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山作為國內唯一擁有三處世界遺產的城市,其峨眉功夫也獨步天下

樂山,四川省轄地級市,古稱嘉州,有“海棠香國”的美譽。

樂山屬川中,位於岷江、青衣江、大渡河三江交匯處,是成都經濟區南部區域中心城市,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國家園林城市。

樂山是我國唯一一個擁有三處世界遺產的城市,分別是世界自然與文化遺產峨眉山、樂山大佛、世界灌溉工程遺產東風堰。

說到樂山就必講犍為郡,犍為郡在秦朝以後,其之於四川是神一樣的存在。天府之國沃野千里的描述,最主要的地方就是犍為郡的轄區,是真真正正的“天府糧倉”。

樂山作為國內唯一擁有三處世界遺產的城市,其峨眉功夫也獨步天下

尤其是三國時期,犍為郡實乃蜀國的後院,是蜀漢賴以生存的必要條件。

犍為郡轄區極大,東南到今貴州遵義一帶,南達今雲南昭通一帶,北至資中,都是犍為郡的轄地。犍為曾5遷治所,最後在樂山落地生根。

郡縣制消亡以後,樂山又長期作為嘉定府、嘉州的府城,是南來第一城。

樂山是一座傍水而居的城市,這座城市不止一條兩條河流,而是很多條大小不等的江河溪流。這些縱橫交錯、汪洋恣肆的河流,織就一張巨大的水網,形成水繞著城走、城漂在水上的獨特景觀。

樂山發軔就與水有關。戰國時期,開明王鱉靈,率領族人從荊楚之地沿長江而上,來到古蜀國的凌雲山下,在岷江東岸的三山九頂之上建起了開明王城。

因水而生的開明故城,後來演變為犍為郡城和嘉定府城以及現代樂山城市。

樂山作為國內唯一擁有三處世界遺產的城市,其峨眉功夫也獨步天下

樂山一佛名天下。唐代,這裡的先民為鎮三江水怪,在高僧海通和尚的倡議和川西節度使韋皋的主持下,經歷近90 個春夏秋冬鏖戰,在三江匯流處的絕崦丹崖上,修建了70 多米高的凌雲大佛,從此成為這座城市的地標。

凌雲大佛,又名樂山大佛,大佛為彌勒佛坐像,是中國最大的一尊摩崖石刻造像。

樂山作為國內唯一擁有三處世界遺產的城市,其峨眉功夫也獨步天下

岷江從川西北高原逶迤而來,流經成都、眉山之後進入樂山,在城市北面稍作停留後,便在大佛腳下擁抱了青衣江、大渡河,然後攜手奔向滾滾長江一瀉東去。

樂山城郊水系上,水庫、湖泊、堰塘星羅棋佈,如古代有著名的明月湖、西湖塘,如今有佛光湖、碧山湖等,如仙女遺失的一面面銅鏡,給城市平添了幾多靈氣。

樂山鐵牛門,是樂山古城牆上尚存的11座城門之一,是樂山古城最具研究和觀賞價值的城門。

鐵牛門的背面有“海棠香國”四字,說的是樂山的另一別稱,據說樂山古代盛產色相具佳的海棠,稱香海棠,“一時開處一城香”,天下聞名,現在海棠是樂山的市花。

樂山市除三江匯流處的主城區外,還有沙灣和五通橋兩個傍水而居的城市組團。在青山和綠水之間,散佈著童話般的城市樓宇。

樂山作為國內唯一擁有三處世界遺產的城市,其峨眉功夫也獨步天下

整個五通橋城區,彷彿被水託舉著、親吻著、擁抱著,城市矗立在水上,河水盪漾在城中,山、水、樹、城相交相融,形成獨特的景色。

清代詩人李嗣沆讚道:“垂楊夾岸水平鋪,點綴春光好畫圖;煙火萬家人上下,風光應不讓西湖。”

五通橋因此有了“小西湖”的美譽。城市之間有橋相連,包括上百年的石拱橋、很現代的水泥橋、很別緻很民俗的浮橋和彩虹橋。

不僅橋多,水碼頭也著名。這裡自古生產鹽巴,是享譽一方的鹽碼頭,自古鹽商雲集,百帆競發,商貿活躍,百姓富庶,因而有了“金犍為”的美譽。

五十年代,這裡因水路暢通、鹽業發達、商貿繁榮,曾一度被周恩來總理特批為五通市。

現在的五通橋區雖然是樂山市最小的行政區,但是卻是四川省重要的工業基地,也是四川省化工基地,還是我國農家樂模式的發源地。

樂山作為國內唯一擁有三處世界遺產的城市,其峨眉功夫也獨步天下

五通橋區的景點還是擁有不少的,著名的有楊宗祠、道士觀等,另外五通橋區還是一座非常具有特色的水鄉古鎮,而對於古鎮的話,相信很多人都沒有去過五通橋區的這個古鎮。

沙灣城區位於主城區西南二十餘公里,緊傍古稱沫水的大渡河,城下波濤拍岸,城後青山聳立。這裡是一代文豪郭沫若的出生地,郭沫若的名字,就是取自故鄉的大渡河和古稱“若水”的青衣江,他故居前的明清古街也被叫做“沫水街”。

凌雲大佛對面的江心,有著一抹沙洲,被當地人稱為“鳳洲島”。在樂山近百平方公里的城區,像鳳洲島、九龍灘這樣的江心沙洲還有很多,單是從沙灣到老城區的一段河面,就有大小不一的島數十個,翡翠一般散落在大渡河上。

其中不少沙洲都無人居住,成了被保護的天然溼地。

近年的城市開發中,樂山人修建了不少水景觀,這些灘塗和溼地,調節著城市的氣候,蘊育了城市的生機。

提到樂山,必須還要說峨眉山。

樂山作為國內唯一擁有三處世界遺產的城市,其峨眉功夫也獨步天下

峨眉山是中國“四大佛教名山”之一,地勢陡峭,風景秀麗,素有“峨眉天下秀”之稱,山上的萬佛頂最高,海拔3099米。

峨眉派,在武俠世界中與少林和武當派同為盟主地位。

少林派相傳是南北朝時期來華的禪宗始祖達摩傳授的,武當派是由明初道家張三丰創始。

峨眉派的始創則遠遠早於兩派,峨眉武術孕育時間可追溯到上古時期,成型於春秋時期,以白猿祖師(司徒玄空)的“峨眉通臂拳”為歷史依據。

後期,以峨眉山為地域核心,巴蜀範圍內的武術各流派因風格和特徵非常相近,均以“峨眉派武術”相稱,逐漸形成一大地域性武術派系。

人間四月芳菲盡,樂山桃花始盛開,歡迎大家到樂山了,切磋峨眉功夫,品味川中好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