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网络中,就在“广场”中

网络平台容纳着亿万网民,人们可以在网络新闻下自由评论,人们可以在网络平台自由发声。每一个网络平台都像一个极其巨大的广场,我尽管跟我身边的人毫不相识,但我们对同一件大事有着共同的记忆,我们的情感互相传染、言论互相影响。我以为我是网络中独行的个体,其实一直在一个聚众的大广场中。

你在网络中,就在“广场”中

广场效应是什么感觉?

在网络广场中,会产生一种特殊的效应——“广场效应”。广场效应原来指的是处在广场的人们聚集在一起的时候产生的互相感染的情景。网络的虚拟性、交互性和开放性会使有共同需求的人“聚集”在一起,形成一个网络上的公开公共空间,网民面对社会典型事件迅速“聚集”,在缺乏正确引导和理智思考的基础上产生网络“广场效应”。这种效应下的聚众者,心理会发生畸变,有意识的个体很容易消失,代之以无意识的群众。尽管网民之间互不认识、毫不相干,但是他们会因为同样的时间和事件捆绑在一起。网络中的广场效应不像现实的广场效应那样对公共安全有威胁,但在一定程度上会冲击人们的意识和心理。

你在网络中,就在“广场”中

广场效应导致个体意识的消失

以上的“网络广场效应”是不是听起来有一些抽象?在你的网络生活中是不是似有又似无?如果你喜欢翻看微博负面新闻热搜的评论的话,那么就可以直观感受到这一广场效应了。最近在网络闹得沸沸扬扬的pgone和李小璐一事,就引发了广场效应。因为是负面的新闻,舆论从一开始就倾向于负面评论,然后随着关注的人数越多,负面评论的声音会越来越大。随后加入的“聚众者”因为广场效应,个体的意识容易变弱,代之以无意识的群众,加入到谩骂中。所以在他们这条热搜下面,一开始出现的是有理有据的指责,进而是粗鲁的谩骂,却很少人注意到在视频泄露这一点上其实pgone和李小璐都是被害者。我们还可以发现,网络上的评论往往比现实的批评更为简单粗暴,用网络语言来说就是“口吐芬芳”,而在广场效应的影响下,许多人也会在网络中使用平常不会用到的字眼来骂人。

除了这件事以外,在著名韩国女星雪莉自杀这一热搜下的评论也有相同的表现。最先关注到的粉丝会发表悲痛惋惜的言论,然后主流媒体把舆论引导向网络暴力,再然后涌进“广场”的群众便开始对网络暴力者的声讨,无意义的重复“人间再无水蜜桃”或者是“雪崩式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等类似的评论,个体的意识被无意识的群众淹没,鲜少有人关注案情的进展。

网络广场效应在我们的网络生活中可以说是无处不在的。在以上实例中可以看出,除了作为网民的我们自身容易受到舆论的影响以外,引导舆论的媒体和意见领袖也是激发广场效应的重要原因。广场效应给我带来的影响很多,最为明显的就是对社会信任感的下降和对生活幸福感的怀疑。


你在网络中,就在“广场”中

在“广场”中也要保持头脑清醒

《乌合之众》中写道:群体体只知道简单而极端的感情,提供给他们的各种意见、想法和信念,他们或者全盘接受,或者一概拒绝,将其视为绝对真理或绝对谬误。今天我粗略的谈到广场效应,是希望了解到这一小知识的你可以对热搜下的评论作出更理智的反馈,我们无法忽视“广场”上嘈杂的声音,但我们可以坚持自己的思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