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最愛納蘭詞——人生若只如初見

一生最愛納蘭詞——人生若只如初見

我是人間惆悵客,知君何事淚縱橫

納蘭性德,原名納蘭成德,是清代享有盛名的大詞人之一。順治十一年甲午農曆臘月十二生於京師(公曆1655年1月19日)字容若,號楞伽山人,滿洲正黃旗人,清朝初年詞人,原名納蘭成德,一度因避諱太子保成而改名納蘭性德。大學士明珠長子,自幼飽讀詩書,文武兼修。深受康熙皇帝賞識。

納蘭性德於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五月三十日(1685年7月1日)溘然而逝,年僅三十歲(虛齡三十有一)。納蘭性德的詞以“真”取勝,寫景逼真傳神,詞風“清麗婉約,哀感頑豔,格高韻遠,獨具特色“。

一生最愛納蘭詞——人生若只如初見

木蘭花

木蘭花

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等閒變卻故人心,卻道故人心易變。

驪山語罷清宵半,淚雨零鈴終不怨。何如薄倖錦衣郎,比翼連枝當日願。

這是一首擬古之作,納蘭借漢唐典故,以一位失戀女子的口吻譴責負心男子,詞情哀怨悽婉纏綿。起句“人生若只如初見"短短一句勝過千言萬語,剎那之間,人生中那些不可言說的複雜滋味都湧上心頭,讓人感慨萬千。同時,這一句也代表了納蘭的夢想:人生如果總像剛剛相識的時候,那樣甜蜜,那樣溫馨,那樣深情和快樂,該是一件多麼美好的事情。

但夢想終歸是夢想,如果真能實現,又怎會”何事秋風悲畫扇“在這句中,納蘭提到了班婕妤的故事。漢成帝時,一代才女班婕妤被選進宮,由於她文學造詣極高,而且擅長音律,所以深得成帝的寵愛。但這一切都在趙飛燕姐妹進宮後畫上了休止符。她深知只要趙氏姐妹在自己就永無出頭之日,所以自請去長信宮侍奉太后。在長信宮中,班婕妤對成帝念念不忘,寫下了著名的《團扇詩》在詩中,團扇被拋棄的命運,恰好是班婕妤自身的真實寫照。

”等閒變卻故人心,卻道故人心易變“這句的意思是說:兩個人在一起本應該相親相愛,但今日為何要相離相棄?你如今輕易的變了心,反而說我的心本來就是容易變的,前一句的”故人“是指負心的男子,後面的”故人“指的是無辜的女子。

在詞的下半部納蘭提到了唐明皇與楊貴妃的典故,”驪山語罷清宵半”指唐玄宗與楊貴妃昔日在行宮裡的纏綿,“淚雨零鈴”指平定安史之亂後唐玄宗北還路上思念楊玉環,於是作了一首《雨零鈴》來悼念。“終不怨”指唐玄宗迫於三軍眾怒,無奈將楊玉環刺死馬嵬坡,楊玉環臨死前說:“妾誠負國恩,死無恨矣。“

相傳唐玄宗與楊玉環曾七天七夜在驪華山清宮長生殿裡盟誓,願生生世世為夫妻。因此,全詞以”何如薄倖錦衣郎,比翼連枝當日願“結束。譴責薄情郎雖然當時當日也曾與心愛的人定下海誓山盟,如今卻背信棄義。

對於這首詞,廣為流傳的是第一句”人生若只如初見“,有些人認為這首詞是以男女情事的手法來描寫友情,這些說法似乎也有一些道理。

一生最愛納蘭詞——人生若只如初見

劇照

納蘭的悲劇命運似乎是與他的天生富貴一起註定的,上天總是公平的,他給與你一樣東西,必然會收回一樣。容若擁有令全天下男子豔羨的財富與門第,卻有著一個孱弱的身體,與愛妻感情甚篤,卻早早離他而去,愛情來了又去,摯友紛紛生離死別。。。。所以,容若性情中憂鬱淡漠,傷感悲情的一面也是可以理解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