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商聖——陶朱公


一代商聖——陶朱公

眾所周知,我國有著悠久的歷史文化,這期間也出現了各種傳奇的能人志士,在諸侯割據

的春秋時期,人才的活動更是到達了一個高峰,那麼今天就讓我們走進那個傳奇的時代,走

進傳奇的陶朱公范蠡。

初識范蠡

范蠡出生在春秋末期的楚國,出身貧賤,但是自小博學多才,因為對楚國"非貴族不得入仕"

的黑暗政治的不滿,所以一直沒有做官。滿身才華但是沒有用武之地,再加上又身處窮鄉僻

壤,周圍沒有人可以理解他,所以范蠡就以裝瘋賣傻的形象示人,據說他經常在田間地頭倒

騎著黃牛吹笛子。

就這樣到了范蠡 20 歲的時候,他終於遇到了欣賞他的伯樂——越國大夫文種。文種與范蠡

的這段故事頗有後世三顧茅廬的意味,文種聽說了范蠡的才華之後決定去拜訪他,但是范蠡

深知官場的爾虞我詐不想與其同流合汙,所以前兩次范蠡都以裝瘋的樣子迴避,直到文種第

三次前來,范蠡才被他的真誠感動,決定出山與文種一起效忠越王勾踐。

助越復興 功成身退

范蠡到了越國之後就發生了大家非常熟悉的吳越爭霸的故事,勾踐在范蠡等人的輔佐下,經

過十年的臥薪嚐膽終於復國。但就在范蠡可以享受自己"勝利果實"的時候,他卻選擇急流勇

退,因為他深知勾踐這個人可與其共患難不可與其同安樂的品性,也深知"飛鳥盡良弓藏,

狡兔死走狗烹"的道理,也正是這樣的智慧,讓他在越國得以全身而退。

那范蠡在離開越國之後又發生了什麼故事呢,我們一起看一下《史記》中對於這一段的記載。

文言賞析

范蠡乘船飄海到了齊國,更名改姓,自稱"鴟夷子皮",在海邊耕作,盡心盡力。努力生產,

父子合力治理產業。沒過多久,積累財產達幾十萬。齊人聽說他賢能,讓他做了國相。

★重點字積累★① 於:在……② 戮力:盡力③ 居:過了……④ 致:積累⑤ 聞:聽說

這些字都屬於常見字,在翻譯過程中,我們發現很多字的翻譯都是【根據語境組詞】,例如

"治產""賢"等,所以這裡就有三種翻譯方法:逐字翻譯、根據語境組詞以及積累重點字詞。

范蠡在離開越國之後又在齊國做了宰相,開闢了人生的另一番天地。相傳范蠡在齊國做宰相

期間努力發展經濟,為齊國百姓做了很多好事。具體是什麼情況呢?依然進入《史記》。

范蠡嘆息道:"在家就積累千金財產,做官就達到卿相高位,這是平民百姓能達到的最高地

位了。長久享受尊貴的名號,不吉祥。"於是歸還了相印,全部發散了自己的家產,送給知

音好友同鄉鄰里,攜帶著貴重財寶,秘密離去,到陶地住下來。他認為這裡是天下的中心,

交易買賣的道路通暢,經營生意可以發財致富。於是自稱陶朱公。

★重點字積累★①布衣:平民百姓②尊名:尊貴的名號③乃:於是,就④間行:從小路離

開,這裡指秘密離去⑤為生:經營生意

就這樣範蠡做出了自己人生第二次重大選擇,在齊國散盡家財離去,後行至陶這個地方,看

此處交通便利,便在此處停下,開始了他新的事業,因為陶地便利的地形以及范蠡獨到的經

商眼光,可想而知,范蠡又一次"居家致千金",就這樣範蠡被後世尊為了"一代商聖"。

范蠡一共有三個兒子,有一次,二兒子殺了人要被處死,范蠡就託朋友想要救出自己的兒子,

已經商量好說只要范家人帶著一車黃金打點各路關係就可以贖人了。范蠡決定派自己的小兒

子去救二兒子,但是大兒子堅持請范蠡派他去救人,范蠡沒有辦法只得派大兒子去了。但是

大兒子去後不久,就傳回了二兒子的死訊,這期間到底發生了怎麼一回事呢?繼續看《史記》

這個大兒子回到家裡了,他的母親和鄉人,都非常的難過,但是隻有陶朱公一個人笑著說:

"我本來就知道長子一定救不了弟弟!他不是不愛自己的弟弟,只是有所不能忍心放棄的。

他年幼就與我生活在一起,經受過各種辛苦,知道為生的艱難,所以把錢財看得很重,不敢

輕易花錢。至於小弟弟呢,一生下來就看到我十分富有,乘坐上等車,驅駕千里馬,到郊外

去打獵,哪裡知道錢財從何處來,所以把錢財看得極輕,棄之也毫不吝惜。原來我打算讓小

兒子去,本來因為他捨得棄財,但長子不能棄財,所以終於害了自己的弟弟,這很合乎事理,

不值得悲痛。我本來日日夜夜盼的就是二兒子的死訊傳回來啊。"

★重點字積累★①唯:只有②固:本來③殺:害死④顧:只是⑤忍:捨棄⑥豈知:哪裡知

道⑥ 固:本來

知識點總結

在越國期間,范蠡戮力輔佐越王勾踐,終於使得越國復興。勝利後,越王封范蠡為上將軍。

可范蠡知道勾踐為人可共患難不能共富貴,於是就辭書一封,放棄高官厚祿,只裝少量珠寶,

乘舟遠行,一去不返,這可謂"一聚一散"。

范蠡辭去上將軍後,到了齊國,更名改姓,耕於海畔,沒有幾年就積產數十萬。齊國人仰慕

他的賢能,請他做宰相。范蠡覺得自己長久經受尊名是不吉利的。於是就歸還宰相印,將家

財分給鄉鄰,再次隱去,這可謂"二聚二散"。

到了陶地之後,因為這邊交通便利,所以不久范蠡就累積了萬萬家財。後來,范蠡次子因殺

人而被囚禁在楚國。本想讓小兒子去就次子,但是最終沒有成功,但是范蠡亦淡然處之。此

可謂是"三聚三散"。

或許也正是這"三聚三散"才成就了商聖陶朱公的傳奇,范蠡是歷史上少有的一生都活的很清

醒的人,他在面對誘惑時足夠清醒,在面對選擇時足夠清醒,在不能挽回的遺憾中也保持了

自己最後的清醒,這樣的范蠡,怎能不讓人稱智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