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牺牲救国”会员证章回顾:牺盟会在抗战中的主要贡献

收藏有故事,藏品活起来。近代以来,民族危机日益加深,为挽救民族危亡,“实业救国”思潮、“教育救国”思潮、“科学救国”、“航空救国”等思潮纷纷出现。朋友收藏了一枚民国抗战时期“牺牲救国”证章,我一眼看去,

立即被当时中国地图的版图之大惊呆了!然后又为绿色中国版图中被涂成红色的东三省部分感到愤怒!这就是抗战时期中国被日本侵占的东三省领土的实证。

民国“牺牲救国”会员证章回顾:牺盟会在抗战中的主要贡献

山西牺牲救国同盟会”会员证章正面

原来,该“牺牲救国”证章就是著名的“山西牺牲救国同盟会”会员证章。该圆形铜质证章,在绘制的地球经纬图内,中国地图版图在画面正中呈绿色,其中东三省呈红色,在中国地图上有“牺牲救国”4个字,背面有编号10429。

民国“牺牲救国”会员证章回顾:牺盟会在抗战中的主要贡献

“山西牺牲救国同盟会”会员证章背面

山西牺牲救国同盟会,简称牺盟会。牺盟会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进步群众团体,是国共两党在山西建立的特殊的统一战线组织形式。

1935年12月2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通过了《关于目前政治形势与党的任务决议》,毛泽东并在12月2日发表了《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一文,提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政策,把全国抗日救亡运动推向高潮。

1936年5月5日,红军发表了要求南京政府停战议和一致抗日的通电。阎锡山经再三考虑,最后选定了“联共抗日”这一条路。这时,隐蔽在阎锡山政府机关和各社会团体中的共产党员和进步人士杜任之等,便在1936年下半年发出组织“抗日救国同盟会”的号召。后经阎锡山审定改为“牺牲救国同盟会”。在“九·一八”五周年纪念日,即1936年9月18日,山西牺牲救国同盟会在太原正式成立。阎锡山任牺盟会会长。主持实际工作的为共产党人薄一波、戎伍胜、宋邵文等。牺盟会提出了

“不分党派,不分男女,不分职业,只要不愿做亡国奴的人们,一齐动员起来,积极参加一切救亡运动”的总纲领,以不分阶级、不分性别、不分信仰和全民总动员为口号,成为最广泛的统一战线组织。

民国“牺牲救国”会员证章回顾:牺盟会在抗战中的主要贡献

阎锡山

1936年冬,牺盟会总部创办了“山西军政训练班”、“山西民众干部训练班”、“国民兵军士及军官教导团”、“山西临时村政协助员训练班”等,随后向各县派出临时村政协助员和牺盟会特派员。

1937年初,成立10个国民军官教导团,每团2000人,为组建国民兵培养干部。抗日战争爆发后,阎锡山为达到“自存”的目的,表示支持牺盟会的工作。共产党利用这种形势,积极主动地开展各方面工作,在工厂、学校和农村中大力发展牺盟会,自上而下地成立工救会、妇救会、儿童团等各种抗日救亡团体,并使它们成为牺盟会的团体成员。1937年“七·七”事变的第二天,薄一波根据中共中央北方局的指示,立即着手组建新军,取名“山西青年抗敌决死队第一总队”(简称决死一总队)。山西新军有了迅猛的发展。从1937年八月到1939年底,山西新军总计划发展到五十个团,主力部队约七万余人。

民国“牺牲救国”会员证章回顾:牺盟会在抗战中的主要贡献

薄一波

据1939年9月统计,全省会员达90万人。在八路军的协助下,还组织了一支拥有数万人的新军武装,在各县建立了人民自卫队和抗日游击队,使中国共产党通过牺盟会掌握的武装力量达到10万人。进行了创建敌后抗日根据地、建立抗日政权的斗争。在山西全省105个县中,由共产党员当政的达62个县。牺盟会的工作迅速推动了山西的抗日救亡运动。

1938年2月,日军占领临汾后,阎锡山惊恐中共力量的发展,对牺盟会开始采取限制和削弱的方针。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阎锡山更加紧了反共的步伐,1939年12月发动晋西事变,宣布解散牺盟会。

民国“牺牲救国”会员证章回顾:牺盟会在抗战中的主要贡献

牺牲救国同盟会合影

1940年初,牺盟会完成了它的使命。牺盟会中坚决抗日的成员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继续进行抗日斗争。决死队也列入了八路军的战斗序列,在抗日战争胜利后正式归入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建制。为歌颂牺盟会,1940年春,人民音乐家冼星海创作了《牺盟大合唱》,这是他继《黄河大合唱》、《生产大合唱》和《九一八大合唱》之后的第四部大合唱作品。

综上,小小的一枚民国牺盟会会员证,承载了国共联合抗日中山西人民英勇抗敌的精神,回顾了牺盟会的抗战历史,以及在山西以至华北的抗日斗争中创造了光荣的业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