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裡註定的成功,是一天一頓粥,還在替世界操心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是進亦憂,退亦憂。然則何時而樂耶?其必曰“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乎。


塞下秋來風景異,衡陽雁去無留意。四面邊聲連角起,千嶂裡,長煙落日孤城閉。濁酒一杯家萬里,燕然未勒歸無計。羌管悠悠霜滿地,人不寐,將軍白髮征夫淚。

范仲淹的《岳陽樓記》《漁家傲》,每個人上學時都背誦過,但他自己有沒有“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呢?未必每個人都瞭解。

寫下“恨人間,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許。”的元好問,這樣評價范仲淹:“在布衣為名士,在州縣為能吏,在邊境為名將,其才其量其忠,一身而備數器。在朝廷,則孔子之所謂大臣者,求之千百年間,概不一二見……”

身為名士、能吏、名將、千百年難得的大臣,兼具才華、器量和忠義。當年一個寄人籬下的苦孩子,何以能達到如此境界?

范仲淹的祖上,三代在吳越國為官,落籍蘇州吳縣。父親跟隨國王錢俶降宋,不幸早逝,撇下了孤兒寡母,當時范仲淹才出生五個月。

母親無人依靠,再嫁給山東長山朱氏,范仲淹也就姓了朱,名說(yuè)。

養父是個官員,前妻已經病故,膝下原有三男二女,範母帶著兒子嫁過去,又生了三子,家中人丁興旺。朱家本來富裕,自從養父退休後,經濟條件逐漸下降。朱氏兄弟揮霍慣了,仍然鋪張浪費,范仲淹從小節儉,因此出言規勸。朱氏兄弟卻說,我等花朱家的錢,關你何事?

這話一進耳朵,范仲淹驚駭不已。過後暗自打聽,有人便告訴他:你是姑蘇範氏之後,隨母親來到朱家。

身為人子,卻不能繼承先人姓氏,少年心中的痛苦,可想而知。從此以後,自立的渴望有多強烈,奮鬥的決心就有多堅定。

古代想要出人頭地,唯有發奮學習。養父為人不錯,支持他走讀書成才的道路。母親不但親自教導,更是傾盡所有予以資助。

山東有座長白山,山裡的醴泉寺,來了一位飽讀詩書的高僧寶誌,范仲淹慕名進山求學。

朱家不寬裕,而且他不願多沾家裡的光,在寺中住下後,日子過得非常清苦。

范仲淹每晚取粟米兩盒,煮成一鍋粥,一夜過後,粥凝結起來。然後用刀劃為四塊,早晚各取兩塊充作主食。

吃得太清淡,哪有力氣苦讀?幸好山裡有的是野菜:韭菜、蔥蒜、山芹……每日摘下十幾根,倒半盅醋,擱點鹽,邊蘸邊吃。

粥塊加野菜,吃了三年。這就是成語“劃粥斷齏”的由來。

命裡註定的成功,是一天一頓粥,還在替世界操心

苦不會白吃,書不會白讀。范仲淹山中修學之際,參加縣裡的學究科考試,被舉為“學究”。

宋代學究科是科舉的一種,只考儒家經義筆試,難度與含金量比進士科低。無論如何,奮鬥路上終於跨出第一步。

長山當地出了大人物,監察御史姜遵。他衣錦還鄉的時候,朱氏子弟等鄉人上門拜見求賞識。

姜遵性格剛嚴,交際應酬比較淡漠。然而正當賓客們紛紛告辭離去,人群中的范仲淹卻被單獨挽留下來。

大佬把小夥子帶到後堂,鄭重介紹給妻子:“朱學究雖然年少,奇士也。他日不但會位至顯要,更將揚名於世。”

那天,姜遵夫婦擺下酒菜,熱情款待這個忘年交。明明只是同鄉,卻如有骨肉之親。

我們不知道姜遵哪來的先見之明。或許聽說了范仲淹勵志苦學的事蹟,或許欣賞范仲淹落落大方的君子氣度,也或許,受過磨礪、胸有大志的人,就是顯得卓然不群。

功名在手、貴人青睞的范仲淹沒有滿足於一點點小成就,腳踏實地完成廟裡的學業,又辭別親人,前往應天書院深造。

應天書院位於河南商丘,由南都學舍、睢陽學舍發展而來,為宋初著名學府。范仲淹在此求學期間,不分晝夜地刻苦攻讀,未嘗解衣睡過一次舒服覺。每每感到頭昏腦脹,便以冷水潑一潑臉,繼續用功。

遠離家庭,生活條件更為艱苦。在山裡的時候,還能每天四塊粥,如今則連粥都吃不飽。常常強忍飢餓等到太陽偏西,才吃上一頓粥,熬過一天。

那個時候,他已經用“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勉勵自己。

五年後,學業大成,貫通儒家六經,慨然有兼濟天下的大志。

二十七歲,范仲淹考取進士,一躍身登龍門,親眼見到了宋真宗皇帝。

他早就有機會目睹皇帝真容。在書院學習的時候,真宗曾帶著百官去亳州朝拜太清觀。商丘距離亳州不遠,同學們紛紛趕去瞻仰天子,范仲淹卻還是穩坐冷板凳,手不釋卷。別人感到奇怪,他淡然一笑:“要見皇上,就去金鑾殿。”

今天耐得住寂寞,來日才能閱盡繁華。

命裡註定的成功,是一天一頓粥,還在替世界操心

科考落下帷幕後,范仲淹從九品的廣德軍司理參軍做起,掌管刑獄案件。

此時有職位有俸祿,不但足以自立,還能照顧親人。就在他打算接來母親奉養的時候,養父去世了。母親說,我立志守喪,三年後你再來接我。

三年後,母子團聚,從此孝子承歡膝下,賢母頤養天年。經過多年不懈努力,終於苦盡甘來。

直到二十九歲,進士、參軍朱說才歸宗複姓,更名為范仲淹。

承繼了範氏的香火,朱氏的養育之恩不能不報。古人重身後之名,因此范仲淹官至顯位後,首先用朝廷對自己的加恩,替養父換了個“太常博士”的追封。此外,朱家的祭葬大事,都由他承擔。朱家的三個子弟,依靠他而蔭補為官。

報了朱氏的恩,還要惠澤範氏。他又在姑蘇城外購買良田數千畝,作為義莊。義莊所產,全部用以資助範氏族人。蘇州賞楓勝地太平山風景區,現在有范仲淹紀念館。

儒家倫理,最重“親親”,即親愛自己的親人。范仲淹對範、朱兩族照顧周全,完美地遵循了當時的道德規範,被世人所稱頌。

範母早年不得不改嫁,身後事令人唏噓,範氏、朱氏都拒絕讓她與兩任丈夫合葬。范仲淹無奈,只得在洛陽伊川縣購置墓地安葬母親。多年後,范仲淹也長眠於母親的下首。歷經艱難困苦的母子倆,從此在地下互相陪伴。

苦孩子通過發奮學習,小至改變自己和親人的命運,大至肩負改變世界的使命。這就是范仲淹的成長故事。


每天讓你微笑,每天讓你思考。每天都有故事,每天都有進步。

談吐有料,才能交往有趣,這個圈子有意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