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查提示尿酸升高,但自己無痛風相關症狀,需要治療嗎?

這幾天歐先生十分的困惑,因為這已經是他連續第3年單位體檢發現血清尿酸升高

了,最高一次甚至高達513μmol/L,有時候他自己也會隔幾個月自己去查,還是提示高於正常值。但是他自己並沒有像別人關節腫痛等那樣有痛風發作的情況,也並不覺得身體哪裡有不舒服的,需不需要進行降尿酸治療?這個問題一直困擾著他。

檢查提示尿酸升高,但自己無痛風相關症狀,需要治療嗎?

實際上,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以及飲食結構的改變,我國高尿酸血癥的患病率也在逐年的上升,發病率約為人群的10%,其中一大部分患者為體檢中發現。那麼對於部分體檢中發現血清尿酸升高的人群,他們沒有相關的不適症狀,那需不需要進行降尿酸治療呢?不妨通過以下內容進行了解:

何為無症狀高尿酸血癥?

檢查提示尿酸升高,但自己無痛風相關症狀,需要治療嗎?

無症狀高尿酸血癥也是高尿酸血癥中的一種類型,它是一種嘌呤代謝障礙性疾病,一般情況下,將男性血尿酸超過420μmol/L(7mg/dL),女性超過360μmol/L(6mg/dL)稱之為高尿酸血癥。而無症狀高尿酸血癥指的是隻有高尿酸血癥,而無痛風發作病史以及尿酸性腎結石。其實這也並不難理解,在生活中有很大一部分患者在體檢或者住院檢查中發現血清尿酸升高的情況,但是自身並不伴有關節腫痛、痛風石形成、關節畸形等情況,亦沒有尿酸性腎結石的存在,這類人便可歸屬於無症狀高尿酸血癥的範疇。

它與痛風是什麼關係?

當檢查發現血清尿酸升高時,當你無相應症狀時,醫生一般都會告訴你,這高尿酸血癥要先從飲食上控制觀察,實在不行的話要予藥物干預,否者可能會發展成痛風。那它和痛風是什麼關係呢?

相信對痛風有了解的朋友都知道,痛風是嘌呤代謝紊亂和( 或) 尿 酸排洩減少所引起的一種晶體性關節炎,臨床表現為高尿酸血癥和尿酸鹽結晶沉積所致的特徵性急性關節炎、痛風石形成、痛風石性慢性關節炎,並可發生尿酸鹽腎病、尿酸性尿路結石等,嚴重者可出現關節致殘、腎功能不全等。而

痛風的主要發病原因是尿酸單鈉結晶鹽(尿酸鹽結晶)沉積。而且在研究中發現,尿酸鹽結晶不僅存在於痛風的各個階段,即使是在無症狀高尿酸血癥中亦有形成沉積。

檢查提示尿酸升高,但自己無痛風相關症狀,需要治療嗎?

目前認為,雖有部分痛風患者在痛風發作時血清尿酸水平正常,但大部分痛風的發展進程大致可分為無症狀高尿酸血癥、急性痛風性關節炎以及慢性痛風石性痛風。

由此可見,無症狀高尿酸血癥是痛風發展中的一個重要環節,雖然在血尿酸水平持續升高的人群中,僅有10%左右罹患痛風性關節炎,大多數人會平穩在無症狀高尿酸血癥,高尿酸血癥和痛風是應該加予區別的兩個概念,但是無症狀高尿酸血癥是痛風形成的初始階段,由於痛風是尿酸鹽結晶沉積的一種慢性疾病,亦直接影響無症狀高尿酸血癥預防和治療的策略。

無症狀高尿酸血癥患者需不需要降尿酸藥物治療?

對於無症狀高尿酸血癥患者是否需要降尿酸藥物治療的問題上,在亞洲指南上給出了明確的答案:需要!

其理由大致可概括為以下兩點:

  • 一、高尿酸血癥的流行總體呈現逐年上升的趨勢。

檢查提示尿酸升高,但自己無痛風相關症狀,需要治療嗎?

雖然目前我國缺乏全國範圍痛風流行病學調查資料,但根據不同時間、不同地區報告的痛風患病情況,目前我國痛風的患病率在1%~3,%並呈逐年上升趨勢,據不完全統計,20世紀80年代初期,中國男性 高尿酸血癥的患病率為1.4%, 女性為1.3%。到90年代中期以後,男性高尿酸血癥患病率為8.2%~19.8%, 女性為5.1%~7.6%。10年間我國高尿酸血癥患病率平均約增加了10倍;而且南方和沿海經濟發達地區的患病率較同期國內其他地區高,應該與該地區生活水平提高快,進食海產品和高蛋白、高膽固醇食物較多有關。

  • 二、高尿酸血癥的危害巨大。

  • 具體可概括為以下幾點:

    檢查提示尿酸升高,但自己無痛風相關症狀,需要治療嗎?

  1. 糖尿病:長期的高尿素血癥可破壞胰島β細胞功能而誘發糖尿病,成為糖尿病發生髮展的獨立危險因素。

  2. 與體質指數和腰圍、總膽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呈正相關,而與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呈負相關。

  3. 代謝綜合徵的患病率隨著血尿酸升高而升高:血尿酸水平與胰島素抵抗顯著相關,而代謝綜合徵的病理生理基礎就是高胰島素血癥和胰島素抵抗。胰島素抵抗使糖酵解過程以及遊離脂肪酸代謝過程中血尿酸生成增加 , 同時通過增加腎臟對尿酸的重吸收,直接導致高尿酸血癥,形成惡性循環 。

  4. 腎臟損害:尿酸與腎臟疾病密切相關,除尿酸鹽結晶沉積導致腎小動脈和慢性間質炎症使腎損害加重以外,並可能直接使腎小球入球小動脈發生微血管病變,導致慢性腎疾病。

  5. 高血壓:血尿酸是高血壓病發病的獨立危險因素,血尿酸水平每增加59.5μmol/L,高血壓發病相對危險增加25%。兩者可能存在因果關係,並與腎動脈性高血壓呈相關性,尤其是使用利尿劑者。

  6. 心腦血管疾病以及心力衰竭:血尿酸同樣是我國普通人群、低危和高危人群全因死亡、總心血管事件和缺血性腦卒中的獨立危險因素,並且可作為急慢性心力衰竭死亡的獨立預測指標。

    檢查提示尿酸升高,但自己無痛風相關症狀,需要治療嗎?

    在2002年日本痛風核酸代謝協會首次提出對無症狀高尿酸血癥應根據有無併發症給予分層治療,並於2011年提出了治療流程,我國於2009年也由專家共識小組也提出了與日本痛風核酸代謝協會診治指南類似但更加積極的治療方案,該治療方案把無症狀高尿酸血癥根據有無合併心血管危險因素或心血管疾病(包括高血壓、糖耐量異常或糖尿病、 血脂異常、冠心病、腦卒中、心力衰竭或腎功能異常)分成兩類,每一類又根據不同血清尿酸值提出不同的治療方案。

    日常防治該注意什麼?

    無症狀高尿酸血癥患者雖然在此階段並無特殊相應症狀,但若不進行調控干預,可能會逐步加重病情,並逐漸發展成痛風,並對其他系統造成損害,因而提出以下幾點建議:

    檢查提示尿酸升高,但自己無痛風相關症狀,需要治療嗎?

    檢查提示尿酸升高,但自己無痛風相關症狀,需要治療嗎?

  1. 飲食調控:對於已經患有痛風、高尿酸血癥相關性心血管危險因素者及中老年人,飲食上應以低嘌呤、低脂低鹽為主,嚴格控制肉類、海鮮、動物內臟等丙類食物攝入,中等量減少乙類食物攝入,進食應以甲類食物為主(見上表)。

  2. 多飲水。飲水量應保持在每日2000mL以上,可以促進尿酸的排洩以及預防尿路結石。禁啤酒和白酒,紅酒可適量;

  3. 戒菸。

  4. 堅持運動,控制體質量。可通過每日中強度運動30mim以上進行控制,肥胖者應控制體重指數在正常範圍內(體重指數BMI=體重/身高的平方(國際單位kg/㎡),理想為18.5~23.9)。

  5. 避免使用抑制尿酸排洩的藥物。如水楊酸、噻嗪類利尿藥、呋塞米、利尿酸等。

檢查提示尿酸升高,但自己無痛風相關症狀,需要治療嗎?

總結

不管是醫生還是廣大民眾,都應摒棄“痛風只是急性關節炎發作,控制疼痛即可”這樣的觀念,正確認識並區別高尿酸血癥和痛風兩個概念。充分認識痛風發生髮展的3個自然病程階段,即無症狀高尿酸血癥、急性痛風性關節炎和慢性痛風。對不同階段制定個體化的預防治療方案,尤其是及早關注無症狀高尿酸血癥人群,早期給予適當預防,去除誘因,控制或延緩疾病發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