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差距 就是家長的差距

“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涅,與之俱黑。”這說的是環境對人的影響。既然孩子還沒成長到具有“出淤泥而不染”的意志,那麼環境必然會對其產生巨大的作用。

同一個班級,同樣的老師,相同的教學條件,學生的差距,其實主要是家庭教育的差距,是家長的差距。

父母自查 | 孩子的差距 就是家長的差距

父母自查 | 孩子的差距 就是家長的差距

誤區:“只要孩子學習好,其他什麼都不重要”。

經常聽到家長表示,只要孩子好好學習家裡的一切事務都不牽扯孩子,並且要最充分的、竭盡全力的後勤保障和供應。學習是孩子成長過程中的經歷之一,非常重要,但不是全部。在孩子成長過程中還要學會處事、學會合作、學會健體。

誤區:極端期待心理引發急功近利的教育行為。

面對來自社會的升學及就業壓力,不少家長急於求成。忽視早期教育,孩子出了問題非打即罵;一味責怪孩子過錯,從來不知反思自己;家長成為老師的“助教”,課外又給孩子佈置大量作業與習題;重視學校教育,忽視社會對孩子的影響等。為了滿足心理期待,盲目的“選擇”一些打著科學旗號的“快速學習方案”、“神童培養計劃”,結果是事與願違。

誤區:盲目攀比心理引發“無個性化”的教育 。

家長用熟悉的同學或同齡兒童的優良表現來激發孩子的上進心,作為一種教育策略,如果使用得當,會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但是,相當多的家長攀比心理膨脹,忽視孩子的個性差異,隨意選擇評價標準,盲目攀比,錯位比較。其結果是孩子的個性消失,成長為順從的“乖兔子”,抑或是孩子的個性扭曲,成長為叛逆的“壞豺狼”。

父母自查 | 孩子的差距 就是家長的差距

父母自查 | 孩子的差距 就是家長的差距

誤區:把孩子當作實現自己夢想的工具。

尤其是在農村,有的孩子是揹負著家庭中三代甚至更多代人的大學夢想,使孩子不堪重負,並且會產生逆反心理。

誤區:不知道如何幫助孩子學習。

許多家長對孩子學習的瞭解是通過考多少分、排名多少來確認的。考分高、名次好家長就高興,甚至給予過分的物質獎勵,烤得不好就進行指責、挖苦,對孩子學習的一些細節問題、學習習慣問題卻一無所知。家長要注意孩子的學習目的是否明確,並要及時地和各科老師進行溝通,平時注意瞭解孩子對待作業和錯題的態度。

誤區:給孩子指定發展方向。

即使孩子並不適合,也不喜歡。譬如學鋼琴,譬如出國。也有的家長就像隨風草,不管自己的孩子是否喜歡,看到別人的孩子學什麼也跟著學什麼,完全不顧孩子的感受。

父母自查 | 孩子的差距 就是家長的差距

父母自查 | 孩子的差距 就是家長的差距

誤區:賞識教育缺乏科學依據。

“賞識教育”就是“哄小孩”,這種教育只適用於那些弱勢群體、缺乏自我評價能力的人群。對孩子行為的評價應該實事求是,好就是好,不好就是不好。

誤區:作秀文化侵蝕家庭教育。

一度出現的“教育創新之舉”———“洗腳作業”,這是教育簡單化、模式化的典型做法,是一種教育作秀。

家庭教育的落腳點應該是孩子未來的幸福。首先應該關注的是孩子精神的培養,使孩子有良好的習慣、堅定的意志、堅忍不拔的毅力,具備這些精神品格的孩子永遠也不會輸。

父母自查 | 孩子的差距 就是家長的差距

父母自查 | 孩子的差距 就是家長的差距

家庭教育是一個與孩子心理溝通的過程,家庭教育是以親子關係為中心展開的教育,我們主張父母為主,祖輩為輔的原則。家庭教育有利於培養孩子健康的心理;家庭教育有利於培養孩子獨立的個性;家庭教育有利於提高孩子的學習興趣;家庭教育是培養孩子良好行為的開端;家庭教育是完成幼兒心理和行為塑造的重要環節。

北清人教育定位於青少年個性化教育的領航者,由深耕教育領域20餘年的北大、清華、人大的幾位校友創立。以個性化成長規劃定製+精英社群的教育模式,線上+線下結合的教學模式,引導孩子興趣發展,提升孩子學習力、思維力、知識力,讓每個孩子成為最好的自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