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乎所有的溝通高手,都可以在這三個視角間自由轉換

很多人都知道,與人交往有一個黃金法則——換位思考。

但,並不是每個人都可以做到換位思考。

換位思考之所以很難,是因為很多人忽略了這樣一個事實:我們無法從自我視角直接切換到對方的視角。


幾乎所有的溝通高手,都可以在這三個視角間自由轉換

事實上,在與人溝通、交往的過程中,我們一共有三個視角:

1.自我視角

2.觀察者視角

3.他人視角

什麼是自我視角和觀察者視角?

自我視角,也叫關聯狀態,這是一種我們天生就具備的視角,它是在用我們自己眼睛看世界;觀察者視角,也叫分離狀態,這是一種第三者的視角,也有人把這稱為牆上蒼蠅的視角,它是在嘗試著用別人的眼睛看我們自己。


幾乎所有的溝通高手,都可以在這三個視角間自由轉換

當我們在坐過山車的時,我們看到的、感受到的,會隨著過山車起伏,這是一種典型的關聯狀態;現在想象一下,如果有另外一個人,他在旁邊看著我們在坐過山車,他會是什麼感覺呢?魯迅說:“人類的悲喜並不相痛,我只覺得吵鬧。”同樣的,在旁人看來,我們坐過山車的大吼大叫,或許很好笑,或許很吵鬧。

關聯狀態用自己的眼睛看世界,看到的都是自己之外的東西;而分離狀態下,你能看到你自己。

另外,關聯狀態我們更多的是在描述自己的體驗,而分離狀態我們才會對體驗進行分析和思考。

關聯狀態和分離狀態有什麼用?

榮格說:“潛意識沒有成為意識的時候就是命運。”當我們意識到了兩種狀態的存在,就可以進行有意識的選擇。


幾乎所有的溝通高手,都可以在這三個視角間自由轉換

我們可以根據時機選擇。

當我們出去旅行和遊玩的時候,讓自己進入關聯狀態盡情享受;當我們發脾氣的時候,讓自己進入分離狀態感知自己的情緒。

曾經有一位明星接受採訪說,每當他要生氣發脾氣的時候,就會想象有另一個自己出現在身旁,並對自己說:“XXX,你現在正在生氣,你要爆發了,我來抱一抱你,你別生氣了。”然後,自己就好了起來。

我們可以根據對象選擇。


幾乎所有的溝通高手,都可以在這三個視角間自由轉換

你參加了一個舞會,一整晚都玩的很開心,只是最後的時刻你被打翻的蛋糕弄髒了裙子。這個時候,有些人會和弄髒了的裙子關聯,覺得整個晚上都被毀了;而另外一些人會主動和髒裙子分離,關注的都是更長時間裡的美好回憶。

我們是可以努力控制自己,主動選擇的。

我們也需要用這兩種狀態來認識自己。

我是誰?我是我的觀察者。

當我們只能體會到關聯狀態時,我們的人生是被感官情緒控制的。當我們有了分離狀態,我們就可以思考自己為什呢喜歡A不喜歡B,思考為什麼自己是現在這個樣子。經歷了分離狀態的思考後,再去盡情的體驗人生,就是所謂的活得明白了。

對面的他正在想什麼?

弄明白關聯和分離狀態之後,我們終於可以嘗試著進入到他人的視角了。

也就是說,進入他人視角需要先從自我視角進入到觀察者視角,然後再從觀察者視角進入到他人視角。這個過程是不可省略的。

那麼,當我們嘗試著進入到他人的視角後,他正在想什麼呢?

首先需要判斷他正處於的狀態。

複雜的地方出現了,他,也有這三種狀態。

當他一直在描述著他的體驗,描述著他看到的、聽到的、感受到的事情,他沉浸在他的情緒裡無法自拔的時候,他正處在他的關聯狀態。這個時候,他需要的是情感上的共鳴,是體驗上的共振,而不是什麼原因分析和大道理。


幾乎所有的溝通高手,都可以在這三個視角間自由轉換

所以,當你的朋友因為失戀痛苦萬分正向你傾訴的時候,你只需要表達出對其情緒的理解,在適當的時候點頭回應一下就可以了。

當他情緒回落,描述的都是對自己體驗的分析的時候,他處在了分離狀態。這個時候,你再和他說這場戀情讓他成長之類的話,他才有聽進去的可能。

當你發現對方不論說什麼都是從你的角度來看的時候,就說明他進入到了他的他人狀態。這個時候,你在從他的角度看問題,他也在從你的角度看問題。這也太幸福了吧!彼此都為對方著想,語言中充滿了理解和愛,這是我們追求的最好的溝通情景。

自我狀態、觀察者狀態、他人狀態,同樣的一件事情,當我們從不同的視角去看的時候,會得出不同的理解和結論。尤其是分離狀態,這是一種難能可貴的視角,在旁觀者的視角之下,我們會更加的客觀、冷靜,從而更好的幫助我們解決問題。當然,時間和空間的距離會促成分離狀態的產生,所以有些事情我們隔段時間後回想,總會有不同的感覺。但是,在事情發生的當下就有意識的讓自己進入分離狀態,會對事情的解決更有幫助。


幾乎所有的溝通高手,都可以在這三個視角間自由轉換

自我狀態、觀察者狀態、他人狀態。幾乎所有的溝通高手,都可以在三個視角間自由轉換,這是智慧和天才的基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