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济堂财报中的五颗雷

同济堂财报中的五颗雷


在我们国家,取名字是一件很讲究的事情。比如你做药品生意,最好取一个“XX堂”的名字,这样听起来有历史厚重感,比较拉风一点。

A股很多医药公司都是这么干的,比如同仁堂、九芝堂、太安堂、圣济堂、一心堂、广生堂等。当然,还有我们今天的主角——同济堂。

同济堂是一家来自湖北的医药流通企业,2016年借壳新疆上市公司啤酒花,开始在A股愉快地玩耍。

同济,寓意同舟共济。而同济堂的控股股东似乎没有跟广大股民朋友同舟共济的意思。今年5月,股份刚解禁不久的控股股东湖北同济堂投资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同济堂控股”)宣布拟减持不超过6%的股份,数量不超过8,637.98万股,以7月31日收盘价来算,大概3.5个小目标。

不幸的是,减持还未付诸行动,控股股东股份却遭遇了司法冻结。7月28日晚间,同济堂发布了一则关于控股股东股份被冻结的公告,控股股东同济堂控股所持公司2.93亿股股份被司法冻结,占公司总股本的20.35%。

另外,同济堂的股权质押比例非常高。截至7月23日,同济堂控股及其一致行动人新疆嘉酿投资有限公司、武汉卓健投资有限公司合计持有同济堂股份的43.58%,而其累计质押股数占总股本的36.87%。

以上种种,成功吸引到了虎哥的眼球,虎哥决定多看几眼同济堂的财报。

不看则已,一看吓尿。虎哥一通撸下来,发现这个同济堂不简单。

一、毛利率奇高

同济堂的生意其实很简单,第一大主营业务是医药批发,另外还有医药零售配送、非医药产品销售、果蔬制品、房地产销售。与医药批发相比,这些业务规模都不大。

同济堂最神奇的地方,就在于它的医药批发业务。它这个业务的毛利率高得不可思议。

2016年至2018年,同济堂医药批发业务的毛利率分别为15.17%、16.52%、14.18%。这些数据是个什么概念呢?

下面我们将同济堂2018年的毛利率跟同行业可比公司相同业务的毛利率来进行一番对比:

同济堂财报中的五颗雷

(注:以上数据整理自各上市公司2018年年报披露数据)

虎哥选择了13家医药批发业务营收规模在百亿以上的企业来进行对比,行业平均毛利率为8.67%,而同济堂的毛利率为14.18%,比同行业平均水平高出5.51个百分点,比华中地区最大的医药流通企业九州通的毛利率高出6.13个百分点,是行业龙头上海医药的2倍!

看到这里也许有看官要说了,你没看到瑞康医药的毛利率高达19.1%吗?虎哥当然看到了,瑞康医药批发业务毛利率高主要是因为它的医疗器械业务营收规模大且毛利率高,2018年的营收为128.76亿,毛利率为31.19%,刨去医疗器械业务,其医药批发业务的毛利率为11.69%,而同济堂刨去医疗器械业务的毛利率是13.14%。

所以,同济堂的医药批发业务毛利率是14家企业中最高的。虎哥认为,不管是市场地位、渠道、营收规模,同济堂都不具备明显优势,特别是与处于同一地区的九州通相比,明显处于劣势,所以同济堂医药批发业务奇高的毛利率显然是不正常的,虎哥严重怀疑它这块业务的毛利率虚高。

二、采购数据严重异常

同济堂2016年完成对啤酒花的借壳。自2016年以来,同济堂历年财报从来不披露前五大客户与供应商的具体名单。

不过虎哥看财报从来是锲而不舍,年报不披露借壳方案里你敢不披露?于是乎虎哥追踪到其借壳上市的方案,发现其对供应商的采购数据严重异常。

问题出在其2012年第一大供应商的采购数据上:

单位:万元

同济堂财报中的五颗雷

(资料来源:新疆啤酒花股份有限公司重大资产出售、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购买资产并募集配套资金暨关联交易报告书(草案))

根据同济堂的借壳草案披露,该公司2012年的第一大供应商是山西振东医药物流有限公司,采购金额为27,388.58万元。

这家公司就是A股上市公司振东制药的孙公司,持股比例是60%,纳入振东制药的合并报表。

同济堂财报中的五颗雷

根据振东制药披露的2012年前五大客户数据,当年该公司前五大客户贡献的营收共计1.8亿元,具体明细如下:

同济堂财报中的五颗雷

(资料来源:振东制药2012年年报第151页)

从上面数据可以看到,振东制药2012年第一大客户贡献的营收仅5,463.29万元,第五大客户贡献的营收更是只有2,656.77万元,而同济堂根本没有出现在其前五大客户名单中,也就是说,即使同济堂向振东制药采购了产品,金额也不会超过2,656.77万元。

那么问题来了,同济堂2012年怎么可能向振东制药采购了2.74亿元药品呢?人家当年前五大客户合计的销售金额也不过是1.8亿呢,我勒个去!

所以,虎哥认为,同济堂2012年向振东制药的采购数据存在严重水分,有为了上市而进行财务舞弊的重大嫌疑。

三、不存在的并购标的

据18年年报,同济堂其他应收款期末账面余额约8.85亿元,其中其他往来款期末余额3.14亿元。

这3.14亿元的其他往来款中,包括同济堂在2018年12月对团风县鑫旺药业有限公司、湖北日月新健康医药科技有限公司、湖北柏宁医疗器械有限公司、荆门博轩医药有限公司分别付了1.27亿元、3,999.89万元、3,057.28万元、2,213.16万元并购保证金。

虎哥发现,对团风县鑫旺药业有限公司、荆门博轩医药有限公司支付的并购保证金,其真实性非常可疑。

首先,荆门博轩医药有限公司是一家根本不存在的公司!

虎哥查询了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及天眼查,根本查不到这家公司。也就是说,所谓的荆门博轩医药有限公司这个公司,在我国官方的工商信息查询系统是不存在的!

那么,这家公司很可能就是一马甲,而背后,可能还涉及到对上市公司资金的非法挪用。

另外,同济堂对团风县鑫旺药业支付的1.27亿元也可能并不是并购意向金,而是资金拆借款。

因为,自2018年4月开始,鑫旺药业两大股东即将所持有的共计2,380万股全部质押给了同济堂。

同济堂财报中的五颗雷

(资料来源:天眼查,团风县鑫旺药业有限公司股权出质)

同济堂在回复上交所问询函时表示,已于2019年一季度收回了这1.27亿元并购意向款,而目前龙军和祝少先对团风县鑫旺药业有限公司的股权质押却仍处于有效状态。

四、离奇的预付款

2018年末,同济堂预付款项期末余额5.25亿元,同比增长124.23%,其中预付款余额前五名的明细如下:

同济堂财报中的五颗雷

(资料来源:同济堂关于上交所18年年报问询函回复)

第一大预付款对象为武汉日月新保健食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日月新食品”),余额高达1.72亿。

那么这个日月新食品是何方神圣呢?根据工商登记信息,这个公司注册资金仅50万元,属于小微企业,从事的是食品、保健品批发业务。

要知道,同济堂2018年的食品、保健品的总营收也不过是1.28亿。所以同济堂这个1.72亿的预付款就显得格外蹊跷,也根本不符合正常的商业逻辑。

另外,向一家注册资金仅50万的小微企业支付1.72亿预付款,随时都有血本无归的风险。

五、人均创利和人均工资不匹配

表:同济堂人均创利(2015年-2018年)

同济堂财报中的五颗雷

2016年成功借壳后,同济堂当年净利润有了大幅提高。2016年-2018年,同济堂人均创利分别为53.52万元、55.92万元、51.19万元,这个人均创利是非常高的。而同期的职工薪酬总额(贷方发生额)却持续下滑,员工人均工资也从2016年的7.65万元下降到2018年的6.73万。

下面我们对比来自湖北的医药商业上市公司九州通及来自广西的柳药股份。

表:九州通人均创利(2015年-2018年)

同济堂财报中的五颗雷

表:柳药股份人均创利(2015年-2018年)

同济堂财报中的五颗雷

2018年,九州通平均每个员工创造了5.29万元净利润,柳药股份为15.83万元,而同济堂人均创利高达51.19万元,是九州通的近10倍,是柳药股份的3倍多。

在其他两家可比上市公司职工薪酬逐年提高的情况下,虽然同济堂的人均净利远远高于同行,其2016年-2018年期间每年的职工薪酬总额及人均工资却有轻微下降。2018年人均工资约为6.73万元,低于九州通(10.12万元)及柳药股份(6.98万元)。

这个人均净利润与人均职工薪酬的变动趋势是相悖的,同济堂人均创造的净利润是同行的好几倍,员工的平均工资却还低于同行。所以虎哥认为,同济堂要么虚增了利润,要么虚减了职工薪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