戾气丛生的社会,拿什么保护你我的孩子?

最近又有一件儿童伤害事件发生了。

甘肃8岁女孩回家下体流血不止,校方称是被同伴男生用苕帚戳伤,女孩却称是被老师和四名同学打伤。

戾气丛生的社会,拿什么保护你我的孩子?

不仅如此,网络上接连出现的一桩桩骇人的新闻事件,32岁且身怀有孕的年轻母亲带着7岁的自闭症儿子自杀身亡........

又是一群无辜的孩子身心受伤!

又有无数父母的心被深深刺痛!

我们的孩子到底在经历着什么?

一个最普通的家长,为了儿童间的推搡,却能挑起众人的情绪和言语攻击!一群最普通的众人,在得知孩子患有自闭症并已得到母亲道歉的情况下,却继续不依不饶、任戾气散布!

2018年6月,网络视频播出甘肃一位抑郁症女孩跳楼的经过。消防队员当时和女孩的父亲就在窗台边,对她竭力尝试心理疏导。

戾气丛生的社会,拿什么保护你我的孩子?

戾气丛生的社会,拿什么保护你我的孩子?

北京某小学校内一名男子拿起锤子,砸伤二十多名正在上体育课的小学生……究竟能用怎样的教育方式和人格底色去引导孩子发展出更为有利的心智模式?

戾气丛生的社会,拿什么保护你我的孩子?

在“知识就是力量”的号召下,中国人对儿童教育的重视程度正在空前严重的泛滥。并且,泛滥中还裹挟着一丝变形的味道。

为什么事情一提到“孩子”,我们的神经总是紧绷?

因为疏忽造成的任何一种代价,我们根本承受不起。

因为冷漠而造成的二次伤害,永远都令人追悔莫及。

戾气丛生的社会,拿什么保护你我的孩子?

又或许,那些亲历事件的其他孩子们,就不会在的人格形成中,遗留下可能的心理创伤。

教育并非最终目的,教育的目的应该转化为一系列具体的生活形态和存在方式才能避免流于空泛。

儿童发展出的心智结构和价值观体系并不是语言教授和内化的结果,而恰恰是通过与他人和环境的相互作用得来的。

当现实中出现人际冲突时,教育必须考虑到有可能引发儿童的认知冲突。

戾气丛生的社会,拿什么保护你我的孩子?

无论是家长和教育者,都应该考虑:

如何更有耐心地引导孩子去理解事件和存在于其中的冲突,并引导孩子重视其中不同的思考角度、人际边界和道德成分;

如何能够引导孩子讲出自己对一些事件的理解和判断基础,并鼓励孩子用不同的观点与别人展开讨论。

很遗憾,这些更关键的教育面向,在国内的教育体系中丝毫不见踪迹,取而代之的,是完全屏蔽孩子的认知角度和思考能力,打着保护孩子心理不受影响的旗号,代之以成人之间的情绪冲撞和利益争端。

戾气丛生的社会,拿什么保护你我的孩子?

人在成长过程中,必须有机会对自己的主观性和自由选择负责,在善、恶、真、伪之间做出主动选择,才能体验到苦恼、焦虑,甚至恐惧、绝望,只有在此基础上,也才得以生长出足够的情感、勇气、自尊、自信。

这是一个人存在感和自我形成的根本途径。某种程度上,忽略并打压孩子的思考和判断,就是损毁了一个人发展出内外一致的心智模式和价值体系的可能性。

他们再小心,在一个充满戾气的世界,也无法保护自己。

为了我们的孩子,终止这种社会“恶”向,给孩子留下一个更好的世界,它不是谁的责任,不是某一个机构的责任,是我们每一个人的责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