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求人买保险系列之定期重疾险

在阅览本文之前,先回顾一下前文提过的重疾险的作用

重疾险的两个主要作用:

重疾险的理赔金用于重大疾病出院以后的药品,护理,康复治疗等(医保不报销)费用。住院期间的治疗费用由医疗险报销。

2、因重疾导致经济收入损失的补偿作用;

重疾险的理赔金用于因重大疾病导致的暂时或永久丧失工作能力,造成经济收入的损失,补偿家庭生活,贷款偿还,抚养孩子,赡养老人等经济支出。

定期重疾险

重疾险的分类中,按保障期限可分为终身重疾险和定期重疾险。

终身是指:从投保到死亡这段时间,可以理解为我们的后半辈子。

定期的含义:指一定期限之内,这个期限没有具体的限制,短则一年,长则数十年。

相较于终身重疾险,

定期重疾险的意义在于,用最少的钱为被保险人在特定时限内提供患重疾资金保障

假如给孩子买定期重疾,在这个特定时限里,重疾险对孩子来讲,就是经济独立之前的保障。因为孩子在经济独立之前,没办法为自己补充保险,所以这期间需要家长负责。等孩子经济独立后,自然会顺利的接替这部分责任,为自己做打算。

或许有朋友问,那直接买终身的重疾险多好,可以有终身保障。终身的当然更好,但是相对定期重疾险,它的价格会更贵。从重疾险的风险发生率上来看,年龄越大,患病的概率越高。所以重疾险的费用,保障的时间越长,保费就越贵。

而在人生规划中,有些中短期责任,例如房贷的还贷期限,一般都是30年之内。假如我们选择终身的保险,保障期间会超出还贷的期限,如果我们的资金预算有限,多出来的保障时间,将会花掉我们更多的钱。除非我们觉得,多出来的保障时间,和多出来的保额,是我们计划范围内的,那么这种终身的保险选择,才是合理的。

定期重疾险适用的场景

定期重疾险最适合在特定期限内有重疾险保障需求的人群。

如果感觉这句话有点抽象,给大家几个定期重疾险常见的应用场景:

场景一:小明刚出生,平时有个感冒发烧父母都紧张的不行,更担忧的是,在孩子的成长的过程中,出现更严重的疾病,于是为小明买了100万保额的重疾险。

想着30岁以后,小明应该可以自食其力,所以保障期限选择了30年,每年保费1000元左右。

场景二:小明30岁参加工作,自己的孩子小小明也刚出生,而父母已近花甲。小明作为家庭的主要经济收入者,父母给自己买的重疾险正好30年到期。小明担心,如果自己罹患重疾的话,收入下降,会影响家庭,到时孩子的抚养和父母的赡养都会受到牵连。

所以,小明为自己选择了100万重疾险。目的是:保障自己这30年的时间里,不会因为重大疾病风险,导致家庭受到影响,以后孩子长达成人经济独立,压力才会减少

,所以保障期限选择30年,每年保费6000元左右。

场景三:小明40岁时,贷款100万买了一套房子,需要还款20年。考虑到,如果自己不幸罹患重疾,那么房贷的压力会推给家里人。为了履行一个家庭的责任,小明又为自己买了100万重疾险。因为需要还贷20年,所以选择保障20年,每年保费1万元左右。

上面的三个场景,都是在特定的时期内有重疾险需求。而且上面的三个场景,是日常生活中定期重疾险应用最多的实例。

前文提到过定期重疾险,还分为定期消费型重疾险和定期返还型重疾险,下面我们来介绍一下这两个类型的重疾险。

1、定期消费型重疾险:

所谓的消费型保险,提起来有的朋友可能感到陌生。其实我们大部分人都接触过消费型保险,在保障期间内出险,保险公司根据合同进行赔付,保障期间内没出险,保险公司就不退钱了。

消费型保险常见于一般的短期类险种,例如车险,运费险,医疗险这类一年期险种都属于消费型保险的范畴。

目前国人的房贷负债压力巨大,因抚养成本,赡养成本,教育成本及生活成本造成的潜在的负债压力,会直接和间接导致,普通家庭的储蓄空虚。加上食品安全隐患,生活环境恶化及工作焦虑等问题,越来越多的人重大疾病年轻化,对重疾保险的需求激增。

目前市面上的定期消费型重疾险炙手可热,性价比高的产品层出不穷。因为它非常低的保费,在低预算的同时追求高额的保障,定期消费型重疾险便是最好的选择。

2、定期返还型重疾险

我们要明白人身保险的一个特性:出险越早,资金杠杆越高,重疾险的价值越大。

从利益上讲就是今年交了钱,最好今年就出险了,第二年钱都不用交,理赔金直接到手,这样重疾险的保障作用发挥最大。

但是,从珍爱生命的角度上讲,没有人愿意过早的出险,甚至更多的人希望永远不要出险,人食五谷而得百病,生病与否并不以我们个人的意志为转移,面对可能发生的重大疾病,我们还是要有所准备。

生活中,多数人患重疾的概率要远小于不患重疾的概率,加上大家都不希望自己得重疾,注重养生,所以很多人不太接受消费型重疾险。

就像车险,上一年没出险保费就打了水漂,老有一种被保险公司抢钱的感觉。

因此,保险公司推出了定期返还型重疾险。

目前市面上定期返还型重疾险的返还形式常见的有两种:

1、返还保费:

案例一:某款定期返还型重疾险,缴费20年,保障30年,保额30万。年缴保费1000元,总缴保费2万元。在30年的保障期限内,如果罹患合同定义重疾,保险公司赔付30万,合同终止。如果没有罹患重疾,保险公司一次性给付2万元,合同终止。

2、返还保额;

案例二:某款定期返还型重疾险,缴费20年,保障30年,保额30万。年缴保费5000元,总交保费10万元。在30年的保障期限内,如果罹患合同定义重疾,保险公司赔付30万,合同终止。如果没有罹患重疾,保险公司一次性退还30万元,合同终止。

以上两个案例,分别代表了两种不同的重疾险返还形式。

大家会问:有没有一种返还型重疾险比消费型重疾险更讨人喜欢呢?

下面我们再来看一个定期消费型重疾险的例子:

案例三:某款定期消费型重疾险,缴费20年,保障30年,保额30万。年缴保费300元,总缴保费6000元。在30年的保障期限内,如果罹患合同定义重疾,保险公司赔付30万,合同终止。如果没有罹患重疾,保险公司不返还保费,合同终止。

通过上面的三个案例,我们看到每个案例的重疾险保障额度,缴费年限,缴费时间都是一样的。不一样的地方在于保费高低,案例三要远低于前两个案例。

如果是保障期限内出险的话,理赔结果是一样的。如果保障期限内没有出险,那么保障期限结束后拿回的钱不同。

这样我们可以推算出,定期返还型重疾险的本质其实是:定期消费型重疾险+年金险,兼保障及理财两个作用。

返还型与消费型根本区别在于两者保障相同的情况下,保费投入是不一样的。返还型重疾险的保费要高于消费型重疾险,收取的保费扣除风险保障成本,保险公司会进行投资,将投资的一部分收益返还给消费者,这就相当于投保人将多余的钱买了保险公司的理财产品。

其实消费型也好,返还型也好,都是根据市场的需求演化产生的,都有他们存在的道理。

定期返还型重疾险是定期消费型+年金险的形式,符合那些对重疾险和年金险都有需求的人群,节省搭配产品的时间和精力。

因此,在我看来两种重疾险类型各有各的优势,大家一定要根据自己的需求进行选择。

最后给大家一个重要的建议:在

当前的市场情况下,如果在意产品返还收益的话,尽量不要选择定期返还型重疾险。

理由是——"不划算"

目前的保险市场,定期返还型重疾险虽然看起来是定期消费型重疾险+年金险的形式,但是由于其基础的保费比较高,刨去同等保障消费型重疾险需要支出的保费,多余保费的收益却低于年金险的收益。

举个例子,上面的案例一和案例三,保障期限的保障是相同的,不过案例一比案例三总共多缴了14000元保费。如果将这14000元保费购买一份年金险,其收益可能会达到3万元,超过案例一返还的2万元。

定期消费型重疾险同样甚至更好的保障,结余的保费购买理财保险,其收益要高于定期返还型重疾险。

这就是目前的定期返还型重疾险所面临的局面,这可以算是一个保险公司的一个障眼法。毕竟根据消费者的心里,谁都喜欢既有保障又有收益的保险,但是很少有人去将产品拆开了计算其整体的收益。

因此目前尽量不要选择市场上的定期返还型重疾险,如果选择定期重疾险,首先考虑定期消费型重疾险。如果日后市面上出现更好的定期返还型重疾险,我会再行撰文为大家推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