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經探源——古筮法反推,破解甲骨中數字卦符號"一"含義(2)

上節,我們從甲骨素材中發現很多數字符號,學者們目前認為就是易經卦的符號,但是又區別於通行版《易傳》中大衍筮法的數字結果,所以我們今天的主要目的是通過古代筮法來破解甲骨中數字卦來源問題,下面摘錄幾套古筮法供各位參考


  1. 《荊決》:現存竹簡三十九枚,綴合後為三十三支,估計還應有兩支簡缺佚。原有篇題'荊訣’,荊字指楚,決字同'訣’,內容是講楚地筮佔的要訣。此篇十六卦包括乾卦八,支卦八。乾卦為甲、乙、丙、丁、戊、己、壬、癸,沒有庚、辛;支卦為子、醜、寅、卯、辰、巳、午、未,沒有申、酉、戌、亥。

鑽龜告筮,不如荊訣。若陰若陽,若短若長。所卜毋方,所佔毋良,必察以明。卅筭以卜其事,若吉若兇,唯筭所從。左手持書,右手操筭,必東面。用卅筭分,以為三分,其上分橫,中分從縱,下分橫。四四而除之,不盈者勿除。

上面的話簡單翻譯過來就是:《荊決》比龜佔和筮數都要好,主要筮法:用三十個竹子。左手持易卦書(類似於),右手拿竹子,面向東面,把三十個竹子分成三分,上面的橫著擺放,中間的豎著放置,下面橫著放置,然後用4除之,餘數留下(下面的圖示就是16卦的卦象),餘數只剩4.3.2.1各種排列組合4*4=16種卦(感興趣的可以網上查詢卦歌辯吉凶,在此就不贅述)


易經探源——古筮法反推,破解甲骨中數字卦符號

2.:其卜法用算子卅四\\莖,分作三分,上斜,中豎,下斜,後乃四\\四除之,餘者成卦,審看下卦歌訟\\決定吉凶

:用算子卅四枚,從上四四\\除之,盡即成卜,凡為卜者,清\\淨禮拜管公明(三國管駱)專心念卜,又稱七\\佛名字.若卜的一吉,更卜後卦\\惡,可使,若卜三卦,兩卦好,一卦\\惡,用,若兩卦惡,一卦好,不可用.

這兩者卜法是一樣的,和類似的手法,不過卜筮的東西增加為34(+荊決30是不是剛好64),也分上、中、下,也用餘數,再根據餘數組合成卦,但是相比較於而言,目前和都沒發現卦辭,這也是一大憾事,成卦體系和類似,只是在數目上有一點差異,估計都是來源於某一種筮法進行的演變.

易經探源——古筮法反推,破解甲骨中數字卦符號

荊決和周公卜法排列組合的可能圖示


3.靈棋經共分二卷,一百二十五卦,傳說是黃石公傳授給張良,後來東方朔掌握了其術,才流傳於世。靈棋經以棋為卜具,卜棋成卦,卦有繇辭。它標誌著中國卜筮發展到了一個新階段。在此之前,中國卜筮所用的工具全部是帶有靈氣的自然物,如龜甲,蓍草,竹枝等,而靈棋則是人類自造的靈物。

預測前,先冠帶,焚香靜坐,寧心定志,手捧棋子曰:天清地寧,河圖秉靈,焚香一柱,十方肅清,發鼓三通,萬神鹹聽。天地襲合德,日月合明,四時合序,鬼神合其吉凶。皇天無私,惟德是輔。茲以某年月日時,某鄉貫,某姓名,謹焚香,上啟天地、父母、太上元君、左日右月、五星、北斗、二十八宿、四時、五行、六甲、陰陽、明堂、歲德、天十二神、地十二祇、歲月日時值事功曹,某為某事,心有所願,意有所疑,沉吟猶豫,請為決之。吉當言吉、兇當言兇,得失是非,惟卦是推。恭望聖慈明彰報應。然後將十二棋子擲出,根據所得上中下成卦斷吉凶。(和應該都有這種儀式.文獻記載的不多,就沒有記述)

祭儀 每年正月初七,齋戒沐浴,在水邊用乾淨席子鋪地,設立酒果脯,三奠行禮,用祝文祭之。每月七日亦可。

筮法:用霹靂木或梓木、棗木、檀香木造棋子十二枚,圓形,四枚刻上字,四枚刻中字,四枚刻下字。甲子日刻棋子,甲戌日寫字,甲申日刻字,甲午日填朱,甲辰日入櫃,甲寅日致祭,六戊日不佔。

看起來簡單,但是裡面涉及到陰陽兩面,他是把數字卦加陰陽,這是區別於所有筮法單以數字卦分辨陰陽的,什麼意思呢?就是不管大衍筮法、、或者都是按照數字所代表的陰陽來成卦,大衍筮法是6.8為陰,7.9為陽畫卦,和及都是用1.2.3.4代表某種測卦含義,譬如說中上4、中3、下3代表甲卦.而,雖然只有12枚棋子,但是它的上、中、下並不是僅僅用數字代表卦,裡面還涵蓋陰陽兩面的區別(背面和正面),所以是數字卦以後有陰陽以後古人另一套筮卦體系,它當晚於數字卦.茲舉例如下

易經探源——古筮法反推,破解甲骨中數字卦符號

棋子上字沒有的情況下是有25種排列的,那麼棋子上字有5種(無上字,有一個上字,有兩個上字,有三個上字,有四個上字)*25=125卦,它顯然是區別於其他筮法的,其他的筮法僅僅是觀察最後除以4以後的餘數而成卦,而是不用除以4.而是本來就是4,而4分為各種組合而成卦(正反組合),所以推測應該是晚於其他筮法,其他筮法更古.大家可以查閱中125卦卦辭,類似於漢代的卦辭結構,而且在中的陰陽以及中的易象,比較雜糅

綜上三種筮法(其他筮法大致雷同不一一舉例),我們再結合大衍筮法(6.7.8.9)成卦體系,張政烺先生統計甲骨中的數字符號1.5.6.7.8.9出現的概率如下表


易經探源——古筮法反推,破解甲骨中數字卦符號

甲骨中數字符號出現次數

由於數字卦符號統計的參數不精確,所以張政烺先生統計的方法推導出來的結論是有問題,而且不同時代筮法又不同,而我們上面列舉的多個筮法均是3爻卦,而在甲骨中我們看到最多的是6爻八卦,三爻卦佔的少數,還出現部分四爻卦,在我前文提供的甲骨素材中,數字卦中出現了9(社科院考古所藏易卦卜甲1974年小屯南地出土------參見前文第8例索引).而張政烺先生是沒有指出的,這可能成文之前無此史料有關,肖楠先生從骨卜(見下圖)鑿灼和文字的特徵來看,推斷屬於周初的文物,這也符合筮法的數字符號.

易經探源——古筮法反推,破解甲骨中數字卦符號

大衍筮法6.7.8.9的數字符號

不管那種筮法,都離不開數字4,4是數字卦符號的關鍵,那麼我們把最特殊的數字符號"1"拿出來解讀,"1"的出現即可以在數字符號的開始也在中間(參看前文),最後也可以出現,我們可以假設,如果古人測卦用一定數目的筮草進行筮測,除以4,所得餘數如果是1,那麼和1出現在一個數字卦中的5.6.7.8.9,取最小公倍數,得到的筮草要幾百上千根,而5.6.7.8.9又和我們大衍筮法類似,所以一定和大衍筮法類似,是分為5堆4、6堆4、7堆4等等(不懂的看看大衍筮法).

而甲骨的數字符號中,我們發現是沒有2.3.4這三個數字的,這和我們前面探討的三個筮法有區別,前面筮法涉及的就是0(背面).1.2.3.4,而獨獨在甲骨數字符號中一個沒有出現,我們做一個猜想,如果龜佔以後進行筮佔,如果記錄中涉及到0.1.2.3.4,如何記錄?上面一個"1"接著一個"2",這是三還是指什麼?參看下圖數字一.二.三.四所刻隔開的間距.但是數字卦符號是不允許隔離太遠,否則不能辨認是卦的符號還是數字.所以我們在反推,這個甲骨中的"1"一定是代表"1"."2""3""4"其中的某一個,但是最能接近數字上面的只有一個就是"4",為什麼這麼說,因為5.6.7.8.9的出現,就是大衍筮法的某種卦,大衍筮法出現的數字有6.7.8.9,那麼數字卦符號中的"一"代表其實是"四",根據大衍筮法是64根筮草得到的6.7.8.9,那麼龜甲上出現的4.5.6.7.8數字,肯定類似於(30測子)與(34測子)對於起卦前筮測的數量有關,這或許與各個地方形成的筮測有關,但是絕不可能同時出現1(4).5.6.7.8 五個數字在一個龜卜上面,最多隻會出現其中四個數字在一個龜卜中.如果這個推論是成立的,所有學者對數字卦符號的解讀都要更改,因為一是四的縮寫,而規定偶數四是陰,奇數一是陽.

易經探源——古筮法反推,破解甲骨中數字卦符號


易經探源——古筮法反推,破解甲骨中數字卦符號

一.二.三.四刻法,隔開辨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