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位导演大比拼—《我和我的祖国》


7位导演大比拼—《我和我的祖国》

一部电影,能够聚集当下7位最具代表性的导演,在中国影视上,《我和我的祖国》是第一次。将7个带有醒目群体记忆的历史节点从事件亲历者与参与者的个体角度出发,以其自身的经历和感受来再现变革产生的社会影响,并串联出70年来巨大的时代变迁,这种形式在主旋律的大荧幕上也实属一次突破。

从令人振奋的新中国成立、原子弹成功爆炸到国人引以为傲的女排三连冠、香港顺利回归和北京奥运召开,再到带来惊叹的神舟飞船、歼击机等航空航天与军事技术的进步,题材的选择算是足够典型,而7位导演的切入视角和表现手法则相差迥异,以各具千秋的立意风格,在这155分钟的合集中竭力地展示着,至于孰高孰低,或许每位观众心中都有着不同的排名。

7位导演大比拼—《我和我的祖国》

《我和我的祖国》海报


7位导演大比拼—《我和我的祖国》

前夜 管虎

作为开篇的第一个故事,管虎将节奏掌控地十分精准,整个短片既充斥着庆典前夕变数尚存的紧张焦灼,又浸透着社会转换阶段迫切而巨大的百废待兴。

鉴于开国大典这一时间节点的普遍性认知,使得背景建置十分迅速,将主要冲突时长设置为大典前夜的13个小时,也着实符合短片的体量,在急促有力音效的烘托、倒计时字幕的提示、以及主角林治远连珠炮般的方言台词轰炸下,倏地将观众带入了这个紧张忙乱的不眠之夜。

而由于物资匮乏所导致的种种设计实验条件的艰苦,不仅体现了林治远这样爱国知识分子的责任与热忱,更是将普通群众一呼百应倾囊贡献背后所饱含的对新中国无私的热爱与支持刻画地极为动人。

7位导演大比拼—《我和我的祖国》

于是短片最让人泪目的时刻不是国旗迎着朝阳的升起,而是在一度漆黑无望的深夜,林治远打开院门,看到的一盏盏跳动的烛光和一张张热切的脸庞,这些光和热最后融合在冶炼的炉火中,集合成可以燃烧任何困难的力量,照亮了林治远也照亮了人们对新社会与新生活的美好希望。

而从真实事件中旗帜被卷这一意外状况入手,在高潮处展开的紧急闯关、徒手攀爬旗杆、焊接金属球,包括演习阶段精益求精地寻找制旗材料和国歌伴奏,这一连串让人应接不暇强烈醒目的戏剧性设置,虽有其情节丰满的讨巧之处,也必然使得转折更多地趋于巧合。

人物在高光时刻的表现为了与故事进展尽可能贴近也不得不放弃某些原有的特性,配合情绪产生出不可能的行为,依然没能避免立意拔高而引发的断裂,而大部分观众对于当时社会真实情况的信息缺乏,也造成了一定的困惑与质疑。

7位导演大比拼—《我和我的祖国》

这也是很多历史题材影片的奇特之处,永远带着现时对过往的想象补充,新的意识形态与旧的事件行为之间相互交缠却无法完全融合,甚至在关键节点显得格格不入,而这种时真时虚的起此彼伏甚至演化出了一定程度的魔幻现实主义倾向。

尤其在林治远登上天安门城楼,站在主席身后,以他为焦点人群一片模糊的环绕镜头,从画面上将这种真假虚实掺杂的恍惚感达到了顶峰。

7位导演大比拼—《我和我的祖国》

相遇 张一白

十分可惜,这篇在发生原子弹实验背景下的、也是整部合集中唯一的爱情故事,居然结构松散、主题错位,整体如同角色患病的嘴唇般苍白无力,张译隐忍而不舍的目光成为了短片的唯一亮点。

许多观众都在诟病高远与方敏在公交车上相遇后,那一长段对白驱动的情节尴尬而突兀。但实际上在极其有限的时间内,要交代时长跨度如此之大的情节,也无非是暧昧的闪回与直白的对话两种常见手法。而这段方敏自说自话般的叙述,最大的问题在于生硬刻意的场面调度。

7位导演大比拼—《我和我的祖国》

在二人的一段站立对话之后,汽车停站,上来了有老有幼若干位乘客,却全部聚集在后门一动不动作为背景,而高远一人坐到了后排,方敏一人坐到了中间独占两人座位,期间竟无人来坐。

之后在方敏思索片刻起身走向高远时,导演不仅特意安排一位乘客突然从中间走过,还安排高远旁边的位置一直空着,让方敏顺利地坐到他旁边,而后门的几位乘客依然在尽职尽责地牢牢站在原地,填充着画面构图。

接着为了使二人身后窗外的背景丰富起来,又有三名女子在车后不停地招手奔跑,与汽车保持一定距离均速地追了半站地,更不用说之后为了衔接原子弹爆炸成功庆典而赫然出现的铺天盖地的红旗与人群。

这种刻板生涩的走位和为了构图平衡而忽略情节真实性的做法,简直是网大导演都不敢轻易尝试的雷区,张一白是出于怎样的考量,我们不得而知,好在之后高方二人被冲散在人群中对望的场景为他扳回了一局。虽说此类设置也是套路地可怕,俨然乡土版的《向左走,向右走》,但这种人潮中的淹没感,寻找的焦虑感倒是很好地体现了高远为了实验隐姓埋名的无闻与方敏在茫茫人海中寻他三年的无力。

7位导演大比拼—《我和我的祖国》


7位导演大比拼—《我和我的祖国》

如果短片结束在此时,或许也不失为一个有意境的结局,但导演还是顾全大局(画蛇添足)地加了一段,以证明国家对于科研人员的铭记,而为了体现奉献的无悔最后又将镜头定格在了《青春之歌》上。于是,标题是与爱情的擦肩而过,结尾却硬生生地扣在了为革命奋不顾身的小说上。

7位导演大比拼—《我和我的祖国》

夺冠 徐峥

徐峥已然是一位成熟的商业片导演,此部短片的饱满度与完成度可以说是整个合集当中最高的。故事的现实性与戏剧性结合巧妙,镜头角度和运动多样而有序,不论主演还是群演均生动自然,场面调度丰富流畅。

制作上唯一的遗憾是后期色调使用了橙色高光与中间调去对比青色阴影,虽有了八十年代怀旧的温度,但着实与“阿宝色”过于接近,并带有几乎要溢出屏幕的光晕效果。

7位导演大比拼—《我和我的祖国》

私心放一张小美

这篇关于女排三连冠的故事发生在上海的弄堂中,街巷和阁楼居室都是狭窄局促的,大量的广角镜头很好将场景囊括进画面中,而其所特有的畸变,在人物上可以将内心状态凸显放大,在景物上则使得视效更趋于夸张的童趣风格,也与儿童作为主角的基调相符合。

几近垂直的俯仰视角镜头的使用,在主角冬冬身上则体现出了强烈的情景化差异和显著的情绪烘托。

在为了清晰的电视信号不得不一次次爬上屋顶修正天线位置时,广角俯视冬冬仰面的镜头,显出孩子身躯的格外渺小,顺着他的视线也可以想象天线的位置对他来说多么高远路线多么复杂,拧着眉头的脸庞仿佛写满了“太难了”,引人怜悯。

而在高潮时刻,冬冬牺牲小我“爱情”,选择为街坊们上房修天线,意外挂上了床单并在屋顶纵身一跃,广角仰视的镜头将冬冬的身体放大,也将他的英雄气概放大,这一刻他仿佛超人一般充满力量,令人振奋,全片情绪高点瞬间被点燃,并洋溢着美好纯真的浪漫主义色彩。

7位导演大比拼—《我和我的祖国》


7位导演大比拼—《我和我的祖国》

而整个剧本的设计也极其用心,不仅将排球、乒乓球这两大国人引以为傲的球类运动联系了起来,更是穿插了具有八十年代特色的出国潮,并在有限的时长内适当而精巧地插入了很多小细节,比如冬冬在得知小美要与全家出国时,选择的离别礼物是将小美的画像放在了张明敏的《我的中国心》磁带中。

在冲突的设置方面,没有像其他短片因过分强调巧合并未作出合理阐释而显得牵强,而是事件真实性和矛盾集中化的相结合,不仅鸿沟一个接一个加大难度地递进,人物也完全是出于自主的选择和努力来行事,情节与情绪同步叠进,感染力十足。

只可惜成年演员的选择有些突兀,尤其是天使般的小美居然会长成方脸马伊琍,着实令人意难平。

7位导演大比拼—《我和我的祖国》

回归薛晓璐

近段时期处在风口浪尖的香港事件,使得这部短片的内容突增了一份强大的时效性,产生了与制作时期相预计更为广泛深远的社会影响。香港对于中国来说永远担当着固有领土不可分割的重要历史角色,但在当今国际政治秩序下,它却成为了某势力方为扩大其自身国家性、阻碍其他制衡力量而进行的意识形态绑架目标之一。

而短片所展现出的一雪百年国耻的振奋激昂,虽可能叫不醒那些“装睡”的迷途者,但足以使得每一个理智清醒的国人民族自豪感倍增,凝聚力骤生,并对香港这片土地抱以更为深切的热爱与期望。

7位导演大比拼—《我和我的祖国》

这篇围绕97年香港回归交接仪式而展开的多线故事,将内地军方、香港警方和普通民众通过“一秒都不能差”的时间主题巧妙地联系了起来。

作为早期从广州去往香港的老一代“移民”,任达华饰演的华哥,对内地怀有故土之情,而对香港则系着亲缘之爱,因惠英红饰演的其妻莲姐,是土生土长的香港人。二人的相识源于莲姐对初来乍到的华哥的无私相助,在这一细小的情节上,体现出了即便是历史原因造成了两地主权的暂时分割,却无法阻隔两地人民同源之情的深厚连接。

而莲姐作为警察的职业身份,又使得她比普通港人对回归和交接有着更为直接的参与度,虽然回归最为重要的仪式是五星红旗在零时的准时升起,但不得不说香港警察在同一时刻换上新帽徽的举动,在短片中显得更为动人,尤其莲姐那有力的口令、坚定的目光、熟练的动作,使观众真切地感受到港人对于回归的期盼与自豪。

7位导演大比拼—《我和我的祖国》

7位导演大比拼—《我和我的祖国》

所以这部短片最大的问题就在于,对中方代表谈判和军方升旗筹备的重要情节反倒无法引发预期的情感联动,虽然代表的不懈交涉和旗手的刻苦训练令人敬佩,并精准地保证了国旗升起的时间和速度,完美地进行了交接,但多少都透着些“记录”性质的刻板,缺少戏剧的张力。而另一方面,导演为了尽可能抵消这种刻板,又设计“夏东海”承诺给旗手“发媳妇”,这个不太恰当的玩笑无疑丝毫没有达到加分的作用,甚至适得其反。

但好在国旗升起的那一刻,伴着罗大佑独特哭腔的歌声,爱国情绪的调动还是如期达到了顶峰,只是华哥过于模式化的笑中带泪,在大荧幕上着实有点尬了。

7位导演大比拼—《我和我的祖国》

北京你好 宁浩

08年发生的两件大事,可谓让国人悲喜交加,一面是汶川地震带来的对逝去生命的痛心缅怀,另一面是北京奥运激发的对国力崛起的信心澎湃,截然相反的事件和情绪如何在同个短片中交汇展现并能顺畅衔接,对导演也是着实是个考验。

好在宁浩呈现的作品在基调上称得上统一和谐,没有过分煽情,也没有强硬转折,将悲伤的回忆削弱并转化为对美好心愿的实现,最终在奥运召开的振奋中将这份希望播撒开来。

葛优自然娴熟的表演是短片最受关注的部分,北京出租车司机所特有的诙谐贫嘴和热心善良在他身上展现得淋漓尽致,加上京韵十足的配乐和晃晃悠悠的手持镜头,瞬间使观众置身于北京胡同的熙攘和迎接奥运的欣喜之中。

7位导演大比拼—《我和我的祖国》

在广义的联系上,奥运场馆的修建凝聚着各地工人的汗水,这些工人中一定有人来自汶川,而赈灾活动更是使全国人民积极自发地慷慨解囊,其中必定包含着北京群众的大量贡献,这两种行为都是群体团结的胜利,都蕴含着众志成城的可贵力量。而短片以奥运开幕式门票为线索,自然而巧妙地从个体角度上将汶川和北京直接联系了起来。

葛优饰演的司机名字就叫张北京,而乘坐他的汽车并误买了他的门票的孩子,便是来自汶川,其父亲曾是修建鸟巢的优秀工人,并不幸在地震中丧生。于是,两个地区的人和事件就这样顺利在故事中交汇,并在二人的一路误解追逐中产生了许多笑料。

最终汶川孩子得偿所愿,在开幕式上摸到了父亲亲手修筑的栏杆,既是对已故参与者的替代同时也成为亲历者而产生了延续,而这一切都是叫“北京”的司机所助他实现的。

当张北京站在户外大屏幕前,和人群一起兴奋地高喊着“北京,加油!”时,这种由衷的激情,既是对北京奥运的祝福,也对祖国未来的祝福,更是对自己生活的祝福。

7位导演大比拼—《我和我的祖国》

7位导演大比拼—《我和我的祖国》

不再需要面对牺牲小我成全大我的悲壮隐忍,而是能够在平稳奋进的环境下幸福憧憬,这是新时代国人之幸,也是对《我和我的祖国》这一大主题最具现实意义的表达。

所以,很多观众都会感受到宁浩这部短片与众不同的气质,因为只有他在讲述现时现世普通人的真切感受,只有这部短片所传达的价值观才能引发最大范围的共鸣与认同。

7位导演大比拼—《我和我的祖国》

白昼流星 陈凯歌

陈凯歌的这部短片可以说是立意与标题相扣最为紧密的作品,且在内容上清晰地将“白昼流星”划分为了三个层次,一为能够带来祥瑞的古老传说,二为顺利着陆的神舟十一号飞船返回舱,三为带领当地人在物质与精神上双脱贫的扶贫工作人员。

整体既具浪漫意象又不乏惊人具象,既铺垫了底层信仰根基,又充满当世人文关怀,将航空航天技术进步与扶贫工作持续推进这两大事件通过发生地区的同一性和“白昼流星”象征的重叠性联系了起来,并以旁白来进行适时的信息填补。

尤其人物在广袤的戈壁滩上策马驰骋的场景,更是使这份直抒胸臆的情绪基调得以最大化,两位少年迎着初升晨光尽情追赶的快意,带着对未知探索的兴奋,也带着对未来新生的期待,他们在现实中追逐着如流星般划破天空的返回舱,在内心中追随着像李叔这样散发着人性光辉的引路人,而他们同时又将是能够承载或谱写更多“白昼流星”故事的一部分。这种循环嵌套,也再次体现了作品结构的完整性。

7位导演大比拼—《我和我的祖国》

短片虽在场面调度上的宏大堪称合集中最佳,但情节真实性的巨大脱轨却造成了无法弥补的共情断裂,并成为评价两极分化严重的最大成因。

导演为了加大冲突效果而过分夸张了当地的贫困状态,少年失学、衣着破旧、房屋漏风,就连作为扶贫干部的李叔自己治病都只能凑来区区五千块,出现了一种在物质条件上没能帮扶别人反倒自己一起受穷的怪异结果,为了体现艰苦而刻意使人物受苦的虚构设置,不仅不能达到颂扬的效果,反倒一定程度成为上对当地扶贫成果的否定。更为戏剧性的是,连警察抓捕嫌疑人都不用手铐而用绳子五花大绑,与现实的落差大到仿佛穿越了一般。

而当神舟十一号飞船返回舱着陆时,作为普通人的兄弟俩居然能够随意接近靠前,甚至能够上前抬扶宇航员,这种简直是胡扯的情节着实让人目瞪口呆。“扶”这个词的出现,原本在短片中是有着极其醒目而重要的意义,从扶羊羔站起到扶少年上进,借李叔之口表达了扶贫先扶心的核心观点,而此时兄弟二人对宇航员的抬扶彻底毁掉了之前的铺垫,又一次造成了不伦不类的局面。更意想不到的是,导演为了让两位宇航员“不虚此行”,居然特意安排了一段演说般做作的台词,尴尬度爆表。

7位导演大比拼—《我和我的祖国》

7位导演大比拼—《我和我的祖国》

在表演上,刘昊然显然比陈飞宇更为娴熟。同样的乞丐装扮下,刘浑然一个土气顽劣的野小子,而陈依然透着股逼人的帅气与贵气,除了证明陈的颜值气质出众之外,也显示出其可塑性相对较低。

7位导演大比拼—《我和我的祖国》

护航 文牧野

这部平均颜值最高的短片,引起了观众的强烈舒适度。标志性的藏蓝色皮衣、蛤蟆镜,在这群被誉为“雷霆玫瑰”的歼击机女飞行员身上,显得格外亮眼,她们超越性别的英气与魅力在大荧幕上光芒四射,成功地“掰弯”了无数女性观众。

歼击机的研制革新是军事技术和空战力量强大的有力表现,而歼击机女飞行员的首批选拔,则无论是在对军事历史空白的填补还是对社会进步女性职业扩展的彰显上,都具有多重而深远的意义,是醒目而重要的节点。

7位导演大比拼—《我和我的祖国》

文牧野首次在大荧幕上将镜头对准了这些不平凡的女性,展现出她们英姿飒爽风采迷人的背后,那些常人所无法想象和承受的心理与生理兼具的压力。

在空中全副武装进行高难度飞行动作时,她们呈现出的是不输于男性的果敢利落;在面对超负荷生理考验的训练时,她们又要付出多于男性的坚毅刻苦;而有时成长和情感途中的不被理解,又使得她们面临很多男性想象不到的偏见与不公。

这种关于性别所带来的差异也贯穿了整部短片,主角吕潇然,从小就是一副所谓“假小子”性格,她爬高、打架、不修边幅,是让老师头疼的“暴力少女”,是父亲口中的“没有女孩儿样”,性别导致她性格的与众不同被局限,但好在父母对她包容的爱使她的这份“不同”得以保留。

7位导演大比拼—《我和我的祖国》

但当她如愿以偿成为飞行员时,性别带来的生理差异再次成为极难逾越的关卡,尤其歼击机的飞行速度相当之快,载荷达到6-9个G,而大部分女飞行员可能在6个G时就濒临极限,在训练中的昏迷和剧烈呕吐是不可避免。但吕潇然的“与众不同”再次让她敢于向男性区域发起挑战,她选择了男性都不敢轻易尝试的8个G,并在一度短暂昏迷后坚持了下来,又一次超越了性别的限制。

7位导演大比拼—《我和我的祖国》

而导演在人物意识模糊时巧妙地插入了儿时憧憬飞翔的美好记忆,以这份源自内心深处、持久而强大的精神动力将主角唤醒,戏剧性地使两个时空高潮自然交汇。

之后在飞行任务出现突发问题,故障难以解决时,又是吕潇然以丰富的经验和过人的胆识帮助队友排除险情顺利完成飞行,自己以一种“深藏功与名”的备飞角色保证了任务的圆满,悄然返航。

7位导演大比拼—《我和我的祖国》

7位导演大比拼—《我和我的祖国》

于是短片最令人动容的场景,便是在吕潇然完成护航安全落地的那一刻,在场的所有男性飞行员均向她致以了最崇高的敬意。

这是一份对战友的敬意,也是对女性的敬意,致敬所有在祖国蓝天留下英姿倩影的女飞行员们!致敬每一位突破性别限制勇往直前的职业女性!

整部合集通过对事件内容的手写场景串联了起来,也是在寓意着历史的真正书写者是这些短片里的人,而不同笔触和字体,或粗犷洒脱,或隽秀工整,也对应了这7部短片所带来的不同感受。

这种设置无功也无过,但唯一的缺憾是音乐的衔接不够顺畅,过场音乐与短片自身音乐完全风马牛不相及,却不做任何过渡,直接硬切,造成巨大断裂。

而王菲版的主题曲,着实让人起了一身鸡皮疙瘩。

【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