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申克的救赎》原著作者告诉你:一个好作家是如何养成的

《肖申克的救赎》原著作者告诉你:一个好作家是如何养成的

《肖申克的救赎》电影截屏

银行家安迪因涉嫌谋杀妻子,被判决终身监禁。他用一只鹤嘴锄,挖了19年,终于逃出生天。

无论你在百度,还是在豆瓣搜索最值得观赏的电影、世界上最伟大的电影,《肖申克的救赎》一定是选项之一。这部豆瓣评分9.7的电影原作就出自美国通俗小说作家斯蒂芬·金之手。

斯蒂芬·金著有多部畅销小说,很多都改编成了影视剧,像我们熟悉的《闪灵》、《迷雾》、《危情十日》等等,他被誉为“现代惊悚小说大师”。

1997年,斯蒂芬·金着手写作《论写作》这本书。他说写小说充满了乐趣,但是写这本非小说类的书的时候,每一个字对他来说都是一种折磨。

1999年,斯蒂芬·金在例行散步途中遭遇了一场车祸。这场车祸差点要了他的命。但仅仅五个月后,他忍着剧痛,坐到了书桌前,继续开始这本书的创作,也就是我们接下来要共同分享的斯蒂芬·金写作心得之作——《写作这回事》。

在这本书中,斯蒂芬·金从个人成长经历、工具箱、写作方法论几个方面入手,娓娓道来自己的写作经历,以及对写作的理解,书虽不厚,但内容比较庞杂,我们先从斯蒂芬金的个人成长经历来探讨一下他是如何走上创作之路的。

01.斯蒂芬·金的个人成长经历

作家的作品里往往能够看到作者的影子,尤其是小说作者。斯蒂芬金在第一篇里用简历的方式,运用幽默的语言,叙述了自己的成长经历,以及走上文学创作的心路历程。

斯蒂芬·金出生于1947年,母亲一个人将他和哥哥养大。他的童年可以称得上并不多么美好,他和哥哥调皮捣蛋总闯祸,经常要换保姆,竟然还被恶趣味的保姆坐在头上放屁。

他和哥哥戴维做“戴维的超强电磁场”实验,爆掉了整栋楼的所有电器。

正是多姿多彩的生活经历、对未知事物的无尽探索丰富了斯蒂芬金的创作素材库,为他高产量的输出带来了源源不断的灵感。

因为鼻子和耳朵总犯毛病,斯蒂芬·金小学一年级的时候便休学在家。

在读了大约六吨重的漫画书,以及杰克伦敦的动物故事以后,他开始了自己的创作。

斯蒂芬·金说:“创作总是从模仿开始。”

斯蒂芬·金的创作从模仿别人的漫画开始,他把《战士凯西》一字不落抄在便签本上,在认为合适的地方加上一些自己的描述。

妈妈读过以后,鼓励他创作自己的故事,并相信他一定能写得很好。

斯蒂芬·金第一次原创了一个四个魔法动物的故事,妈妈以每个故事两毛五的价格买下了他的故事。

《肖申克的救赎》原著作者告诉你:一个好作家是如何养成的

斯蒂芬·金

1960年,斯蒂芬·金十三岁,他第一次投稿,但被拒了,稿子却被编辑留了下来。二十年后,斯蒂芬金做签售会的时候,这位编辑拿着这份稿子找他签名。

斯蒂芬·金说那场景恍如隔世,对每一个码字的人来说,这就是动力:今天你对我不屑一顾,明天我让你刮目相看。

斯蒂芬·金不断投稿,也不断被拒稿,他把被拒的稿子用钉子钉在墙上。墙上的钉子承载不了太多稿子的重量时,他换了大钉子,继续写。

斯蒂芬·金十六岁的时候,收到一位编辑手写的退稿信:“故事不错,不适合我们,但确实不错,你有天分。继续来稿。”

来自他人小小的一句鼓励就会成为写作路上的动力。

不要因为别人的批评就否定自己,斯蒂芬·金说:“我直到四十岁才想明白,几乎每一个哪怕只出版过一行字的小说家或者诗人都曾被人指责,被人说他或者她是在浪费上帝赋予的天分。你如果写作,总会有人想让你觉得自己很差劲。”

写作的道路上往往是孤独的,很多人因为种种原因中途就放弃了。其实,也许再坚持一下下就成功了。

关于坚持,斯蒂芬·金说:“仅仅因为创作困难,不论是感情上的原因,还是因为想象力缺乏,就中途放弃一部作品,这样的做法不可取。人有时候就得硬着头皮上,哪怕力不从心,仿佛坐着铲屎,使不上劲。因为你最终干出来的活可能还不错。”

下一篇我们继续跟随斯蒂芬·金探讨学习写作方法、写作技巧。

《肖申克的救赎》原著作者告诉你:一个好作家是如何养成的

《肖申克的救赎》电影截图

路妖知马励:路妖,姓路,喜妖,故名路妖,宝妈,通信行业工作者;马励,喜欢作家路遥,故名马励,保险重疾核赔师、网文写手、自媒体写作者。路妖和马励是携手走过三十多年的青梅好友,路妖孩儿幼小,马励先独自写作,他日两人一定会共同协作,一起徜徉文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