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必看:不是孩子輸不起,是你不會讓著他

週末看電影《阿基拉和拼字比賽》,對其中一個情節印象深刻:

男孩一路高奏凱歌,殺進全國賽,卻在關鍵時刻拼錯了單詞,被淘汰。當聽到裁判宣佈“拼錯了”時,他臉上瞬間露出錯愕、遺憾和難過的表情。

但很快他就平靜了,對臺下觀眾優雅地鞠躬,說:“去年我是第13名,今年我是第5名。我覺得我很棒。明年我還會來的。”

Wow!我在心裡小小地喝了一聲彩。我相信,大部分都會和我有同樣的感受——這個孩子心態太出色了,真正做到了我們說的“敗不餒”。

父母必看:不是孩子輸不起,是你不會讓著他

輸贏的問題,是孩子在生活中經常要面對的問題。當孩子因為失敗而沮喪、難過,甚至情緒崩潰,父母就很擔心——

孩子為什麼輸不起?

如何才能培養孩子對失敗的承受力,以及再次面對挑戰的勇氣呢?

我們公號多次討論過輸贏問題,基本觀點是——


1、孩子輸了之後不高興,是正常現象,並不代表孩子“輸不起”。

每個孩子都不喜歡輸,輸了就會本能地產生負情緒,不僅孩子如此,成人也一樣。我們不應該期望孩子輸了以後可以很平靜,更不要給輸了以後不高興扣上“輸不起”的帽子,尤其是對於4、5歲以前的小年齡孩子,輸了以後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是非常正常的事,等到長大一點後就都會好的。

現在我們要做的,就是理解和安慰孩子的情緒。

2、在親子之間的比賽性質的活動,大人原則上應該讓著孩子。

成人與孩子之間進行競爭性的活動,本身就在力量和心智能力方面有巨大差異。如果還要以“公平”的名義要求孩子遵守規則不許耍賴,這本身就是最大的不公平。

父母必看:不是孩子輸不起,是你不會讓著他

那有沒有辦法既讓著孩子、又能鍛鍊孩子努力,同時還能培養對輸和贏的樂觀態度?

李巖老師在“天天遊戲力”親子游戲課中,專門討論了“輸不起”這個話題,並對“如何讓著孩子”提供了具體的操作建議,我們摘編了這篇文章,與大家分享。


總的來說,讓著孩子也是先易後難。可以大概分成3個級別:

  • 1級,讓他比較輕鬆地贏;
  • 第2級,逐漸加大難度,讓他感覺到一定的阻力困難,需要付出一定的努力和堅持才能贏,當然最終還是孩子贏;
  • 第3級,開始讓孩子有輸有贏,有一些輸的經歷,但多數還是贏。
父母必看:不是孩子輸不起,是你不會讓著他

以比賽跑步舉例,讓著孩子的第一級,就是讓他一路跑在前面,大人跑在後面,孩子最終獲得勝利,過程中沒有什麼懸念。

可能有家長會擔心,這麼讓孩子順利地贏,沒有起到鍛鍊他努力的作用啊。關於這個擔心,我想分享兩點看法:

第一,其實孩子已經努力了,只要仔細觀察就會發現,即便孩子一路領先跑在前面,他也都是用盡了全力在奮力奔跑的。實際上這就是“努力會帶來成功”的最基本的模式,孩子要先對這個體驗有一定的積累,才能建立基本自信。

第二,當孩子建立了基本的自信,他就會主動發出信號,要求增加難度,否則他也會覺得沒意思。不過孩子的信號,有時候會是直接說,但更多有時候是行動上的暗示,我在之後的例子中會進一步說明。

當我們捕捉到孩子這類信號以後,就可以進入第二級,逐漸增加難度。

父母必看:不是孩子輸不起,是你不會讓著他

還是以賽跑舉例,我們可以在跑的過程中,一度跟孩子並排、同樣快,甚至超出孩子半米,這時候孩子會產生一定壓力,並且會更加努力地跑,而我們應該在適當的時候慢下來,讓孩子再次超過我們。

不過這個所謂適當的時候,沒法具體量化,大家必須憑著對孩子的瞭解,去感覺孩子什麼時候還可以再努力一下下,而什麼時候他的努力即將到達盡頭,再不成功他就要放棄努力了。

也就是說,每個人能做出的努力都不是無限的,遇到阻力時我們一開始會努力地去克服困難,但努力到一定的時候,如果總是無法成功,我們就會放棄努力。

父母必看:不是孩子輸不起,是你不會讓著他

因此我們關鍵要做的是:既要讓孩子努力,又要在他放棄努力之前讓他成功。

第三級,當孩子大一些以後,承受力越來越強了,就可以試著真的讓他輸一次,然後再讓他努力扳回一局。

第二級和第三級,其實就是在“努力”和“成功”之間,插入了阻力和挫折,讓孩子進一步體驗:努力時會遇到阻力,甚至遇到暫時的挫折,但只要堅持努力,就還是會成功。

講完了原則,與大家分享一個具體的例子,來看這三個級別在實際互動中是怎麼體現的。

我女兒5歲多的時候,有一次我帶她在樓下玩。過來一個不太熟的女孩,我女兒拉著她一起玩,她有點猶豫,但也沒有拒絕。

女兒說玩“老狼老狼幾點了”,並且讓我當狼,她倆當羊。

父母必看:不是孩子輸不起,是你不會讓著他

“老狼老狼幾點了”怎麼玩?

老狼站在前面,羊在後面大約1米,羊問“老狼老狼幾點了”,狼就隨便說比如說8點了,大家就往前走8步,幾次以後狼會說“吃飯啦”然後轉身去抓羊,羊就要努力跑回家不被抓到。

第一盤的時候,按規則應該倆人並排跟在我身後大約1米,但是那個女孩卻至少離我有3米遠,而且隨著我們不斷往前走,她就離我越來越遠,等我開始抓的時候,她離我至少有7、8米遠。她在幹什麼呢?大家肯定知道了,她在觀察我。

孩子本能地知道,他自己跟一個成人相比,各方面都差距很大,因此他會本能地先確認,這場比賽能不能是一場公平的比賽。

我們之前的課程裡討論過,大人和孩子之間的公平比賽,不是雙方都遵守規則,而是大人必須讓著孩子。也就是說,女孩因為跟我不熟,不確定我是什麼樣的大人,她一開始擔心的不是我會不會玩,而是我會不會讓著她們。

父母必看:不是孩子輸不起,是你不會讓著他

對於女孩這個狀況,我應該怎樣呢?我相信只要我在頭兩盤抓住我女兒或者她,那她就一定不會繼續這個遊戲了。除非我不想讓她跟我玩,否則,就應該讓她倆順利地贏。

於是,第一盤往前走的過程中,我就自言自語說:“我今天好餓,一定要抓到一隻小羊,可是我的眼睛不太好,看不清可怎麼辦呀。”

到我該抓她們的時候,我眯著眼轉過身,假裝看不清楚的樣子,雖然一邊大喊著“我要抓住你們”,但是卻衝著另外一個方向衝過去。

知道我是一隻“瞎眼狼”以後,女孩明顯有了信心,第二盤就開始放心大膽地玩了。

第三盤開始,倆人看我又跑錯了方向,就喊:“瞎眼狼,我們在這裡!”

父母必看:不是孩子輸不起,是你不會讓著他

她們什麼意思呢,她們在要求增加難度,太順利地跑回家已經不好玩了。這就是我們前面提到的,孩子會暗示我們增加難度。

於是我衝她倆衝過去,她倆大叫著跑回家。之後我就不再跑錯方向了,而且越追越近,有時候追到她倆身後拍一下她們肩膀,或者湊近了說一聲:好香的小羊啊!這時候她倆都會尖叫著拼命跑,當然最終她們還是成功地跑回了家。

也就是說,我離他們很近的時候,她們就會因為“危險很近了”而產生緊張,而當她倆奮力跑回家,就會因為脫險了而放鬆下來。

父母必看:不是孩子輸不起,是你不會讓著他

最後有一次,我試著把我女兒抓住,抓住的時候她有瞬間的沮喪,於是我傻傻地說:“喂,你是小羊還是小豬啊?我只愛吃羊肉的。”

我女兒馬上說:“我是小豬。”我接著問:“那你得告訴我小羊在哪裡,我才放了你。”我女兒隨手瞎指了一下“在那邊”,於是我說“謝謝了”,然後放開她衝旁邊跑過去。

之後一次,我又抓住她,她又說“我說小豬”,這次我先小聲對她說:你只要使勁,就能逃出去。我小聲提示完,又換成老狼的口氣說“你不是小豬,這回你跑不掉啦”。這時候我女兒使出全身力氣,幾秒鐘以後我讓她掙脫了,還故意喊:哎呦,這隻小羊好大力氣,你給我回來!

總之,通過類似的方法我們可以既讓著孩子,又讓他有機會鍛鍊自己的力量。

孩子的神經系統在這個過程中會經歷多次的緊張—放鬆—再緊張—再放鬆,這個過程也是鍛鍊孩子適應力的基本過程。

重點說明

每個孩子的情況不一樣,有的孩子很快就能到第二級或者第三級,而有的孩子需要在第一級停留比較長的時間。

即便是同一個孩子,不同的時候需求不一樣,本來已經在第二級、已經可以承受一定阻力了,但由於某種原因,突然又回到第一級,必須“輕鬆地贏”。

所以這些情況,大多數都是正常的,我們只需要跟著孩子的節奏調整難度,並全力保持聯結,一段時間之後都會自然好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