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差距 就是家长的差距

“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这说的是环境对人的影响。既然孩子还没成长到具有“出淤泥而不染”的意志,那么环境必然会对其产生巨大的作用。

同一个班级,同样的老师,相同的教学条件,学生的差距,其实主要是家庭教育的差距,是家长的差距。

父母自查 | 孩子的差距 就是家长的差距

父母自查 | 孩子的差距 就是家长的差距

误区:“只要孩子学习好,其他什么都不重要”。

经常听到家长表示,只要孩子好好学习家里的一切事务都不牵扯孩子,并且要最充分的、竭尽全力的后勤保障和供应。学习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经历之一,非常重要,但不是全部。在孩子成长过程中还要学会处事、学会合作、学会健体。

误区:极端期待心理引发急功近利的教育行为。

面对来自社会的升学及就业压力,不少家长急于求成。忽视早期教育,孩子出了问题非打即骂;一味责怪孩子过错,从来不知反思自己;家长成为老师的“助教”,课外又给孩子布置大量作业与习题;重视学校教育,忽视社会对孩子的影响等。为了满足心理期待,盲目的“选择”一些打着科学旗号的“快速学习方案”、“神童培养计划”,结果是事与愿违。

误区:盲目攀比心理引发“无个性化”的教育 。

家长用熟悉的同学或同龄儿童的优良表现来激发孩子的上进心,作为一种教育策略,如果使用得当,会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但是,相当多的家长攀比心理膨胀,忽视孩子的个性差异,随意选择评价标准,盲目攀比,错位比较。其结果是孩子的个性消失,成长为顺从的“乖兔子”,抑或是孩子的个性扭曲,成长为叛逆的“坏豺狼”。

父母自查 | 孩子的差距 就是家长的差距

父母自查 | 孩子的差距 就是家长的差距

误区:把孩子当作实现自己梦想的工具。

尤其是在农村,有的孩子是背负着家庭中三代甚至更多代人的大学梦想,使孩子不堪重负,并且会产生逆反心理。

误区:不知道如何帮助孩子学习。

许多家长对孩子学习的了解是通过考多少分、排名多少来确认的。考分高、名次好家长就高兴,甚至给予过分的物质奖励,烤得不好就进行指责、挖苦,对孩子学习的一些细节问题、学习习惯问题却一无所知。家长要注意孩子的学习目的是否明确,并要及时地和各科老师进行沟通,平时注意了解孩子对待作业和错题的态度。

误区:给孩子指定发展方向。

即使孩子并不适合,也不喜欢。譬如学钢琴,譬如出国。也有的家长就像随风草,不管自己的孩子是否喜欢,看到别人的孩子学什么也跟着学什么,完全不顾孩子的感受。

父母自查 | 孩子的差距 就是家长的差距

父母自查 | 孩子的差距 就是家长的差距

误区:赏识教育缺乏科学依据。

“赏识教育”就是“哄小孩”,这种教育只适用于那些弱势群体、缺乏自我评价能力的人群。对孩子行为的评价应该实事求是,好就是好,不好就是不好。

误区:作秀文化侵蚀家庭教育。

一度出现的“教育创新之举”———“洗脚作业”,这是教育简单化、模式化的典型做法,是一种教育作秀。

家庭教育的落脚点应该是孩子未来的幸福。首先应该关注的是孩子精神的培养,使孩子有良好的习惯、坚定的意志、坚忍不拔的毅力,具备这些精神品格的孩子永远也不会输。

父母自查 | 孩子的差距 就是家长的差距

父母自查 | 孩子的差距 就是家长的差距

家庭教育是一个与孩子心理沟通的过程,家庭教育是以亲子关系为中心展开的教育,我们主张父母为主,祖辈为辅的原则。家庭教育有利于培养孩子健康的心理;家庭教育有利于培养孩子独立的个性;家庭教育有利于提高孩子的学习兴趣;家庭教育是培养孩子良好行为的开端;家庭教育是完成幼儿心理和行为塑造的重要环节。

北清人教育定位于青少年个性化教育的领航者,由深耕教育领域20余年的北大、清华、人大的几位校友创立。以个性化成长规划定制+精英社群的教育模式,线上+线下结合的教学模式,引导孩子兴趣发展,提升孩子学习力、思维力、知识力,让每个孩子成为最好的自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