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女子的“高跟鞋”梦

据笔记小说记载,杨贵妃死在了马嵬坡,当地有个老妪捡到了一只她的袜子,做得非常精细,是锦袎袜,这老太太把这袜子拿出摆摊,过客拿手里玩一玩一百钱。“生意”特别好。

可见古人是穿袜的,只是袜子跟现代不同罢了。李白有诗云:“溪上足如霜,不着鸦头袜。”足如霜,说的是脚白,鸦头袜是什么呢?其实,是拇趾与其他四趾分开的袜子。


《红楼梦》、《金瓶梅》等小说中,写女性鞋子,总有“绣花红鞋儿”几字,可见古时女子穿鞋,也颇为讲究的。

实际上,鞋袜于古代,跟衣饰一般的讲究。简直可称之为一种文化,只是没有总的记载,总是零零散散见于诸书之中。我们做一番总结,才能窥见全貌!


鞋袜文化 | 中国古代女子的“高跟鞋”梦


01.鞋袜有别,各有用处

男女有别,自古便有。首先穿衣着袜便不一样。

比如鞋子,我们现在通称为鞋。无非说一句男鞋女鞋。古人也如是,男女所着之履,俗名都是鞋。

但袜子则叫法不一样。

袜子最初似乎只是一种装饰品,所以叫“饰足之衣”,意思是把袜子叫作“衣服”,具有装饰作用,只不过是装饰脚的,可见,最初袜子作用等同于衣服。

但男子饰足之衣,叫袜。女子的,则名为“褶”。

袜即是褶,褶即是袜。

不过,据说最早的时候名称是一样的,女子的呼为 “凌波小袜”,名字颇雅,但后来不知为何改了称呼。

袜子的颜色,最初崇尚白色——似乎现代袜子也白色居多——浅红色也比较流行。古人鞋子流行深红色,或者青色。

02.古代女子,也穿“增高鞋”,美观第一

古代女子,也是做“高跟鞋”梦的。她们也穿增高鞋,高底鞋。这种鞋子,显得脚小或瘦,颇受人怜爱。当然,这是女子们还是大脚的时候。

大脚女子穿高底鞋,有藏拙嫌疑。小脚就不必了。所以,凡缠足后的“三寸金莲”,都穿平底鞋。据说这可以给人视觉上造成一种错乱。曾有人把三寸无底之足与四五寸有底之鞋放在一起,反而觉得四五寸的小,而三寸却大。

原因也很简单,鞋子有底则指尖向下,则秃者疑尖;无底之鞋,使玉笋朝天,尖者如秃。

总之,古人要求 ,穿鞋袜,美观第一。大脚婆娘,鞋底要厚,太薄就使脚突兀,鞋子要大,太小了脚疼呀,比高跟鞋还难受。

女子之足,最早是与男子无异的。而且,脚对于人来说,是极其重要的,《周礼》中便载有屦[jù]人,专掌王及后之服屦。服,是衣服。屦,是麻葛制成的一种鞋。


鞋袜文化 | 中国古代女子的“高跟鞋”梦


为何还要专人掌管呢?

因为别看是麻葛做的鞋子,材料单一,但王与后的鞋柜比现代女性的鞋柜可丰富多了。因为样式繁复,什么场合穿什么鞋子,都有规定。

大体有如下几种:

赤舄[xì],这是复式鞋。还有黑色的,叫黑舄。

赤繶[yì],这是鞋带。另有黄色的,叫黄繶。

青絇[qú],这是鞋头上的小孔,即可以做装饰,也可以穿鞋带。

素履、葛履。应有尽有 。


鞋袜文化 | 中国古代女子的“高跟鞋”梦

黑舄


鞋袜文化 | 中国古代女子的“高跟鞋”梦


03.古代高级的鞋子非常高级,是超级奢侈品

最高级的鞋子叫“命屦”。

这种鞋子一般人没资格穿。

做功最精,属于上古时代的超级奢侈品,也不是有钱才能买到,因为这是后宫嫔妃中级别最高鞋子。


鞋袜文化 | 中国古代女子的“高跟鞋”梦

命屦


其次的有“功屦”,做工比“命屦”粗一点,单底鞋。而且有不同的颜色。主要是卿大夫等级别的人穿,颜色不同,等级也不同,白比黑尊贵。

其次的是“散屦”,上面无任何装饰。也叫“去饰”。

但即便这个“散屦”,也不是一般人可以穿的,它只是贵族的最低级别鞋子而已。古人鞋袜,也因人而异,跟穿衣服差不多。比如唐代,不当权的地主阶级及所谓隐逸者、野老,多穿合领宽边衣,一般称为“直裰”。平民或者仆役多戴尖毡帽,穿麻綀 (shū)鞋。宋代之,主要因为宋太祖赵匡胤的改革,人们的便衣还是小袖圆领,跟唐代差不多,但,脚下大多数都是穿丝鞋。清代跟其他朝代区别非常大,服饰打扮有很大的改变,比如明代的男子一律蓄发绾髻,衣着讲究宽大,衣宽四尺,袖宽二尺,穿大统袜子,浅面的鞋子。清代则男子剃发垂辫,箭衣马蹄袖子,深鞋紧袜。

考古学家在长沙楚墓 中发现了很多文物,给我们提供了很多证据,非常能印证古代很多杂书——人们常常以为没用——的记载非常准确,比如《青史子》、《五经通义》等所引用的周人的说法,都很准确,甚至宋玉《招魂》中所写的那妇女的形象,都能印证。

关于鞋子的印证,其特点为——履底较高!也就是“高跟鞋”喽!

但无论如何,以上鞋子,男女同制。直到后世才有所变化,因为女子之足纤细,以小为贵。

这就是我们素知的缠足了。

其实缠足也并非是起于宋。


鞋袜文化 | 中国古代女子的“高跟鞋”梦


最先干这事的人,是南唐后主李煜。他有个宫嫔叫窨娘,纤丽善舞。

李煜非常喜欢这个姑娘,命人做一朵金莲,高六尺,上面装饰珍宝綗带璎珞,中作品色瑞莲,然后令窨娘以丝帛缠足,屈于金莲之上,作新月之状,穿着素袜,在金莲之中跳舞,姿态美妙,回旋有凌云之志。

这本来是一种新流行时尚。当时就有很多人效仿。

唐以前,从无此事。看唐以及唐以前那些词客诗人,夸美女,来来回回就是容态殊丽,颜色天姣,乃至面妆首饰、衣褶裙裾之华奢,鬓发、眉眼、唇齿、腰肢等无不写到,而没有一字一语写及女子纤足。

写脚的有,写小脚的却没有。

比如,“新罗秀白胫,足跌如春妍。”

乐府诗最早如此说。

三国的曹子建如此说——“一双金齿屐,两足白如霜。”

曹植喜欢白脚。

六寸肤圆光致致,白罗绣屟红托里。

南朝天子欠风流,却重金莲轻绿齿。

韩致光看得是六寸大脚。

例外的是杜牧,他似乎不在乎脚的大小,只爱袜子——


钿尺裁量减四分,纤纤玉笋裹轻云。

五陵少年欺他醉,笑把花前出画群。

《汉杂事秘辛》则说:“足长八寸,胫跗丰妍。”

你看,唐以前的人,说女子之足,动不动,六寸八寸,比之后世三寸金莲可大太多了。

之所以把女子之足叫金莲,据说是东昏侯的发明,他的潘妃,很受宠爱,据说足若无骨,绵软异常,东昏侯以莲花贴地,让潘妃行走 其上,说:“爱妃真是步步生金莲花呀!”

但这并非把女子之足叫作“金莲”的证据 。我们就不做考证了。


鞋袜文化 | 中国古代女子的“高跟鞋”梦


总之 ,以前是大脚。直到朱熹他们这帮人之后,大肆宣扬缠足,宋元丰以后,缠足成了风气。

但无论大足小足,都是必须穿着鞋袜的。只不过小脚穿不了高底鞋(高跟鞋)了。

04.袜子名目非常多,竟然可以叫“裤”

袜子也叫膝裤,宋高宗就这样叫。

但有趣的是,大概明以前的袜子,都有底,穿起来跟鞋子差不多,直接可以走路。后期的袜子似乎 是没底的,要走路,得穿鞋。

如何得知?

君不见曹子建云洛神:“凌波微步,罗袜生尘。”


鞋袜文化 | 中国古代女子的“高跟鞋”梦


在曹植眼里,美如天仙的洛神,如果穿鞋子,那真是大煞风景了。必须穿着“罗袜”,轻荡莲步,才是最美。

南唐的李煜后主,就非常懂,他夸小妹:

“花明月暗笼轻雾,今宵好向郎边去。刬袜步香阶,手提金缕鞋。”

凡是美女,鞋子是必须提在手里的,穿在脚上是没韵味的。

明清以后,要么袜子无底,要么是高底,像是袜子上做了一个鞋底一样。据说清代江浙一带的女子,有以异香为袜底的;有凿花玲珑的,还带有香囊,内裹香麝,足下移动,印香在地。

05.讲究搭配,袜子的颜色都很讲究

古人穿衣,甚至穿鞋袜,都很讲究搭配,而且非常会搭配

袜子颜色与鞋子颜色相反的话,袜子颜色要浅,鞋子颜色要深。

清代女子据说袜子崇尚白色,鞋子深红或深青。搭配也很美。

但无论如何,鞋子颜色,不能与地板、土地(泥土砖石)的颜色相同。地色一般较深,如浅色鞋子立于地上,界限分明,不为地色所掩。当然,这是脚小者的专利。

脚太大的,就得抹杀这界限,因为要藏拙。

有趣的是,有一个提议说,珠出水底,恰合凌波之象,所以弄一颗粟米大的小珠子,缀在鞋尖,满足俱呈宝色。若登台歌舞,犹如走盘之珠。

那么,我们终于明白现代那些“珠光宝气”的高跟鞋的最初灵感是从哪里来的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