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分「前浪」、「後浪」,我更想看到這樣的景象

小破站這回算是出大圈了。

它結合五四青年節出的形象廣告《後浪》,不僅上了央視,更是刷爆了從00後的「後浪」到70後的「前浪」的朋友圈。在我寫這篇文章的時候,《後浪》這條演講類型的短片在B站上已經達到了800多萬播放,100多萬點贊,成績斐然。

不分「前浪」、「後浪」,我更想看到這樣的景象

視頻開口的第一句話,就輕輕鬆鬆地吊起人們的胃口:“那些口口聲聲,一代不如一代的人,應該看著你們,像我一樣。”

不分「前浪」、「後浪」,我更想看到這樣的景象

文案很巧妙地抓住代際對立這個點,從羨慕、敬意到感激,情緒一層一層地深入鋪展開,配上何冰老師極富力量的演講風格,一句“奔湧吧,後浪”聽得人熱血沸騰。

視頻固然很燃,看多了“這一代是垮掉的一代”的言論,我相信有很多年輕人都從中獲得巨大的鼓舞。

然而我想說的是,生活在這個時代,不僅僅是年輕人的幸運,更是全體人們的幸運。

生活在這個時代的年輕人,有著更豐富的資源、更低的學習門檻以及更多的選擇權利,我們有更多的空間可以選擇自己想要的生活。

但這不只是年輕人的權利,而應該是全體人類的權利,代際、年齡都不能、也不應該成為限制的理由。

我很不喜歡聽到“我已經XX歲了,還能做……嗎”這樣的句式,比如:

“我已經20歲了,還能學跳舞嗎?”

“我已經30歲了,學英語還來得及嗎?”

“我已經50歲了,還能穿豔麗的衣服嗎?”

……

然而,年齡與成就大部分時候都沒有絕對的關係,很多人往往只是拿年齡作為限制自己的藉口。

拿我以前看過的一段相聲來說:“黃忠60歲投靠劉備,姜子牙80歲做丞相,佘太君100歲掛帥,孫悟空500歲西天取經,白素貞1000多歲才下山談戀愛,你說你急個啥!”

每一項變好的背後都少不了日月年歲的積累,從你決定去做的那時候開始,積累就已經啟動了。

它們可能是學會畫畫、可能是學一門新語言,也可能是嘗試與人交往。

走出舒適圈,就是你變好的第一步。接下來可能會有波動,但只需要讓自己的平均水平是向上的就很棒了。

在卡尼曼的《思考,快與慢》中,有一個叫「均值迴歸」的概念。

這個概念產生自金融學,意思是任何一種上漲或者下跌的趨勢,不管其延續的時間多長都不能永遠持續下去,最終均值迴歸的規律一定會出現。

不分「前浪」、「後浪」,我更想看到這樣的景象

放到我們為變好而做出的努力中,就是當我們一心想變好時,要做好自己不可能一年365天、每天24小時都卯足了勁向前衝的準備,偶爾也會有原地踏步,甚至後退走的時候。

遇到這種時候不用焦慮,只要明確自己的狀態整體是向上的,已經往前衝了1000步,哪怕倒退了一兩步,也依然是在變好中。

這個理念不僅適用於年輕人,也適用於每一個想變好的人。

在視頻中,有一句話特別戳我:“不用活成我們想象中的樣子,我們這一代人的想象力不足以想象你們的未來。”

不分「前浪」、「後浪」,我更想看到這樣的景象

我被戳到的點不僅僅是因為這句話描述出來的美好願景,更是因為看到了在這個時代下共存的多代人的無限可能。

對這一代年輕人來說,上一代人的想象力確實不足以想象這一代的未來。但換個角度一想,這句話放在每一代人身上,都是適用的。

在今天的時代下,科技繁榮、文化繁茂、城市繁華,每一個個體都可以用更低的成本,去獲取、去享受更高端的科技和更便捷的生活,特別對於一些經歷過百廢待興時期的人來說,社會這樣迅猛的發展速度,往前數十幾二十年,根本讓人難以想象。

時代給予了這些人挑戰,更給予了他們機遇。

在視頻尾聲,有這樣一句話:“奔湧吧!後浪。我們在同一條奔湧的河流。”

不分「前浪」、「後浪」,我更想看到這樣的景象

這句話與其說是對年輕人的祝福,我更願意將它理解為對年輕的心的祝福。不分「前浪」、「後浪」,每一顆年輕的心都將讓我們所處的這條河流更加澎湃地向前奔湧而去。

奔湧吧!年輕的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