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沉默的大多数》

墨缘蓝猫|文

读《沉默的大多数》


读完了王小波的《沉默的大多数》。

我是一个不爱思考的人,以至于读王小波的这本书,从开始,就有了一些压力。我感觉到的也应该是一些吃力。但因为喜爱着的文字也就坚持读完了。

王小波在《沉默的大多数》这本杂文集中主要讲的是他所经历的那个年代的一些社会现象的理解,是他的一些特别的,并不从众的个人三观。

他以幽默的笔触,犀利的笔锋,刻薄语言来讲故事,讲那个年代特有的故事,展现给我们的有辛酸,有苦辣。他感慨着那个特别的年代。

也许是期待多一些人生的体验吧,总觉得能在那个年代里走来,也可以说是一种幸福的幸福。

毕竟,我们的命在投胎降生时不能自主,不能选择,认命是最好的也是唯一的方式,所以,我会去说它的幸福。这不是宿命论。

我们每个人所经历的时代,都应该是幸福的,这是取决于个人的一个三观的定位。

拿我本人来说,就是慢慢地觉得自己是遇上了一个好的时代的,只是自己在人生的必要阶段没有定向努力罢了,所以至今没有发财,也没有谋得一官半职,这财路和官路都不去走,最终就只剩下了自己。一个做自我的自己。

读《沉默的大多数》


《沉默的大多数》这本书,从开始以似懂非懂的状态走进,到中间不懂,及至咬着牙,在午夜里读了几页竟然让眼皮打起架来,不得不放下。

读,有点苦不堪言,但又不肯割舍。

于是想着今天上午,无论如何给他它做个了结。不想,这个上午,却出乎意料地给了我很多的喜悦。

我呵呵笑着,乃至在要喷的状态中,把后三分之一部分一口气读完。

王小波幽默的笔锋,在这里表现得淋漓尽致。

他在向我们讲述着一个个令人捧腹的故事,也在阐述着一个个令人深省的道理。

这些道理或许不适合你我的三观,但在王小波的笔下,却也不得不带着我引发一些思考。

读《沉默的大多数》


还是说说他讲的故事吧。

他下乡的地点云南,那个美丽的地方,没有浑身是宝的椰子树,于是究其原因,从一个野史故事,讲起椰子树与平等。

用野史故事来讲平等的问题。每次说到平等,我也会自问自答,世间真的有平等吗?没有。

一起看故事,在云南,很久以前,是有椰子树的,而现在没有。因为椰子树,让云南的黎民百姓过着幸福的生活。

可是,大汉政权下的诸葛先生带着大队人马来到了云南。他磨破了嘴皮子,也没人听他的汉政权,不愿放下赖以生存的椰树去种地。

于是,愤怒的诸葛先生用他的权力,把椰树全部砍倒灭了种。

结果,蛮夷之人,就没了椰树这一稀奇之物,也就开始唯命是从于天朝大邦,变得老实起来。以至于到现在,云南都没有椰树。

这个故事,以求平等的角度出发,实际上是告诉我们,平等是不存在的。平等,只是形式罢了。妄想而已。

读《沉默的大多数》


还有一个故事,给我印象很深。有个大学的青年教师,30多岁了,每月只能挣到三五百块钱。每谈对象,都面临着吹。

他住在筒子楼里,别人家在楼道里炒菜,那油烟滚滚,就会一股脑地灌到他的卧室里。

厕所是公共的。每当内急,他无论打开哪一间隔间便池,都会看到不忍目睹的肮脏便池。

生活如此,工作上也不尽人意。他在系里,根本连粥都喝不上,副教授一直遥遥无期。

他出门办事,到处都是人的脸色。人人似乎都可以对他乱粗声粗气的大吼乱叫。

后来,他变得沉默了,并在沉默中写下了一本书。

这本书给他带来了奇迹。因为这本书一出版,先把洋人吓得要死,于是洋人就来找中国的政府,中国的政府就开始一个个电话,一级一级打了下来,于是系主任,派出所,居委会都赶紧对他笑颜以待,改言相敬。

哈,小人物终于翻身了。

这是为什么?因为他学会了隔山打牛的诀窍。

书里还有很多这样极富哲理的故事,不一一分享,有兴趣的你也可以把这本书找来,在王小波嬉笑怒骂的文字中,品味不一样的人生,看到一个从平常生活里走来的深邃的王小波,然后,也让自己,学着去思考一些什么。

读《沉默的大多数》

我是蓝猫,与墨结缘,期待和你一起走进书与画的视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