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炫耀的诗和远方,是有人用苟且换来的

曾经读到过一句触动很深的话: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不过是有人替你负重前行罢了!简简单单的一句话,既说出了父母之爱的无私与伟大,又反映了作为子女的我们身上的自私与浅薄。

见过太多的中学生、大学生、甚至是已经毕业走出校门的年轻人,他们可能是电视剧看多了,深受那一句“做人,最重要的是开心”的影响,所以他们每天思考最多的事情就是到哪里去玩,去旅行,去消费,去寻求开心。

虽然不富裕,但他们花钱如流水,眼都不会眨一下,特别是在同伴面前更是如此,似乎在花费时稍微犹豫那么一下就是莫大的耻辱一样。但同时他们有着属于自己的不容侵犯的所谓“自尊”,一旦有人劝他们节俭一二,他们便会立即向你露出獠牙,不管你是谁。

手机里拨打最多的号码是打车,外卖、代办、跑腿,而具有讽刺意味的是父母的号码却时常被他们忘记,总是处于通话记录的最下端。

那是不是工作了就更好了呢?

答案是否定的。

因为有了一定的收入,所以他们的野心更大了,看到的世界更大了,追求的生活品质更高了。

之前的那些“大众款”“地摊货”已经入不了他们的“法眼”,他们也开始追逐名牌,追逐时尚,追逐“上等人”的生活品味。

可问题是,以他们月薪七八千元的水平,维持日常生活自然无虞,作为一名普通中产也尚可,但是要想奢侈起来,那就太过勉强了。

可是,这就是一群从小到大都不安分的主儿,是一群喜欢“享受生活”的主儿,是一群只想着自己的诗和远方,而不用估计物质支撑的主儿。

所以,他们总是“月光”,甚至半月就光;所以,他们手机上的某些app总提醒他们还款;所以,他们往往变成“拆了东墙补西墙”;所以,他们此时终于会想到自己强大的后方,接着,开始翻找半天的通话记录最后终于在底部找到那一串熟悉而又陌生的号码拨出去。

他们可能还会在通话时努力装出乖巧的样子,也可能在开口寻求支援时有那么一丝丝的尴尬,或者是在刚挂掉电话是看到一个月打不了两次的号码时会感到稍许内疚,再或者是看到到账短信时会有一点点感动。

但是,按照我的经验,很悲哀地说,只要有外出的机会,他们转眼就会把一切的尴尬、内疚和感动抛到脑后,而去找寻自己生命中的快乐。

留下另外一边的父母一遍又一遍地做着自我安慰,来为自己的孩子开脱。

哪怕作为父母的他们,有人只能依靠不断打临时工来维持生计,用可能日均不到100元的收入,支撑起这一切。宁愿让自己苟且地生存着,也要让子女潇洒地享受着。

所以,当你在晒你的诗和远方时,请不要忘了尚在“苟且”的父母。学着多一些责任,多一些担当,多一些行动,让他们成为你“诗和远方”的一部分吧!

你炫耀的诗和远方,是有人用苟且换来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