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年前银行存下“77元巨款”,如今值多少?为何查证后却“拒领”

在新中国成立将近十年的1958年,当时整个社会的经济发展相对于西方国家,还是存在一定的差距。回顾过去的生活环境,很多家庭连最基本的温饱问题都解决不了,可谓是满目凄凉。当年国内的物价总体偏低、人们的生活成本自然也低。据了解到,50、60年代,郑州的农民工月收入仅为7元左右,而工人、职工们的月均工资仅为12元。同时,当年的馒头、饺子、水果都是以分钱计数,可见那时的生活也较为艰苦。

60年前银行存下“77元巨款”,如今值多少?为何查证后却“拒领”

但根据消息得知,在每月收入为几块钱的背景下,竟然有人在银行存下77元的“巨款”。然而经过60年的时间,被银行证实其存款真实有效,可以领取全部余额。可存款人却一如反常的“拒领”,弄得不少人一头雾水。有钱为何不领?而且当年存下的钱,如今可以涨到多少?我们不妨看看到底是什么情况。

江苏的陈先生,在一次搬家的过程中发现爷爷的房间里竟然有一张老旧的存折单。上面显示有77元,同时是1958年-1959年为期一年的定期存款。出于好奇,陈先生立马找到爷爷询问,经过陈大爷的回忆,原来他在50年代初期做生意,赚了一点小钱。然而当时钱财十分的宝贵,他就与朋友一起到银行存钱。过后就一直将存款单收纳在箱子里,这么多年竟然都没想起有这么回事。

60年前银行存下“77元巨款”,如今值多少?为何查证后却“拒领”

那么既然是在银行存款,而且有单有据就意味着可以到银行查询,很大可能可以将过去的钱取出来。同时他们注意到爷爷的这张存款单,利率竟然高达45%,且已经有60年左右的时间,假如现在取出来是不是可以得到更多的钱。于是陈先生找到一位做金融的朋友咨询,如果从购买力的角度去推算,陈大爷当年在银行存下的77块钱,相当于现在的几千元;加之在银行存了60年,本金加上利息可能都会几万块钱。

听到这个结果,爷孙俩还挺高兴的,虽然当年的77块钱相当于“巨款”,毕竟那时的社会发展不景气、生活水平低下,且人们的月均工资就10元左右。但过去这么久,如今能够取回几万块钱无非也是一件好事。这时,陈先生拿着单据陪同爷爷到银行,他们打算将这笔钱取出来。

60年前银行存下“77元巨款”,如今值多少?为何查证后却“拒领”

让他们预料之外的是,银行工作人员表示这张存款单年代久远,然而银行找到不到当年的存据,很难辨别存款单的真伪。所以这件事要上报到总行,等待上级核实当年的存款信息。为此,过了差不多大半年的时间,经过总行的核实,陈大爷1958年的存单的确真实有效。但因为陈大爷的存款单上明确写着是1958年-1959年为期一年的定期存款,所以高达45%的利率只在那个时间段有效。同时因为陈大爷一直没有将钱取出来,那么存款就自动转化为活期。

然而,时间已经过去60年,银行活期的利率一直都在变化。如果按照当下的利率计算,陈大爷当年在银行存下的77块钱,如今本金+利息也就只能取出1000块钱左右。当陈大爷听到这个数字,脸上或多或少都会有点失望。毕竟此前听到有几万块钱,他觉得可以取出来与老伴去旅行,享受晚年的洒脱生活。但这笔“巨款”在如今快速发展的时代,显得那么的“黯然失色”。

60年前银行存下“77元巨款”,如今值多少?为何查证后却“拒领”

随后,经过陈大爷的再三考虑,他觉得1000多的金额不算太高,反正现在的生活较为宽裕,没什么需要用“大钱”的地方。于是和孙子商量过后,便“拒领”这笔钱。因为思前想后他都认为这张老旧的存单意义非凡,毕竟有60年左右的历史。所以他打算将存单作为“传家之物”传给自己的后代,这样子反而更能体现存单的价值。

总得来说,并不是每张50、60年代的存单都真实有效,具体还得根据银行一系列的查证后,才能辨别它的真伪。就好比以前不少人都拿着存单到银行取款,但银行称有些存款单已破损,亦或是称无法证实存款人的真实身份,以至于纷纷“判处”无效。为此,不少网友认为是银行职员“从中作梗”窃取老农的高额利息,同时也有人表示,银行职员只不过是依照规定办事。

60年前银行存下“77元巨款”,如今值多少?为何查证后却“拒领”

对此,你有什么看法呢?假如家里还留有几十年前的存款单,大家是选择拿到银行辨真伪,还是传给后代作纪念呢?欢迎评论交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