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是一种生活态度!


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物质生活的极大丰富,健康已成为人类越来越关注的话题,人们试图最大限度地提高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而养生作为公认的强身健体、延年益寿的必由之路,自然而然成为一种流行和时尚。

养生就是我们的生活中的饮食作息,其中心理念是一种理性的生活态度。

-

养生,是一种生活态度!


一、饮食有节


许多疾病常由口而入,要想维持健康的生命状态,必须把好饮食这一关。饮食有节包括四个含义:有洁、有时、有质、有量。


"有洁"就是要保证饮食的清洁和安全,选购有安全保障的食物,采用恰当的洗涤烹饪方法。


"有时"即三餐定时,三餐定时除了能保证充分的营养供应,使人体精力充沛外,也使消化液的分泌形成规律,从而保证食物的充分消化和吸收。


"有质"是对饮食种类的要求,对于健康人,要保证膳食平衡,注意不同营养物质均衡摄入,避免和减少不健康饮食。对于慢性病患者,应针对个体化需求,制订良好的营养饮食方案,适当增加促进疾病向好的方向发展的饮食,避免可造成疾病恶化的饮食。


"有量"是对饮食的数量提出要求。要保证适量的饮食摄入,过量饮食会加重胃肠负担,除可引发消化和吸收不良之外,还使得过剩物质在体内堆积,引发代谢谢综合征等。相反,为了减肥而采取极端的节食方法也是不可取的。


养生,是一种生活态度!

二、张弛有度


张弛有度,简单说就是劳逸结合。人体器官机能好比是弹簧,过度劳累超过了人体自身的调节、代偿能力,长此以往,器官机能下降,必然导致疾病的发生。日常生活中,人们应保持有规律的作息时间


三、喜怒有常

中国有句俗话叫"笑一笑,十年少",很多人认为,只有负面情绪(如怒、悲、恐、惊等)才会产生疾病,像"喜"这样的正面情绪应该对健康有百利而无一害。事实并不如此。《黄帝内经·举痛论》说:"喜则气和志达,荣卫通利,故气缓矣。"大意是人在心情愉快时,营卫之气运行通畅,但过度喜悦却可以使心气涣散。《内经》中也有"喜伤心"之说。由此可知,即便是"喜",如果不加控制,任其发展,也可能导致疾病的发生,范进中举,喜而癫狂,不能不说是一个悲剧。

养生,是一种生活态度!


养生不是玄妙的中医理论,没有一劳永逸,不可一蹴而就;养生是生活的点点滴滴,更是日日不懈的坚持,养生是相伴一生的生活习惯,养生就是一种理性的生活态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