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变迁简史,如今你还看小说吗?

生命是以时间为单位的,浪费别人的时间等于谋财害命,浪费自己的时间等于慢性自杀。------鲁迅

一.小说起源

小说是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环境描写来反映其中社会生活的文学体裁。

跟据古籍中的发现,“小说”一词最早出现于《庄子-外物》篇,原文:“饰小说以干县令,其于大达亦远矣。”其词意为琐碎、小事的言论。

而与如今词意相近的表述,则要到东汉桓谭《新论》中,原文:“小说家合残丛小语,近取近取譬喻,以作短书,治身理家,有可观之辞。”

同期文学大家班固《汉书-艺文志》定义“小说家”为十家之后,原文:“小说家者流,盖出于稗官,街谈巷语,道听途说者之所造也。”

古代小说按文体分两类,一为“文言小说”,此类小说需有文言基础,才能读懂其中意思。

比如大家都熟悉的《聊斋志异》,下为原文卷一野狗篇。

于七之乱,杀人如麻。乡民李化龙,自山中窜归。值大兵宵进,恐罹炎昆之祸,急无所匿,僵卧于死人之丛诈作尸。兵过既尽,未敢遽出。忽见阙头断臂之尸,起立如林。内一尸断首犹连肩上,口中作语曰:“野狗子来,奈何?”群尸参差而应曰:“奈何!”俄顷蹶然尽倒,遂无声。

李方惊颤欲起,有一物来,兽首人身,伏啮人首,遍吸其脑。李惧,匿首尸下。物来拨李肩,欲得李首。李力伏,俾不可得。物乃推覆尸而移之,首见。李大惧,手索腰下,得巨石如碗,握之。物俯身欲龁,李骤起大呼,击其首,中嘴。物嗥如鸱,掩口负痛而奔,吐血道上。就视之,于血中得二齿,中曲而端锐,长四寸余。怀归以示人,皆不知其何物也。

二为“白话小说”,譬如耳熟能详的《西游记》,下为原文节选。

众猴拍手称扬道:“好水,好水!原来此处远通山脚之下,直接大海之波。”又道:“那一个有本事的,钻进去寻个源头出来不伤身体者,我等即拜他为王。”连呼了三声,忽见丛杂中跳出一个石猴,应声高叫道:“我进去,我进去!”好猴!也是他——。

小说变迁简史,如今你还看小说吗?


二.近代小说

现在的人四大名著多只是听闻,鲜有人通读全文,我亦如此。知晓其中故事,也是后来影视改编,通过电视得知一二。

相比四大名著等文学,金庸、古龙、温瑞安等所著书籍更广为人读。像是《射雕英雄传》、《浣花洗剑录》、《四大名捕》等作,其中的快意恩仇,仗剑江湖更是成为一代人的武侠梦。

如果是95后生人,估计对上述情形,感受不多。因为那个时候,网络文学已经成长起来,像《骷髅兵的后宫》,《神墓》,《张三丰异界游》,《飘渺之旅》,《诛仙》,《佛本是道》等等才是他们记忆中的小说。

小说变迁简史,如今你还看小说吗?


三.如今小说

对于00后来说,这是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因为绝大多数信息触手可及。所以在他们多数人眼中,小说一词已经完全不同。

这是某点各种排行榜。

小说变迁简史,如今你还看小说吗?


四.读书万卷

我是90生人,介于经典之末,网文之初。金庸、古龙等名著小时候看过不少,大了以后网文也有追读。比如最近才完结的《凡人修仙传》,徐州大神忘语写的,当初才发布的时候就一直追着看。

可我并没追多久,剧情大致到灵界以后就没看了。因为其大体内容重复很高,套路循环利用。如今印象最深的是妄语最爱用来形容旋转的词“滴溜溜”。

再后来我看了《青囊尸衣》,《茅山后裔》,《气御千年》等书。也因此了解了这些作者,鲁班尺、大力金刚掌,风御九秋。

这些书中,给我感触最深的,要数《灵山》这本书,它是由徐公子胜治所著。它的内容虽也是修仙,但更为深刻。

不过《灵山》也并不是没有缺点,最明显的是作者徐公子有意重复内容,多是一些设定。

如今我再点开首页新书,几乎没有一个看得下去。内容惨白,毫无深度。翻遍大多小说网站,套路出奇的一致,穿越、系统、装13。

作为成年人,已经有一套自己的思维逻辑。但如果是还未成年的孩子,他们在这种网络文学熏陶下,以后文学将成什么样子已经可以想见。

这种水文可以给人带来某种爽感,却在阅读之后没有收获。阅读起点低,阅读人群广,这两点因素,造就了各个网站编辑以商业目的来推广他们。

我在贴吧看到有人说:“要想看有深度的小说,为什么不去新华书店。”由此可见他很久都没去过新华书店了,因为里面早就不同往日。

有部电影叫《蠢蛋进化论》,其中有个场景,主角看到电影院的放映只有一个固定镜头,拍屁股。观众就看着这一个镜头不住大笑,让主角很是不解。

这是一个夸张的比喻,但多年后回想,也不由得让人深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