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手機兵敗本土,小米們是怎麼在印度擊敗他們並征服印度的?

說起手機,相信很多朋友都會很熟悉,在中國手機已經成為了大多數中國人的數字器官,說起手機來中國人也肯定是如數家珍小米、華為、OPPO、VIVO都是有名的手機巨頭,然而最近一個消息卻讓人震驚,這就是印度手機廠商兵敗本土,擊敗他們的卻是中國的小米等手機巨頭們,這又是怎麼一回事呢?

印度手機兵敗本土,小米們是怎麼在印度擊敗他們並征服印度的?

一、印度手機兵敗本土

根據財經網12月10日的報道,面對中國智能手機廠商的強勁挑戰,印度第二大本土手機廠商Intex正計劃為中國手機品牌代工,以實現扭虧為盈。據IDC統計,2018年印度智能手機出貨量1.42億部,功能手機出貨量1.81億部,兩者合計3.23億部,是僅次於中國的第二大市場。更難得的是,它仍在快速增長。

印度手機兵敗本土,小米們是怎麼在印度擊敗他們並征服印度的?

IDC的數據顯示,小米手機以1260萬部的出貨量位居2019年第三季度印度市場首位,市場份額27.1%;三星以880萬部出貨量位列第二,而後則是vivo、Realme和OPPO。前五大品牌拿走了87.3%的市場份額,昔日本土品牌Micromax與Lava在與中國品牌的對抗中逐漸落得下風,已成為others,曾經第二巨頭的Intex手機更屢被傳出退出手機市場,上一財年,Intex淨虧損28.13億盧比。

Intex董事凱沙夫·班薩爾表示,已經有一些中國智能手機廠商在與該公司談判,商討在印度市場代工事宜。班薩爾認為,為中國手機廠商代工將是重振公司的關鍵戰略之一。

很多人看到這裡都會覺得有些疑惑,印度手機企業是怎麼被中國巨頭們打敗的?

印度手機兵敗本土,小米們是怎麼在印度擊敗他們並征服印度的?

二、印度手機巨頭是怎麼敗給小米的?

從產業的理論角度來說,一般情況下一個產業國內企業的優勢是遠大於國外企業的,因為畢竟在這個國家的本土,當地的文化需求、風土人情、消費者習慣沒有人會比當地企業掌握的更好,理論上來說一般情況下,國外企業進入一個國家或多或少都會有水土不服的現象,但是小米們是怎麼在印度創造奇蹟的?

印度手機兵敗本土,小米們是怎麼在印度擊敗他們並征服印度的?

一是追求性價比的人性本質。眾所周知,小米在中國一直有一個稱號叫做“價格屠夫”,想當年中國各大智能手機的價格都在三四千元的時候,小米用1999元的定價橫空出世徹底改寫了中國旗艦智能手機的市場,之後小米的紅米手機更是徹底顛覆了千元智能機的江湖,如今的小米已經在極致性價比上走到了非常高的高處,擁有著極高的價格勢能,正是在這種價格勢能的影響下,小米才能夠在國內市場順風順水。而印度也是同為發展中大國,印度人民的收入水平其實比中國人差距還是相當巨大的,根據世界銀行的統計數據,2018年中國人均GDP接近1萬美元,而同年印度人均GDP只有約2030美元;而從人均收入來看,2017年,中國人均收入為8,826美元,印度僅為1980美元。在這樣的情況下,小米的極致性價比可謂是一劑對印度對症下藥的良藥,其實將心比心,誰不喜歡好用又便宜的高性價比產品呢?這是小米能夠在印度市場上一騎絕塵的重要根源。

二是小米也是沉下心來做市場。小米在印度的銷售模式其實和中國並沒有太大的差別,這就是兩條腿走路,一方面,知道印度本身的居民收入水平,小米用線上市場的優勢砍掉了傳統線下市場的多層分銷機制,這讓小米的性價比優勢進一步加強,在2014年剛剛進入印度的時候,名不見經傳的小米就憑藉互聯網銷售的模式成功地實現開門紅。另一方面,小米在印度的線下旗艦店也是相當給力,小米之家在印度遍地開花。

印度手機兵敗本土,小米們是怎麼在印度擊敗他們並征服印度的?

三是著重做屬於印度的本土化。畢竟印度不是中國,印度人的需求和中國人還是千差萬別,所以小米的印度本土化也是非常的用心,不僅在印度聘用瞭解熟悉印度的管理層,2015年在印度開設了第一家工廠。到2018年年底,小米在印度的工廠數量達到6家,平均每秒能夠生產兩部智能手機。而且小米的軟件也在印度處於一種非重要的地位,小米的MIUI社區同樣在印度發揚光大。與此同時,雷軍旗下可不是一家公司,在小米給印度提供服務的時候,剛剛上市不久的WPS也同樣在印度大力發展,軟硬件抱團出海讓小米的市場競爭力與日俱增。

小米在印度的成功並不是隨隨便便的,而是一個真正有效的戰略所指導下的全面成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