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除瘧疾控新冠,同防輸入再傳播

消除瘧疾控新冠,同防輸入再傳播

瘧疾是一種可防可治的寄生蟲病, 發病的典型症狀是發冷、發熱和出汗。

瘧疾俗稱“打擺子”、“打脾寒”、“冷熱病”等,是經按蚊叮咬感染瘧原蟲而引起週期性發冷、發熱、出汗等症狀和脾大、貧血等體徵為特點的寄生蟲病,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中規定的乙類傳染病之一,有間日瘧、惡性瘧、三日瘧和卵形瘧4種。


今年4月26日是第13個“全國瘧疾日”。

當前,全國新冠肺炎防控進入“外防輸入、內防反彈”的關鍵階段,2020年是我國實現消除瘧疾目標年,及時發現、報告、診斷和治療輸入性瘧疾病例,防止瘧疾輸入再傳播,是實現消除瘧疾的關鍵。

為促進社會和公眾在防控輸入性新冠肺炎的同時,提高防控輸入性瘧疾意識,今年“全國瘧疾日”宣傳主題是“消除瘧疾控新冠,同防輸入再傳播”。


瘧疾是如何傳播

瘧疾通過蚊子叮咬或者輸血傳播,預防瘧疾最好的辦法是防蚊滅蚊,禁止瘧疾患者獻血。瘧疾主要是通過按蚊叮咬人傳播的。傳瘧按蚊主要有四種:中華按蚊、嗜人按蚊、大劣按蚊、微小按蚊。我市歷史上只有中華按蚊。一般來說,人感染瘧原蟲到發病的潛伏期大約為9-22天。瘧疾的傳染源是現症病人或無症狀帶蟲者。


哪些人群易感染瘧疾

所有的人均可感染瘧疾,而且可以重複感染。到河谷地帶勞作的人、住在田棚或到森林裡從事野外作業的人員、到瘧疾流行地區工作的人、出入邊境人員等均屬於高風險人群,最容易感染瘧疾。感染後,人體對瘧原蟲的再感染產生一定程度的免疫力。一般認為瘧疾的免疫只是帶蟲免疫,即隨著體內瘧原蟲的消失,免疫力也消失。


得了瘧疾有哪些臨床表現

瘧疾典型表現為先冷、後熱、再出汗,出汗後體溫正常。發冷時暑天蓋了棉被還感覺冷,發熱時體溫可達40℃,並伴有頭痛和全身痠痛,幾個小時後出一身大汗就退熱了。間日瘧一般隔1天發作一次,惡性瘧每天或不規則發作,還可引起腦型瘧等,如不及時有效治療會死亡。不典型症狀只有發熱、頭痛等類似感冒症狀。


瘧疾主要在哪些國家和地區流行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發佈數據,全球86%的瘧疾病例發生在非洲和東南亞,其餘5%的病例分佈在全球其他地區。我國瘧疾主要流行於雲南、海南。

到上述瘧疾流行區生活、居住過的公民,如出現發冷、發熱、出汗、乏力等症狀,應儘快去醫院檢查。


防止瘧疾輸入再傳播是消除瘧疾的工作重點

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中,要同時加強瘧疾防控工作的宣傳,提高對輸入性瘧疾的認識,高度關注從瘧疾高流行地區回國人員,做好輸入性瘧疾早發現、早報告、早診斷和早治療。

防止瘧疾輸入再傳播是消除瘧疾的工作重點,堅持“線索追蹤、清點拔源”的策略,及時診治病人、清除傳染源,切斷媒介傳播途徑,採取易感染人群保護措施,防止瘧疾輸入再傳播。

消除瘧疾控新冠,同防輸入再傳播

懷疑您或您的家人患了瘧疾怎麼辦

可以前往縣級及以上綜合性醫療機構(如蚌醫一附院、二附院,三院、傳染病院等)就診。如果你近期有外出史,特別是前往非洲和東南亞地區一定要主動告知接診醫生,便於醫生診斷。


近期要前往非洲(東南亞)務工(學習,旅遊),應該怎樣預防瘧疾?

在前往非洲、東南亞等高瘧地區進行工作、學習、旅遊、商務等活動時,請攜帶蚊帳、驅蚊劑等防護品,防止蚊蟲叮咬是預防瘧疾最有效的方法。如果在國外出現發熱、發冷、頭痛等症狀,要及時就醫,可預備青蒿素類口服藥物,以備不時之需,並遵醫囑服用。


從非洲(東南亞)回來已經有段時間了,最近身體感覺不舒服,應該怎麼辦?

重症瘧疾會危及生命,去瘧疾流行區旅行後出現發冷、發熱、出汗等不適症狀應及時就醫,就醫途中要做好個人防護,佩戴醫用外科口罩。入境和就醫時應主動告知旅行史。回國時如出現發冷、發熱、頭痛等症狀,應當主動向口岸檢驗檢疫人員申報,以便得到及時救治。

回國後1年內,尤其是1個月內,如出現上述等症狀,應當立即到綜合性醫院就診,並告知醫生出國史,便於及時診斷,避免貽誤治療時機,也可諮詢當地疾控機構。蚌埠市衛生諮詢熱線:12320;蚌埠市疾控中心諮詢電話:3733061。


治療瘧疾的藥品主要有雙氫青蒿素哌喹片、青蒿琥酯阿莫地喹片、青蒿琥酯注射液和蒿甲醚注射液等。縣級及以上綜合性醫療機構一般都有抗瘧藥品儲備。如果被診斷為瘧疾,應按照醫囑全程、足量用藥,避免出現復發和耐藥。如醫療機構沒有治療藥品,可聯繫當地疾控機構進行了解。

青蒿素是繼乙氨嘧啶、氯喹、伯喹之後最熱門的抗瘧特效藥,尤其是對於腦型瘧疾和抗氯喹瘧疾,青蒿素具有速效和低毒的特點,曾被世界衛生組織稱做是“世界上唯一有效的瘧疾治療藥物”。以青蒿素類藥物為主的聯合療法已經成為世界衛生組織推薦的抗瘧疾標準療法。在西非的貝寧,當地民眾都把中國醫療隊給他們使用的這種療效明顯、價格便宜的中國藥稱為“來自遙遠東方的神藥”。

消除瘧疾控新冠,同防輸入再傳播


蚌埠市第四人民醫院溫馨提醒:進入瘧疾流行地區旅遊或工作怎麼預防瘧疾

進入瘧疾疫區,特別是流行季節,要做好必要的防蚊準備,包括搞好個人衛生,夏天不在室外露宿,睡覺時最好要掛蚊帳;包天外出,要在身體裸露部分塗些避蚊油膏等,以避免蚊叮。進入高瘧區必須服藥預防。一般自進入瘧區前2周開始服藥,持續到離開瘧區6~8周。

近年來,隨著到海南、雲南、非洲、東南亞等惡性瘧高流行區務工、經商、旅遊、求學等人員數量的增加,感染惡性瘧疾的風險加大,病例不斷增多。這類人群普遍缺乏瘧疾自我防護知識和主動求診的意識, 因此錯過最佳就醫時機,貽誤病情,喪失了搶救的最佳時機而導致死亡,給家庭帶來了嚴重痛苦,為避免和減少惡性瘧疾的感染對生命帶來的威脅,需注意以下幾點:

一、去惡性瘧流行區,特別是到非洲、東南亞、南美洲以及太平洋島國等惡性瘧高流行區援外、務工和旅行等,應到當地疾控中心或出入境檢驗檢疫機構進行諮詢,瞭解境外瘧疾流行狀況和目的地惡性瘧感染風險程度。

二、赴瘧疾高度流行區工作、學習和生活等,請攜帶青蒿素類抗瘧藥品和蚊帳、驅蚊劑等防護品,做好預防服藥和防止蚊蟲叮咬。

三、境外期間如出現發熱、發冷、頭痛等症狀應考慮為惡性瘧感染,及時由隨行醫療隊進行排查,並及時到住地中國醫療隊或當地醫療機構就診治療。

四、回國入境時,如出現發熱、發冷、頭痛等症狀,應當主動向口岸檢驗檢疫人員申報,以便得到及時救治。

五、 回國後,到當地疾控中心進行瘧原蟲篩查。1個月內,如出現發冷、發熱、頭痛等症狀,應當及時到醫院就診,告知醫護人員自己的出國史,便於醫護人員排查瘧疾。


有哪些消除瘧疾相關政策

2010年5月,衛生部等13個部門聯合印發《中國消除瘧疾行動計劃(2010—2020年)》,提出到2020年要在全國範圍內消除瘧疾。為實現上述目標,將通過開展發熱病人血檢,加大瘧疾病例發現力度,同時,對可能發生傳播的瘧疾疫點進行疫點處置。目前,在所有瘧疾流行區的疾病預防控制機構均有瘧疾治療藥品儲備。醫療機構負責瘧疾診斷和治療;疾控機構負責瘧疾疫點調查和處置。

消除瘧疾控新冠,同防輸入再傳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