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民間故事之機敏過人的狀元李蟠


故事:民間故事之機敏過人的狀元李蟠

康熙三十六年,徐州府學子李蟠進京赴試,經會試、複試、殿試,三堂會考均為魁首。殿試時,康熙帝曾問以軍政、吏治、河防等國家要務,李蟠成竹在胸,對答如流。不僅立論高遠,而且策略得當。聖上甚是欣慰,當即欽點為一甲頭名狀元。授翰林院編撰。蟠初及第,皇恩浩蕩,上賜頂戴花翎,官服朝靴,令其披紅戴花,騎馬巡街誇官三日。一時間萬人空巷,男女老少,爭相圍觀。真是數不盡的春風得意,道不完的榮華顯貴。

三十八年,時值應天府會考。李蟠受命為主考官前往金陵履任。因受人陷害,涉嫌會考弊案而遷怒於朝廷。康熙帝欲治其罪。李蟠提出朝廷可派員監考重新再試一場的奏請。結果鄉試中的舉人無一人落榜。驗試了李蟠的清白。不想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桃花扇》的作者孔尚任根據傳聞寫的《通天榜傳奇》劇作。再次歪曲張揚此事,惹怒龍庭。朝堂上李蟠力排眾議,巧妙地為己作了申辯。

他說:"自古以來說書唱戲都為民間野史,不足為憑。文人騷客想借古諷今,指桑罵槐,就處心積慮地找來一些毫無根據的傳聞野趣捕風捉影,肆意張揚,以達到譁眾取寵和文有所指的目的。其實都是虛構假想,是個人的好惡的宣洩。正像臣之家鄉父老鄉親所說的那樣......"陳述到這裡,他故意打住,還面露不好說下去的難色,這更勾起了皇上和一班大臣的好奇心。

康熙帝迫不及待地追問道:"如何,快快道來。"

李蟠趕快再拜說:"此話有些粗俗,朝廷之上臣恐有辱聖聽。"

皇上說:"少賣關子,只管如實道來,本皇赦你無罪還不行嗎!"

李蟠謝了恩,挺直了腰身只見他才要張口又打住了。後來他在皇上一再追問下,才裝出不得不講的姿態。

他說:"俺家鄉老人們常說,說書唱戲如同放屁,都是空穴來風。那裡的故事就是一些人胡說八道滿嘴放炮,吃柳條子拉糞箕子,肚裡胡編亂造的。"此話一出,惹得皇上一陣大笑,群臣也掩口不已。康熙帝這才轉怒為喜,可又一想此事總得有個說法,不然何以平息眾怒。不如先將他流放,以後瞅個機會再將其召回朝也就是了。

聖上念他學富五車,才高八斗,是難得的人才,有些想偏私他。另外也想借機試試他的心胸有無自知之明。就揹著群臣問他,若遭貶願去何方。李蟠戀著家有老母髮妻嬌兒,不想遠走他鄉。可又明知此念只可默想,不能言明。自己現在是朝廷罪臣,應罰到窮鄉僻壤,邊關要塞或蠻夷之地。不像那些功成名就衣錦還鄉之人,怎好言明本意。但皇上既然問及此事,自己就得稟明。關鍵是如何才能找到一個既如人願又能交代過去的理由。

李蟠何許人也,素以機敏過人著稱。那思維快如閃電,應變疾如迅風。腦彎兒一轉悠,便計上心來。只見他先頌揚康熙帝一番,趁皇上被恭維的暈乎乎之際,然後啟奏說:"罪臣不敢隨便挑肥揀瘦,又怕辜負聖上一片好意,故思來想去還是將罪臣貶到遠離京城的黑石峽吧。"康熙帝一聽黑石峽三字,心想此處肯定是荒山野嶺鮮有人煙的蠻荒之地。這正和朕意,一來朕對天下人有了個交代。二來自己也好掩住群臣的口。李蟠啊李蟠,這件事算你還知道進退,沒敢在朕的面前造次。看起來此子果然智慧超群,是可造之材,如有機會他日一定再作啟用。於是下旨將待罪之臣李蟠貶至黑石峽,無旨意不可進京,不可還朝。

好李蟠連夜收拾行囊,第二天一早輕裝簡行出京城上官道一路直奔老家徐州而去。原來所謂黑石峽乃李蟠老家所在之地,徐州府雲龍山東坡的一處小峽谷。此地依山傍水,風景秀麗。是李蟠先前讀書和居住的地兒。

李蟠自解甲歸來後,閉門修性,足不出戶。一心侍奉高堂,逗弄嬌兒。與賢妻花前月後卿卿我我,與三五好友茶餘飯後吟詩作賦,日常醉心於書林硯池,閒來也賞玩一些花鳥魚蟲。日子過得倒也舒坦。人說,無官一身輕,此話不假。大丈夫在朝當鞠躬盡瘁精忠報國,在野應閒雲野鶴清心寡慾。此時的李蟠過著的是神仙般的日子。

貴人多忘事,何況康熙帝日理萬機,朝野臣子眾多,哪能一個一個都顧及的過來。李蟠此一貶就是七八年下去了。無人過問倒也清閒了他,成就了他的文墨。這段時間他的大作《偶然集》、《根菴文集》和一些詩詞歌賦奠定了他在文壇上的地位,墨寶《白燕十首》享譽書法界,被篆刻,被摹寫,流傳甚廣。

康熙四十六年皇上第六次南巡時,途徑徐州。當時陪同皇上南巡的三部尚書,文華殿大學士張鵬翮聽知府說李蟠隱居在此。而且明日要在黑石峽的家中宴請賓朋好友和當地名流。第二天張大人就約了皇上微服便裝去了地處雲龍山東坡的黑石峽。

李蟠的寓所在黑石峽下。背靠雲龍山,面向黃河河套,門前曲徑通幽。門旁竹海搖曳。院門朝東,門樓簡約而氣派。幾間西屋高大寬敞,南北耳房座列有序,院內有幾棵大樹枝繁葉茂郁郁青青。的確是個隱居靜修的好地方。

康熙帝問張愛卿此處為何人所居,張大人還沒來及回答,就聽到院內傳來主人一陣爽朗的笑聲和其接待客人的寒暄聲。皇上聽說話人的口音耳熟能詳,可一時又想不起來到底是誰。及至看了大門上的楹聯後,才恍然大悟。只見那上聯寫的是:風清月朗松濤迎賓客。下聯是:鳥語花香竹海宴摯友。再看橫批竟然是:黑石峽安樂谷。康熙帝一想當年發配李蟠的地方不就是黑石峽麼,莫非此處就是他請求被貶的地方?皇上用疑問的眼光看了張大人一眼,張大人點頭默認。康熙帝心話,好你個李蟠,竟然巧借地名糊弄朕,躲到這裡享起清福來了,看我待會怎麼收拾你。可又一想,他當年說的是就是這個地名,又沒騙朕,怎好定他欺君之罪呢。再說這事要怪也只能怪自己當時沒問清黑石峽地處何州何縣,咋個情況,以致被這廝討了個巧,撿了個大便宜。

其實一般的君主都喜歡能說善辯的人,為此歷代才有那麼多巧嘴簧舌的說客出入於朝廷之上,往來於達官貴人之間。康熙帝打心裡還是喜歡李蟠的博學廣識和聰敏機智的,只是當初那宗會考弊案事關重大,影響太壞,才不得不遷怒於他。後雖平了反,卻至今還有人不時地提起,眾怒未盡,餘波未平。張大人知道皇上在想什麼,就提醒他不論如何先進去填飽肚子再說。皇上覺得也是,就跟在張大人身後,大搖大擺地進了安樂谷。這時李蟠正在客廳招呼良朋益友們入座,猛抬頭見兩人走進屋來。再定睛一看不打緊,嚇得他慌忙跪在了大廳之上。大夥看李蟠對來人如此大禮,又見來者氣度不凡,主僕二人雖是便裝打扮,卻遮掩不住那無上的威嚴和高貴。站在一側的隨從都那麼非同凡響,那主人更是至貴至尊。一個個不敢怠慢,就不約而同地跟著跪了下來。

李蟠跪著上前參拜皇上說:"罪臣不知聖駕親臨,故有失遠迎,還望皇上賜罪。"一群人聽說是當今皇上駕到,個個俯首貼地頂禮膜拜,哪還膽敢出聲。

這時張大人連忙扶皇上居中坐下。康熙帝譏諷地問:"參拜者何人,莫不是黑石峽主人,本朝狀元,翰林院編修李蟠麼。"皇上話一出口就覺得有些不妥。誰知李蟠回應極快,沒容皇上改口,就居然謝起恩來。他一邊叩首,一邊高呼:"皇上聖明。謝主隆恩!"皇上皺皺龍眉問道:"恩從何來?"李蟠答:"啟稟皇上,是您剛才親口赦免了罪臣,還為罪臣官復了原職。皇上金口玉言,一言九鼎。這事張大人儘可作證。"說完抬頭望了望張大人,張大人只是在一邊捻著鬍子笑。康熙帝知道自己又被這廝抓住了機鋒,平白無故地討了個巧。

那頓飯吃得大家誠惶誠恐,膽戰心驚。李蟠則從此不僅罪名洗盡,而且聲名大振。他靠機敏躲過大難,又靠機敏摘掉罪臣之名的消息不脛而走。成了當地百姓茶餘飯後百談不厭的話題而流傳至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