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子王旗——四子王為小王爺娶親照

1930年代烏蘭察布四子王為小王爺娶親照

本帖為四子王旗1936年的一段歷史事件的實況再現,通過該貼可以身臨其境的感受潘迪貢扎布王爺為其少王爺迎娶新娘的熱鬧場景,也可通過這件事,瞭解和研究當時的四子王旗的歷史狀況。

本帖文字材料和照片系當年著名的戰地記者方大增發表刊登於《中華(上海)》1937年51期的攝影報道。

四子王旗——四子王為小王爺娶親照


四子王旗——四子王為小王爺娶親照


四子王旗——四子王為小王爺娶親照


資料來源於楊紅林著作的《1936綏遠--失蹤戰地攝影師方大增的抗戰記錄》一書

四子王府是烏蘭察布盟中的一個部落,又名四子部落旗,前者是指著他的王府而言,後者則為其整個的部落之名。位置在烏蘭花之北四十里,距錫拉穆林廟(大廟)八十里,全部落的面積約三百方里,並且都是豐沃的草原,擁有大批的牲畜,所以在烏盟中算是一個大部落了,其勢力與富庶則僅次於德王統治的西蘇尼特。


王府全景

四子王旗——四子王為小王爺娶親照


四子王旗——四子王為小王爺娶親照


四子王旗——四子王為小王爺娶親照


四子王府建築在一塊寬廣的草原上,但是他的四周則被矮小的山坡圍繞著,依然形成了王府的天然城垣,不過這〈城垣〉裡面沒有街市或商店,只有孤立著的一片美麗輝煌的建築,其餘的地方即滿生著牧草,有數不清的牛羊駿馬遊散其間,這只不過是王爺的小部分〈家畜〉而已,他的大半財富,還都在更北的草原上,到那裡才能真正見到牧畜事業之偉大的景象!


(上圖:潘王步入婚禮禮堂,下圖:王府四大臣)

四子王旗——四子王為小王爺娶親照


四子王旗——四子王為小王爺娶親照


四子王旗——四子王為小王爺娶親照


四子王旗——四子王為小王爺娶親照


四子王因其名為潘某,故又叫潘王,他大半的時間都住在歸綏,那裡也有他的府,他有流線型汽車往返於大青山的前後兩地相距約二百里路程,用現代的交通工具亦顧方便。這次因為參加他的公子的婚禮,所以他特意趕回來了。有位黃文錦先生是他的參謀長,黃君年約三十左右,漢語很流利,可算是蒙古的交際家,與外界往來都由他負責,和外交部長機務差不多,此外,王府裡尚有〈大臣〉四人,則專管部落中的政務,黃君的思想是比較前進的,〈大臣〉們則傾向於保守。


四子王府可以分成兩部分,東面一片平房是王府,其建築式樣與北平的前滿王府差不多,在府的門口,也有衛兵值崗,不過這衛兵總表現出沒有精神的樣子,他們的槍都鏽的不能用了,記者告訴他們這槍需要常常擦的,但是他們笑著搖搖頭,也許是不懂我的話,也許是表示他們懶的擦。在王府的西部另有一片西藏式的宗教建築,這是王爺的家廟,四壁均刷以白粉,沿以朱邊,更加上金頂的飾裱真是美麗至極。再就是蒙古人的紅綠袍子也給這荒涼的草地上增加不少生氣。


王府的房子間數有限,所以這時又搭起五六座蒙古包來,以便招待賀喜的賓客。這許多蒙古包搭在一起,真是洋洋大觀,好看得很!蒙古人的禮物多用牲畜,但亦有用氈墊、哈達者,前者為重禮,後者為一般交際禮品,他們是是很重禮物的,不只如此,對禮節亦同樣重視,來賓們彼此相見均以鼻菸壺握在手裡對揉,尤如一般的握手禮,在兩人對換著揉鼻菸壺之時,則互問“你們都好,牲口吃的好,在你們那地方有什麼稀罕事嗎?……”。

來賓中有多位少女,他們在人群中處處表現出〈風頭十足〉的態度。她們確乎是非常的美麗,這種美麗包括健康、容貌、性格。她們是很快樂的,就是很少受著虛偽的禮教的逼害,假若她們沒有兄弟,就終身不出嫁,到相當年齡舉行一次鄭重的拜火禮,從此以後,可以自由選擇她們所愛的男人來同居,對方也許是路過的,旅行者、喇嘛、或者有永久性的伴侶,這都是不計較的。


四子王旗——四子王為小王爺娶親照


四子王旗——四子王為小王爺娶親照


四子王旗——四子王為小王爺娶親照


四子王旗——四子王為小王爺娶親照


四子王旗——四子王為小王爺娶親照


四子王旗——四子王為小王爺娶親照


四子王旗——四子王為小王爺娶親照


四子王旗——四子王為小王爺娶親照


四子王旗——四子王為小王爺娶親照


結婚典禮中的兩位主角之一------新娘,她的家四子王府新郎的家有二百里路,迎親去的馬車,前三天即以出發,在結婚的正日子這天,迎親的途中臨時搭起兩座蒙古包與一座帳篷,約距王府十里路遠,新娘用馬車接到,即在此包中休息,然後新郎就由王府出來,騎著快馬揹著弓箭,帶領百十多個隨從,〈組織〉了個〈迎親大隊〉,前面還有一個張著黃旗的〈開路先鋒〉,就馳騁到新娘休息的地方,他------新郎進入另外一個包裡休息,弓箭則掛在門外,然後新娘從她的包裡走到新郎的包裡來,由一個長者唸了半天喜令,於是新郎與其迎親大隊又復原班回去,新娘此番則換騎馬,由兩位武官護送隨行。新娘的臉用布蒙著的,及到了王府按禮先圍著府轉一個大圈子,然後即進入王府的測院休息。雖然四子王有他富麗堂皇的大王府,但是舉行婚禮確在一個蒙古包裡,潘王首先來到這當做禮堂的蒙古包,再接著就是新郎進來,這時候新娘便是全身用布包起來,由一位女傭相扶引著步入禮堂,在禮堂的門口有一個侍從捧著一座花瓶,瓶中有一支孔雀翎,來賓都擁在門口看熱鬧,及到行禮完畢,於是全體回到王爺府裡去,新郎拔下身上配著的箭,把新娘蒙著臉的布挑開,結婚儀式宣告完成。

賀喜的來賓很少當日回去的,差不多都住在這裡,晚間舉行盛大的宴會,吃的酒席已多半漢化,不過碗筷均是自帶,蒙古人照例各人都有一個木碗藏在懷裡,並且還有一套筷子與小刀掛在身邊,在使用之前,習慣拿到火上烤一下,大概是為了消毒。

白天所看到的那幾位少女,在宴席上大顯其藝術天才,常離坐舞蹈,並伴以動聽的蒙古樂隊之演奏,這使赴宴席的賓客,都為之增加不少興奮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