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明星相繼自殺,“抑鬱症”這個問題,值得大眾認真對待

近期,韓國明星的相繼離世,引發了廣大輿論的熱議。從雪梨到具荷拉,這些正值花樣年華的明星,再到那些曾經遭受抑鬱症折磨的國內外明星…抑鬱症這個話題,已經揭開了它的神秘面紗,赤裸裸的展現在大眾面前。

韓國明星相繼自殺,“抑鬱症”這個問題,值得大眾認真對待

崔雪莉

韓國明星相繼自殺,“抑鬱症”這個問題,值得大眾認真對待

具荷拉

據世界衛生組織提供的數據顯示,全球每年大約有100萬人死於自殺。中國每年有28.7萬人死於自殺,200萬人自殺未遂。

毫無疑問,一個人之所以選擇自殺,心裡必然遭受著無法忍受的痛苦。但最終選擇自殺,是誰也不願意看到的結果。倘若因為一個人的自殺行為引發了更多人的自殺,那更是社會的巨大損失。這並非危言聳聽。在《加拿大醫學協會期刊》上的最新研究顯示,自殺情緒可以傳染,尤其是在青少年人群當中。

韓國明星相繼自殺,“抑鬱症”這個問題,值得大眾認真對待

因無法接受雪莉去世 具荷拉直播時痛哭

最新資料顯示,我國自殺死亡者中約63%患有精神障礙,自殺未遂者中有40%人患有精神障礙。抑鬱障礙是導致自殺的首位原因,可使自殺的危險性增加20倍。

抑鬱症,作為一種精神障礙,主要表現為:心情低落,行動遲緩,意志活動減退,厭世悲觀等,嚴重時會引發自殺行為。患者為什麼想要自殺呢?

因為他們心中產生的孤獨感,使他們認為誰也理解不了自己,誰也幫不了自己,在這個世界上只有自己是最不幸、最痛苦的人,唯有死才能夠解脫。

但實際上,他們心裡也很矛盾:一方面想通過死獲得解脫,另一方面又渴望獲得他人的幫助。

自殺者的知覺常因情緒影響而變得歪曲,表現為“絕對化要求”或“以偏概全”,或兩者都有。

韓國明星相繼自殺,“抑鬱症”這個問題,值得大眾認真對待

“絕對化要求”是個體的不合理信念,他們會主觀地認為某一事物必定會發生或必定不會發生;“以偏概全”指的是個體用片面的觀點看待整體問題,常常使人過分關注某個困難而忽略其他的解決方法(所謂的“陷進去”)。

此外,自殺者大多性格內向、孤僻、自我中心,難以與他人建立正常的人際關係。當缺乏家庭的溫暖和愛護,缺乏朋友、師長的支持與鼓勵時,常常感到孤立無助,最後孤獨地陷入自我封閉的惡性循環中,失去自我價值感。

怎麼去解決這些問題呢?

1、易感人群要防患於未然

2007年初,北京心理危機研究與干預中心發佈報告顯示:在中國,自殺成為了總人口的第5位死因,也是15~34歲人群的首位死因。

青少年的心理特徵還沒有完全定型,相對於成年人會思想更加的活躍,也更易感受到來自社會的影響與學業的壓力,面對挫折他們又往往缺乏足夠的應對能力和克服困難的勇氣。

韓國明星相繼自殺,“抑鬱症”這個問題,值得大眾認真對待

產後抑鬱症患者會表現出極度煩躁,情緒不穩定,自卑,恐懼等異常心理,表現為常常突然哭泣,經常失眠,沒有胃口,這些都是抑鬱症的常見症狀。

易感人群的家人與朋友要能及時判斷他們的情況,早發現端倪早治療,患者也就少受更多的苦。倘若發展成真正的抑鬱症,患者的工作、學習、日常生活和社會交往都會受到明顯的影響,還要承擔不小的經濟損失。

2、出現症狀及時就診

經數據顯示,在抑鬱症的患者中,僅有9%的人到醫院的心理科就診過。

抑鬱症的低就診率反映出了我們社會對其的普遍誤解。很多患者及家屬都對抑鬱症有一種羞恥感,覺得得了這種病就是精神病,怕被人戴有色眼鏡對待,因此不去醫院就診。但抑鬱症本就不是能夠自愈的病症,必須通過科學合理地藥物治療和心理治療才能治癒。

3、社會大眾要給予抑鬱症更多的關懷

媒體方面應該通過廣泛的宣傳來提高公眾對抑鬱症的認知,同時社會各界也要對這一群體給予更多的理解和關愛。倘若還是像原來那樣,給抑鬱症患者貼上“負面標籤”,如“小心眼”、“矯情”、“軟弱”、“心裡有問題”,甚至是“危險人群”等等,無疑會使問題雪上加霜。

願那些經歷黑暗的人能被溫柔以待,戰勝疾病,迎接嶄新的生活。

韓國明星相繼自殺,“抑鬱症”這個問題,值得大眾認真對待

1、《自殺情緒也會“傳染”的原因》

2、《媒體關注大學生抑鬱症發病率逐年攀升:這不是“丟臉”的事》,潘佳寶《中國青年報》


如果覺得好,歡迎轉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