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誰帶走了那些兵頭將尾的吃飯時間?怎麼辦?

朋友在單位的部門是一個科長,也算是一個俗稱兵頭將尾的小領導。好久沒有見面了,偶爾相約一起喝茶的時候,朋友一臉的疲憊,工作的辛勞不言而喻。作為朋友,能把他邀請出來,相聚一會想來也是幸運的。

原來,今年雖說是受疫情影響,朋友單位的工作中實質的內容,沒有多大的進展,但是在圍繞工作如何開展,要求各部門加強謀劃、預想、創新工作。

於是,朋友帶著科內人員不是研討,就是整理數據,不是寫材料,就是打電話,整天干得風風火火,平時忙得連按時吃飯的時間都沒有,工作的辛苦確實達到了身心交瘁、人困馬乏的境地,何至是隻反映在臉面上的疲憊。

是誰帶走了那些兵頭將尾的吃飯時間?怎麼辦?

是誰帶走了兵頭將尾的吃飯時間?

工作節奏快。現在社會進入信息化代,領導要求的工作都非常快。今天一個方案,明天一個計劃,後天一個總結匯報。

早上安排的工作,下午就要聽到彙報,或是聽到迴音、反饋。今天安排的工作方案,明天必須看見工作啟動的動作。本週開始的工作,每一天都要聽到進展的具體情況。

工作是一件連著一件,一個階段跟著一個階段,環環相扣,循環不斷,就像一個旋轉的陀螺,只要開始旋轉起來,就沒有慢下來的節奏。

質量要求高。單位對每一基工作的質量要求都比較高,從上面頂層設計要合理,從下面實際操作要可行,從各類數據分析要先進。

作為一個承上啟下的部門領導,制定一個工作方案,一會兒要與下面對接,具備實施條件才能將方案定型,還要與平級部門商定、溝通排除不同意見,最後還要向上面彙報,領導滿意才能通過。

每一層的意見不統一,都不是一個完善的方案,就需要重新再來一遍。

工作時間全部耗費在一次又一次的溝通、對接、開會、彙報中,錯過了一次又一次的吃飯時間,別人都下班時,正是自己修改完善工作方案、計劃的時間。

工作跨度大。工作的謀劃要有長遠目標,不是三年規劃,就是兩年行動。一個部門的前生往事和展望未來,都要在一個短時間內完成,還要有整章建制、數據研究,雖有千頭萬緒,都要同時啟動進行整合推進,從過去到未來的需要大範圍地進行收集資料、數據,不但耗費的精力,而且考驗耐力,這樣一個兵頭將尾的日子確實不好過。

是誰帶走了那些兵頭將尾的吃飯時間?怎麼辦?

為何不試一試時間管理呢?

在整日忙忙碌碌的工作中,朋友也曾試過時間管理,學習過許多時間管理的方法。例如:

給自己制定一個時間表。在實際中,越來越多的時間不受自己安排。今天下午計劃是核對數據,領導要求馬上審議方案,把工作節奏馬上打亂,結果是計劃不如變化。

養成良好的利用時間的習慣。如辦事不拖延、有記錄的習慣、注意勞逸結合等習慣,然而事情不是自己拖延的,記錄也變成一張廢紙,一直就忙得沒有安逸的時刻。只有適應別人的習慣,不斷調整自己的習慣。

把零碎的時間組合起來。工作中自己支配的時間不多,往往都是把別人留給自己的時間組合起來。這一點真的做到了,但是組合起來的是別人剩餘給自己的零碎時間

朋友在工作中,實踐了"盡信書不如無書"的至理。

對一個兵頭將尾領導來說,與其說不能管理自己的時間,其實是自己沒有時間去管理。

精緻的時間管理理論,不過是有時間的人,在消遣時間中畫出來的空中樓閣而已。

在需要時間而爭取時間的人眼裡,那些理論應用不過是一地雞毛、無病呻吟,沒有任何救人於苦海的微薄之力,還不如水面飄來的一根蘆葦。


是誰帶走了那些兵頭將尾的吃飯時間?怎麼辦?

到底怎麼度過這些"快高大"的日子?

朋友在單位工作多年,雖說才是一個小小的部門負責人,但是對單位的各項業務基本熟悉。

俗話說得好"萬變不離其宗",不管領導如何改革創新,基本的業務是沒有變化的,需要調整的不過是流程、職能、位置等的優化、組合、調整而已。

利用好基礎資料。在工作中把部門的基礎資料梳理清楚,需要利用時迅速提取到位,進行分析、調整,不用花費時間再去收集資料。做好資料共享,各小組可以直接利用資料,在資料分析、整理中不做重複工作。

合理分工,分頭行動。根據工作的任務組成,合理進行人員分工,優化專業搭配,分頭進行各項工作推進,將工作計劃合理搭接在一起,用最短的時間完成複雜的工作。相當於把工作分成若干零件分頭加工,最後安排一個小組進行成品組裝,工作效率自然提高。

先成型,再成熟。

既然領導要求工作是"急就章",那麼在工作中就協調推進,利用各種現有資料進行方案、計劃"速成",先達到領導要求的基本意圖,彙報領導同意後,再擇機進行詳細研究、完善。

把控關鍵環節,不留漏洞。在快速工作中,一定要守住一個原則,對關鍵的技術、制度上一定要嚴格把控,不可留下漏洞或與制度相背離。工作方案在技術是可行、制度允許,整體來說是可行的,其它部分都可以在詳細的推進過程中不斷地完善。

經過不斷地左撲右擋、前跑後追,這些"快高大"的工作,基本都在領導要求的時間、質量、進度中完成了,工作推進平穩、落地安全,但同時也會帶走了一點按時吃飯的時間。

在短暫的相聚中,朋友悠閒地講了一節提升工作效率的課,輕鬆的語言中,還能感覺到隱隱的緊張。

面對那些"快高大"的工作,要用充分準備的基礎資料,人員的合理分工,方案先成型再成熟,把控關鍵環節,迅速地完成工作任務,爭取按時享用一日三餐的時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