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草书欣赏:《七律·长征》,据考这首律诗是毛泽东的“处女”作

据考,《七律·长征》是毛泽东的第一首律诗,也就是伟人在律诗方面的“处女”作。

毛泽东曾在1965年7月21日致陈毅的信中说:“我偶尔写过几首七律,没有一首是我自己满意的”。这不是毛泽东的谦虚,而是这位诗词创作大家对自己的严格要求。若纯粹以艺术成就论,毛泽东的《七律·长征》处女作也许不如他的两首《沁园春》和《忆秦娥·娄山关》等著名词篇,因为相对于他奔放不羁的性格特点来说,律诗的工整对仗和音韵的平仄和谐恐怕难免会对他造成一定的束缚。


行草书创作:毛泽东《七律·长征》,创作者:冯彬藏墨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行草书欣赏:《七律·长征》,据考这首律诗是毛泽东的“处女”作

行草书创作:毛泽东《七律·长征》,创作者:冯彬藏墨


但是,由于《七律·长征》及时而真切地描绘了中国工农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这一史诗性事件,并且最形象而又凝练地表达了长征精神,形成了不可替代的长征文化符号,因此,它本身也就当之无愧地成为了史诗。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从赣南瑞金、雩都和闽西长汀、宁化等地出发。连续突破四道封锁线,渡过章水、潇水和湘江,进入贵州。随后又强渡乌江、占领遵义,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摆脱了40万敌军的围追堵截,再强渡大渡河,翻越夹金山,于1935年6月14日到达四川懋功,与红四方面军会合。1935年9月18日突破天险腊子口进入甘南,占领岷县。10月2日,占领通渭,随后在排以上干部大会上,毛泽东情不自禁地朗诵了《七律·长征》。


行草书创作:毛泽东《七律·长征》前部分,创作者:冯彬藏墨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


行草书欣赏:《七律·长征》,据考这首律诗是毛泽东的“处女”作

行草书创作:毛泽东《七律·长征》前部分,创作者:冯彬藏墨


首联“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极其典型地体现了毛泽东的豪迈大气和乐观主义,把“远征难”和“只等闲”这一组悖论平实而又神奇地组合在一起,给全诗定了一个鲜明的轻松基调,然后渐次展开说的都是如何一个“等闲”法。

颔联“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显示了诗人纳天入怀、视宇如芥的气度与胸襟。五岭就是南岭,是自东至西横亘江西、湖南、广东、广西、四川五省的一系山脉,最大的有大庾岭、骑田岭、萌诸岭、都庞岭和越城岭,故谓“五岭”。乌蒙山自云南禄劝县起,东北走入贵州,至湖南止,称乌蒙山脉。这一联说的是五岭紧密相连的山岭就像翻滚的小波浪一样,而乌蒙山山脉磅礴的山体就“犹如坂上走泥丸也”。总之,不管群山逶迤是多么崔巍险峻,都被毛泽东“等闲”视之。以小喻大,化巨为渺,因此也成为本诗的一个重要修辞手法。


行草书创作:毛泽东《七律·长征》后部分,创作者:冯彬藏墨


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行草书欣赏:《七律·长征》,据考这首律诗是毛泽东的“处女”作

行草书创作:毛泽东《七律·长征》后部分,创作者:冯彬藏墨


颈联“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金沙江是长江的上游,因高山形成落差,浪高水急,波涛汹涌。蒋介石梦寐以求都想在石达开走麦城的地方,将朱毛变成石达开第二。川军泸定守军早早撤光了铁索上桥板,河上只有赤裸的摇晃的铁索令人眼晕胆寒。可红一军团二师四团王开湘、杨成武部组成22勇士敢死队,冒着对岸的强大火力攀缘铁索,在我方火力支持下边铺桥板边匍匐前进,最终以成功“飞夺泸定桥”而成为中国革命史乃至人类战争史上的奇迹。但毛泽东只用一个“寒”字以蔽之:是手触铁索之寒?还是令观者心寒?抑或让敌军胆寒?甚至连今人闻之都不免吁寒气、冒冷汗?

而且,按照《七律》颔联、颈联严格对仗的要求,此二联也是好联。首先都是将庞然大物宏观藐之(腾细浪、走泥丸),意象出奇;然后更难能可贵的是将万水千山的代表性地名(五岭、乌蒙)与向死而生的绝险之战(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自然串联起来,就成了妙联佳对。

尾联“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描绘的本是可能成为压垮红军的最后一根稻草的雪山大翻越,可诗人笔下的情绪却是“更喜”,过了岷山,豁然开朗,转化到了反面,柳暗花明又一村了。”此时怎能不喜?诗人已经完全忽略或者超越了忍饥挨饿、冲风冒雪的艰辛,胸中喷薄而出的只是苦尽甘来的豪迈与乐观。

那么,长征到底是什么?毛泽东在《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一文中,更加理性而不失诗意、更加严谨而同样豪迈地总结道:

“长征是历史记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

中央红军的长征,虽然仅仅历时一年,行程二万五千里,但她所记录和包含的人类信仰的力量和挑战极限的能量,却有着中国乃至世界历史上罕见的凝重、深邃和辽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