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机“空中执法”,你的个人隐私是否会受到侵犯?

无人机大家并不陌生,作为军用功能一直备受推崇。近几年,随着技术越来越成熟,

无人机也开启了“空中执法”的时代

无人机“空中执法”,你的个人隐私是否会受到侵犯?

“开车还敢违停吗?连无人机都加入抓拍违法行列了。”2月28日,一则网帖热传,文中指出,仅2月,南宁利用无人机,就查处了438起违停。利用无人机查违停,引起了网友们的热议。

无人机“空中执法”,你的个人隐私是否会受到侵犯?

虽然,执法中引入新科技、新技术,体现执法部门创新,但“执法覆盖面能否全域覆盖”“所拍画面清晰度是否会对处罚判定产生影响”“飞行过程中如何保障安全性”等由此衍生出的问题,也引发了讨论。有专家学者指出,无人机航拍执法,还可能会侵犯到个人隐私,无法做到安全、规范操作。

不可否认,无人机应用到执法上,是社会发展的一种必然趋势。因为时代发展中,新科技和新技术应用到执法中,这是执法部门的创新,也是节省成本,提高效率的最好方法。那么,本来是好事,为什么却引来了这么多质疑的声音呢?

无人机“空中执法”,你的个人隐私是否会受到侵犯?

首先,我们不得不承认无人机的热法范围和处罚力度让很多车主有些害怕,也让他们不敢再有侥幸心理,心理有很强的不适应性。自然会有一定的质疑和排斥心理。其次,对于新技术的应用,很多车主对它的公正性和实用性也抱有怀疑态度,比如:拍摄画面的清晰度,飞行过程中出事故等。其实,对于这点,交警部门也做了解释,无人机拍摄的清晰度非常好,而且会上传给人工审核,清晰度和公正性没有任何问题。

其次,对于个人隐私问题的确是目前存在需要解决的问题。在“空中执法”中,很难保证不会拍到一些个人隐私,拍摄的信息也很难保证不会外泄,同时还没有出台与之匹配的法律法规,就会让人担忧被“过度”运用。所以,对于无人机执法争议,有些是不熟悉造成的,有些是需要社会其它方面相配合的,不是一蹴而就能完成的。

无人机“空中执法”,你的个人隐私是否会受到侵犯?

任何新技术的运用,都有一个试用到立法再到成熟的过程。而对于新技术运用中提出的各种问题,正是以后技术和立法中需要解决的问题,也是完善新技术运用的巨大推动力。只有做好清晰和规范的执法标准,并将“执法监管”形成章程,同时对于所拍摄视频的保存和浏览权限有严格的程序和监管,才能使得无人机执法得到更多人的认同和放心。

城市治理,考验的不仅仅是科技,还要有与之匹配的、事无巨细的法律法规。

只有配齐法规、规范管理,执法的无人机才能“飞得更高,飞得更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