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網絡中,就在“廣場”中

網絡平臺容納著億萬網民,人們可以在網絡新聞下自由評論,人們可以在網絡平臺自由發聲。每一個網絡平臺都像一個極其巨大的廣場,我儘管跟我身邊的人毫不相識,但我們對同一件大事有著共同的記憶,我們的情感互相傳染、言論互相影響。我以為我是網絡中獨行的個體,其實一直在一個聚眾的大廣場中。

你在網絡中,就在“廣場”中

廣場效應是什麼感覺?

在網絡廣場中,會產生一種特殊的效應——“廣場效應”。廣場效應原來指的是處在廣場的人們聚集在一起的時候產生的互相感染的情景。網絡的虛擬性、交互性和開放性會使有共同需求的人“聚集”在一起,形成一個網絡上的公開公共空間,網民面對社會典型事件迅速“聚集”,在缺乏正確引導和理智思考的基礎上產生網絡“廣場效應”。這種效應下的聚眾者,心理會發生畸變,有意識的個體很容易消失,代之以無意識的群眾。儘管網民之間互不認識、毫不相干,但是他們會因為同樣的時間和事件捆綁在一起。網絡中的廣場效應不像現實的廣場效應那樣對公共安全有威脅,但在一定程度上會衝擊人們的意識和心理。

你在網絡中,就在“廣場”中

廣場效應導致個體意識的消失

以上的“網絡廣場效應”是不是聽起來有一些抽象?在你的網絡生活中是不是似有又似無?如果你喜歡翻看微博負面新聞熱搜的評論的話,那麼就可以直觀感受到這一廣場效應了。最近在網絡鬧得沸沸揚揚的pgone和李小璐一事,就引發了廣場效應。因為是負面的新聞,輿論從一開始就傾向於負面評論,然後隨著關注的人數越多,負面評論的聲音會越來越大。隨後加入的“聚眾者”因為廣場效應,個體的意識容易變弱,代之以無意識的群眾,加入到謾罵中。所以在他們這條熱搜下面,一開始出現的是有理有據的指責,進而是粗魯的謾罵,卻很少人注意到在視頻洩露這一點上其實pgone和李小璐都是被害者。我們還可以發現,網絡上的評論往往比現實的批評更為簡單粗暴,用網絡語言來說就是“口吐芬芳”,而在廣場效應的影響下,許多人也會在網絡中使用平常不會用到的字眼來罵人。

除了這件事以外,在著名韓國女星雪莉自殺這一熱搜下的評論也有相同的表現。最先關注到的粉絲會發表悲痛惋惜的言論,然後主流媒體把輿論引導向網絡暴力,再然後湧進“廣場”的群眾便開始對網絡暴力者的聲討,無意義的重複“人間再無水蜜桃”或者是“雪崩式沒有一片雪花是無辜”等類似的評論,個體的意識被無意識的群眾淹沒,鮮少有人關注案情的進展。

網絡廣場效應在我們的網絡生活中可以說是無處不在的。在以上實例中可以看出,除了作為網民的我們自身容易受到輿論的影響以外,引導輿論的媒體和意見領袖也是激發廣場效應的重要原因。廣場效應給我帶來的影響很多,最為明顯的就是對社會信任感的下降和對生活幸福感的懷疑。


你在網絡中,就在“廣場”中

在“廣場”中也要保持頭腦清醒

《烏合之眾》中寫道:群體體只知道簡單而極端的感情,提供給他們的各種意見、想法和信念,他們或者全盤接受,或者一概拒絕,將其視為絕對真理或絕對謬誤。今天我粗略的談到廣場效應,是希望瞭解到這一小知識的你可以對熱搜下的評論作出更理智的反饋,我們無法忽視“廣場”上嘈雜的聲音,但我們可以堅持自己的思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