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歲男童最後沒有搶救過來,這些低俗的逗娃方式,家長一定要杜絕

孩子在出生之後,他們對於世界上所見到的大部分東西都保持著比較明顯的好奇心

,所以大人在講述一些事情之時,他們也常常會較為信任,並且想要去不斷的嘗試。特別是在孩子三歲左右的時候,又進入執拗敏感期,會有自己的秩序感和規則感,這時候或許也會進行自我的嘗試。但是大家也都知道"無知者無畏",孩子有些時候自我的嘗試所帶來的影響,比我們想象的還要可怕。

前段時間同事講述了這樣一個事情,讓我們感到十分的震驚。他表示自己上週參加了一個酒席,沒想到回家之後卻得知酒席上有一個孩子,竟然因為喝酒而出現中毒症狀,甚至醫生還表示孩子之後可能就成為一個腦癱。因為三歲左右的孩子喝酒之後,大腦承受不了,加之酒精的刺激身體已經完全無法承受。在一開始同事們還表示可能是因為孩子想要去嘗試喝酒,沒曾想同時接下來的話更讓人大跌眼鏡。酒席上一個比較喜歡開玩笑的大人對孩子說:"男子漢大丈夫得喝點酒!"當時孩子的母親聽完之後非常的生氣訓斥了幾句,還警告了自己的孩子,千萬不能喝酒會燒壞。沒想到孩子沒放在心上,在媽媽比較忙碌的時候,他就自己去嘗試,卻出現了這樣的問題。

3歲男童最後沒有搶救過來,這些低俗的逗娃方式,家長一定要杜絕

或許很多人會認為這,是孩子的好奇心與探知慾危害到他的生命,但實際上從另外一個層面來說,卻也是這種喜歡開玩笑的人所造成的問題。孩子不經逗,成年人說一句話,他們就有可能放在心上。在日常生活中,或許我們常常會見到這類人,所以平時也要提防這類人群,一旦看到有人對自家孩子有這幾方面的行為,立馬懟回去,不要怕傷面子,畢竟在這背後有可能影響的是孩子的生命健康。

01、逗孩子喝酒不可取,這幾種行為也可惡,我們得拒絕

就像我們上面所說的,因為一句話導致孩子不斷的去嘗試,最後出現中毒或者喪命的情況,這也是我們難以估算的。但是作為成年人,我們也要了解清楚,自己所說話語對孩子的影響。除了逗孩子喝酒的行為之外,這幾種行為儘量不要出現,同時也要避免其他人影響自家孩子。

3歲男童最後沒有搶救過來,這些低俗的逗娃方式,家長一定要杜絕

1、讓孩子抽菸

"來,吸一口,看看是什麼感覺"

相信大家有些時候,也會遇到這種讓自家孩子抽菸的人群。或許他們只是抱著抖一抖孩子的想法,但卻給孩子指明瞭一個方向,也就是說孩子可以抽菸。加之孩子在三四歲左右的時候會有自我意識,他們也會想要去嘗試自己沒有涉足過的領域。

"我家孩子在我心裡一直以來是一個乖巧懂事的存在,所以我從來沒有想象過在他身上會出現一些壞習慣。但是在孩子6歲左右的時候,竟然發現他有些時候會偷偷拿爸爸的煙在衛生間吸。或許是因為吸菸的時候太嗆了,所以沒有繼續嘗試,基本上只是吸一口。發生這樣的事情,也讓我感到十分的生氣,後來棍棒教育了一番,才避免問題繼續出現。"吸菸有害健康,孩子也是最易受別人影響的一個群體,我們一定要全力避免這種事情的出現。

3歲男童最後沒有搶救過來,這些低俗的逗娃方式,家長一定要杜絕

2、逗叫"爸爸"

除了上面所說菸酒之外,有一部分人或許還會在稱呼上影響孩子。見到小孩子,他們首先想到的不是去抱抱孩子,而是對小孩子說這樣一句話:"來,叫爸爸,我給你買好吃的!"如果是年齡較小的孩子,他們或許會脫口而出,但這也就成為了笑料。年齡較大的孩子,他們已經能夠清晰的分析爸爸媽媽的指代,所以明白自己的爸爸媽媽是誰,這時候也會變得異常的憤怒。總之這樣的話語對孩子永遠不會產生好的影響,父母也要在日常生活中規避。

3、說傷害孩子的話語

"你媽不要你了,今天晚上你跟我們回家。"

"你看你媽今天一天都沒來找你,再也不會回來了,你別不信!"

"你爸爸媽媽不愛你,來我們家吧!"

上面所說的話語,也是很多人在開玩笑時常常會對孩子說的、他們總是想要去看看孩子,聽到這些話的反應當然也不失所望,大部分的孩子都會表現出來哭鬧煩躁不安的情緒,甚至慢慢的還會缺乏安全感。特別對於那些留守兒童來說,這種話語戳中她們的內心,直接影響他們未來對於父母的態度。作為父母,如果我們聽到有人這樣開玩笑,一定要立馬得回去,讓孩子認識到,爸爸媽媽是這個世界上最愛他們的存在。

02、教會孩子正確應對,是父母的必修課,這幾點我們得知道

當然除了我們上面所說3點,父母的回對方法之外,在日常生活中,也應該告訴自家孩子什麼事情能做,什麼事情不能做。特別是有可能危害到孩子身體健康的事情,我們一定要重點關注。

1、讓孩子瞭解一定的安全知識

在孩子小的時候不抽菸不喝酒,或許是父母對於孩子潛在的規矩

。但並不是每一位父母都會明確的告訴孩子,你不能抽菸,你不能喝酒,這也就讓孩子有了可乘之機。他們或許會偷偷的嘗試,所以想要避免這種情況發生。一定要讓孩子認識到哪些東西是危險的,哪些是儘量不要觸碰的。瞭解相應的安全知識,才能保證自己的生命健康。

2、給予孩子更多的關愛

在孩子小的時候,正是孩子性格形成以及內心情感形成的關鍵階段,爸爸媽媽也要儘量避免和自家孩子分離。除此之外,再和孩子外出玩耍之時,也要讓孩子在自己的視野之內。或許寶媽在孩子身旁,就不會出現被別人逗抽菸喝酒的情況。孩子的健康由父母來守護,這句話一點也不假,也希望大家能夠清晰地認識到。

孩子出生之後會有各種各樣的事情發生,除了避免孩子自我傷害之外,也要規避周圍人對於孩子的影響。總之在教育孩子的時候,一定要細心、耐心。不怕一萬,就怕萬一孩子受到傷害只在一瞬間,相信大家都不願意看到這樣的情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