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国庆和俞渝开撕,不该各打五十大板

按辈分,李国庆是我系的师兄,但谈不上尊敬,也不必为尊者讳。孙立平老师特地写了篇文章,一反平日的冷静和理智,痛心疾首地让两位先看病。

私以为,孙老师这次还是有些护短了。俞渝回复的内容,值得商榷的是无差别攻击,几乎把李家的不堪公之于众。够吸睛,但怒火燎原,对自己也有不少伤害。

而孙老师在评价李国庆的时候,虽然说“这次我真的觉得你有问题”,但评价时用了“失控”,“这好看吗?”说到俞渝,孙老师则是,“在毁了国庆的同时,不是也毁了自己吗?找这么个丈夫你光彩吗?是你的成功吗?”有一点孙老师说对了,对孩子不利,还给两人做出定论,“你们这俩半疯儿”。

公众人物选择将私生活公之于众,引爆了舆论,就变成了公共事件。吃瓜、各打五十大板、津津有味地看戏,不免辜负了这出涉及商战和人伦的闹剧。

1,夫妻店里,有婚姻与权力的格局。

如果不是精神特质和行为准则高度一致,或者双方都非常理性和有契约精神,真心不建议夫妻店。

打牌要分大小王,两口子要不要分?

不分吧,可能造成决策机制出问题,两口子谁刷碗还可能吵架呢,何况开一公司。万一两人意见不统一,底下的同学们的多难受。

分呢,谁是大王谁是小王?把传统婚姻那一套权力模式放在公司里,男主外女主内?这套权力结构本身都成了糟粕,您放到现代企业制度中,只会变成笑柄。好,那咱们任人唯贤,两口子谁能力大听谁的。问题又来了,夫妻关系与商业合作关系不同,不光了解对方的前台行为,你晚上睡觉打呼噜放屁内裤上有洞袜子没底儿人家都知道。谁都不是圣人,必然有瑕疵缺陷,这些都会暴露给对方。外部来看,这种利益共同体坚固无比,从内部看,彼此都有一大堆软肋。

如果只是过日子,你的软肋只限于家庭和情感部分,信任愈多,对于家庭稳定越有利。即使受伤,也还有事业这条路支撑,也能咬咬牙说爱过。如果是夫妻店,越多信任,长远来看越多风险。因为这种信任关系一旦拓展到家庭外,进入业务和资本的层面,摩擦的可能性会增加,到了事业层面,可能产生价值观的冲突。事业,反而成了互相伤害的杠杆。

婚姻,已经是一种纠缠不清的权力关系,最好不要让这种权力嵌套在企业里,稍有不慎就左右为难,徒增烦恼。俞李之争,也由此开始。

2,男人,请别滥用权力。

连孙立平老师都说,从李国庆为刘强东插刀开始,说话越来越有刺激性,对俞渝的刺激性。我要纠正一点,只对俞渝有刺激吗?他刺激的是女性群体,甚至造成了对男性的污名化。再到后来,居然说老婆从没给他洗过袜子,以此作为怨恨的借口,彻底暴露了他的性别刻板印象。

9012年了,为什么俞渝要给他洗袜子?李国庆不至于生活不能自理吧,亿万富豪是请不起保姆吗?夫妻兼创业伙伴,没有伺候对方的义务。套用一句流行的俗话,帮你洗袜子是情分,不洗是本分,男女皆然。

我们的理想状况是平权,不是男权或者女权社会。如果丈夫想当然地认为自己享有某种特权,就已经扭曲了这段婚姻关系。大到公司的治理,小到谁洗袜子谁做饭。由于性别刻板印象,权力分配一旦不符合男权的需求,男人常常跳脚。是以,董明珠、陶华碧这些没有男人束缚的女性,反而不必为后院烦恼,更容易在商业中获得成就。

当然,也要警惕一些精英女性对中低收入阶层男性的群嘲,利用收入和社会阶层的差异,开始鄙视所谓的low。这是一种特殊情况下的性别权力反转,同样不值得提倡。只是,李国庆这样的大男子主义,如今仍然是主流。这些“成功人士”如此公然表达,不以为耻反以为荣,实在与他的身份学识不符。

3,形婚是自私和不负责任。

性向是每个人的自由,这毋庸置疑。但形婚则是胆怯和贪婪的产物,既想遵从本能的冲动,又想随大流以获得安全和舒适,于是维系一段名存实亡的婚姻,还不愿意给受伤害的一方让渡更多的权益,这就有点既当又立了。

我无法指摘双方的品德,毕竟在商战与离婚官司上,都是手段。李国庆多次的言论、公开摔杯子行为,再到俞渝的回复,都可以看成权谋或者冲动。我们无法做诛心之论,也犯不上用道义给谁扣帽子,回到更基础的事实层面来看待这段纠葛,我依然认为李国庆的责任更大些。

他们的婚姻,打破了三重界限:第一是婚姻与企业的界限;而且由于李国庆的男权倾向,导致错位的角色认同,扭曲了性别角色的界限;第三,李国庆的性向,导致不稳定的形婚关系,婚姻稳定形式的界限被破坏。抛开动机与手段,仅从行为层面,李国庆在第二和第三点上有更明确的责任。

一对卖书起家的夫妻,撕得如此不体面,让人唏嘘。很多人说从此无法直视当当,我倒觉得不必,恐怕我是唯一一个写这个题目,还要在下面放当当优惠码的作者吧。意不意外?喧嚣时代,多读书吧。

李国庆和俞渝开撕,不该各打五十大板

我是非典型佛教徒

针砭时弊 不舍慈悲

理性思考 不许骂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