他被中隊推薦參加特戰駕駛員培訓,臨行前中隊長郭凱囑咐道:“你是中隊要培養全方位的人才,不要輕視這次學習的機會,回來之後你可是要發揮重要做作用的。”後來他回憶道:“當踏進集訓隊的門檻,我就明白我去那裡的使命和責任是不一樣的。”

從交規法規到基礎操作,從駕駛生疏到完成各種特種專業科目,他都是第一個完成,結業考核時不出意料的成為了集訓班的優秀學員。回到中隊的郭芝江正逢中隊開展駕駛射擊這個全新的訓練科目,老特戰隊員們雖然各個是神槍手,但面對專業技能要求高的這個科目也是無從下手。但對於已經有過硬的駕駛和射擊技能的郭芝江來說彷彿就是“量身定製”,他又一次主動打報告成為這個科目的教員,潛心研究駕駛和射擊科目如何結合,最終總結出了“一穩、二快、三提前”的訓練口訣,研究出的“三變量”(車不動目標不動、車不動目標動、車動目標不動)訓練步驟被中隊編入訓練教案作為訓練方法長期採用。

郭大廚的特戰“心經”


郭大廚的特戰“心經”

練兵場上鍛造“特戰勇士”

要談起讓郭芝江印象最為深刻的經歷,那得說起第一次參加魔鬼周極限訓練的事。2016年,他有幸成為中隊篩選參加魔鬼周訓練為數不多的列兵同志。

收拾物資 、準備器材、擦拭武器,每一次準備都讓他興奮不已。“夢想很美好,現實很殘酷”。第一天的訓練科目是三十公里極限奔跑,揹著三十多斤的物資,奔跑在泥濘、坑窪的山地裡,郭芝江心中早已叫苦不迭,然而此時背囊早已把他的腰的直不起來,雙腳的血泡在戰靴裡擠的生疼,雙腿麻木,呼吸困難,意識模糊,這些情況就像腦海中的另一個自己不斷地催促自己半途而廢……。但心中一個信念支撐著他堅持下來:“自己選擇的路,就算跪著,也要走完。”就這樣,他搖搖晃晃的堅持到了終點,所有的老特戰隊員都對他豎起了大拇指,不停地說:“這個重慶娃子,像咱特戰的人。”

郭大廚的特戰“心經”


郭大廚的特戰“心經”

郭芝江說:“特戰訓練看著牛氣,想著帥氣,置身其中才發現讓你沒有脾氣。”大到演習演練,小到戰術動作,都藏著刻骨銘心的酸楚,但這是他的追求和夢想,是絕不服輸的執著。他在部隊學會的第一個道理就是:只要決定了的事情,哪怕再苦再難,都要去完成它。

郭芝江說:“部隊是一個廣闊的舞臺,只要自己有目標,肯努力,肯吃苦,拿出該有的態度和決心,就可以在這個舞臺上展示自己的風采。”他就是這樣一個好廚子好司機裡的優秀特戰隊員,哪裡有什麼天生的優秀,勝利的戰衣早已被汗水溼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