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犧牲救國”會員證章回顧:犧盟會在抗戰中的主要貢獻

收藏有故事,藏品活起來。近代以來,民族危機日益加深,為挽救民族危亡,“實業救國”思潮、“教育救國”思潮、“科學救國”、“航空救國”等思潮紛紛出現。朋友收藏了一枚民國抗戰時期“犧牲救國”證章,我一眼看去,

立即被當時中國地圖的版圖之大驚呆了!然後又為綠色中國版圖中被塗成紅色的東三省部分感到憤怒!這就是抗戰時期中國被日本侵佔的東三省領土的實證。

民國“犧牲救國”會員證章回顧:犧盟會在抗戰中的主要貢獻

山西犧牲救國同盟會”會員證章正面

原來,該“犧牲救國”證章就是著名的“山西犧牲救國同盟會”會員證章。該圓形銅質證章,在繪製的地球經緯圖內,中國地圖版圖在畫面正中呈綠色,其中東三省呈紅色,在中國地圖上有“犧牲救國”4個字,背面有編號10429。

民國“犧牲救國”會員證章回顧:犧盟會在抗戰中的主要貢獻

“山西犧牲救國同盟會”會員證章背面

山西犧牲救國同盟會,簡稱犧盟會。犧盟會是抗日戰爭時期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抗日進步群眾團體,是國共兩黨在山西建立的特殊的統一戰線組織形式。

1935年12月2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通過了《關於目前政治形勢與黨的任務決議》,毛澤東並在12月2日發表了《論反對日本帝國主義的策略》一文,提出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政策,把全國抗日救亡運動推向高潮。

1936年5月5日,紅軍發表了要求南京政府停戰議和一致抗日的通電。閻錫山經再三考慮,最後選定了“聯共抗日”這一條路。這時,隱蔽在閻錫山政府機關和各社會團體中的共產黨員和進步人士杜任之等,便在1936年下半年發出組織“抗日救國同盟會”的號召。後經閻錫山審定改為“犧牲救國同盟會”。在“九·一八”五週年紀念日,即1936年9月18日,山西犧牲救國同盟會在太原正式成立。閻錫山任犧盟會會長。主持實際工作的為共產黨人薄一波、戎伍勝、宋邵文等。犧盟會提出了

“不分黨派,不分男女,不分職業,只要不願做亡國奴的人們,一齊動員起來,積極參加一切救亡運動”的總綱領,以不分階級、不分性別、不分信仰和全民總動員為口號,成為最廣泛的統一戰線組織。

民國“犧牲救國”會員證章回顧:犧盟會在抗戰中的主要貢獻

閻錫山

1936年冬,犧盟會總部創辦了“山西軍政訓練班”、“山西民眾幹部訓練班”、“國民兵軍士及軍官教導團”、“山西臨時村政協助員訓練班”等,隨後向各縣派出臨時村政協助員和犧盟會特派員。

1937年初,成立10個國民軍官教導團,每團2000人,為組建國民兵培養幹部。抗日戰爭爆發後,閻錫山為達到“自存”的目的,表示支持犧盟會的工作。共產黨利用這種形勢,積極主動地開展各方面工作,在工廠、學校和農村中大力發展犧盟會,自上而下地成立工救會、婦救會、兒童團等各種抗日救亡團體,並使它們成為犧盟會的團體成員。1937年“七·七”事變的第二天,薄一波根據中共中央北方局的指示,立即著手組建新軍,取名“山西青年抗敵決死隊第一總隊”(簡稱決死一總隊)。山西新軍有了迅猛的發展。從1937年八月到1939年底,山西新軍總計劃發展到五十個團,主力部隊約七萬餘人。

民國“犧牲救國”會員證章回顧:犧盟會在抗戰中的主要貢獻

薄一波

據1939年9月統計,全省會員達90萬人。在八路軍的協助下,還組織了一支擁有數萬人的新軍武裝,在各縣建立了人民自衛隊和抗日遊擊隊,使中國共產黨通過犧盟會掌握的武裝力量達到10萬人。進行了創建敵後抗日根據地、建立抗日政權的鬥爭。在山西全省105個縣中,由共產黨員當政的達62個縣。犧盟會的工作迅速推動了山西的抗日救亡運動。

1938年2月,日軍佔領臨汾後,閻錫山驚恐中共力量的發展,對犧盟會開始採取限制和削弱的方針。抗日戰爭進入相持階段後,閻錫山更加緊了反共的步伐,1939年12月發動晉西事變,宣佈解散犧盟會。

民國“犧牲救國”會員證章回顧:犧盟會在抗戰中的主要貢獻

犧牲救國同盟會合影

1940年初,犧盟會完成了它的使命。犧盟會中堅決抗日的成員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繼續進行抗日鬥爭。決死隊也列入了八路軍的戰鬥序列,在抗日戰爭勝利後正式歸入中國人民解放軍的建制。為歌頌犧盟會,1940年春,人民音樂家冼星海創作了《犧盟大合唱》,這是他繼《黃河大合唱》、《生產大合唱》和《九一八大合唱》之後的第四部大合唱作品。

綜上,小小的一枚民國犧盟會會員證,承載了國共聯合抗日中山西人民英勇抗敵的精神,回顧了犧盟會的抗戰歷史,以及在山西以至華北的抗日鬥爭中創造了光榮的業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