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孔子肯定的一个小孩,只因做一件事,死后被孔子认为应厚葬

  《礼记·檀弓下》中记载了一个被孔子肯定的小孩,这个小孩是谁呢?这个小孩名叫汪踦,跟孔子一样,也是一个鲁国人。他到底做了什么事,让孔子如此肯定,并且在他之后,认为应该以成人的规格,对他进行厚葬。

被孔子肯定的一个小孩,只因做一件事,死后被孔子认为应厚葬

▲孔子画像

  原来在鲁哀公十一年的时候,鲁国遭到邻国齐国的侵略,双方在郎地展开了激烈的战斗。不久后,鲁军战败,鲁国人纷纷逃入国都曲阜躲避。人们对当前的战局感到忧虑不安,城中弥漫着悲观失望的气息,一些老人更是不断地唉声叹气。

被孔子肯定的一个小孩,只因做一件事,死后被孔子认为应厚葬

▲春秋时鲁国的位置与面积

  在这时,鲁昭公的儿子公叔禺人看到这种情况后激动地说;“徭役即使劳苦,负担即使繁重,但君子不为国家考虑,士人不为国家牺牲,这是不行的。我既然这样说了,请大家看我的行动!”公叔禺人邻居家有个小孩,名叫汪踦,听了这番慷慨的言辞,大为感动,就勇敢地跟随公叔禺人登上了战车,出城向齐军杀去。

被孔子肯定的一个小孩,只因做一件事,死后被孔子认为应厚葬

▲春秋时的战车

  结果,这次英勇的出击,打退了齐军的进攻,然而汪踦却跟公叔禺人一起壮烈牺牲了。战后,鲁国人想对汪踦举行隆重的成人葬礼,但是又怕不合礼仪,因此就去询问孔子是否合适。孔子听后说:“能够主动地拿起武器,来保卫国家,对这样的卫国小英雄,举办成人葬礼,又有什么不可以的呢!”随后,鲁国人为英勇牺牲的汪踦举行了隆重的葬礼,以纪念这位保家卫国的小英雄。

被孔子肯定的一个小孩,只因做一件事,死后被孔子认为应厚葬

▲影视中的春秋时的战争场面

  附《礼记·檀弓下》原文:“……战于郎。公叔禺人遇负杖入堡息者,曰:‘使之虽病也,任之虽重也,君子不能为谋也,士弗能死也,不可!我则既言矣!’与其邻童汪踦往,皆死焉。鲁人欲勿殇童汪踦,问于仲尼。仲尼曰:‘能执干戈,以卫社稷,虽欲勿殇也,不亦可乎!’……”

关键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