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思想研究

关于“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思想研究


在人类发展的历程中,巫术先于宗教诞生。

巫术的本质是人类发展早期的一种“思想”,是一种世界观。这是早期人类对于世界万物朴素的观察所总结出的一种解释世界的方法论。

巫术的思想原则,英国的宗教史学家弗雷泽提出了两条定律:相似律与接触律。

什么是相似律呢

就是说,古代人认为因果是相似的,事物都是同类相生,同因必同果。

什么是接触律呢?

就是说物体一旦相互接触了之后,哪怕它们相互离得很远,也还是会继续远距离的相互作用。

根据这两点,首先是阐明了“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这一思想最原始的来源,即相似律,认为同类性质的因,会导致同类性质的果;

其次,这也解释了很多巫术的原理

比如说,很多古代的祭祀和某些节日的活动,都是根据相似律的思想去完成的。

居住在河边海边的村民们将河海水泛滥解释为是河神或者海神作怪,他们就在每年某一天,通常是种庄稼之前,把河神海神的雕像给揍一顿,或者用什么东西给压住,以此来表示,河神今年被我们给制住了,所以今年他不会作怪,我们就能有个好收成。

还有些平原地区,某个神是主管生产繁衍的,那么人们就会在这个神的节日里挑选一对年轻男女扮演神和她的情人,让这对年轻男女结婚或者啪啪啪,以此来寓意这个神让他们多子多孙,种植丰收。

还有古代的很多诅咒巫术,一般就是收集你要诅咒的那个人的身体上的东西,比如指甲毛发,然后扎个小人,写上那个人的名字,然后用针扎这个小人,人们认为通过这种方式,被诅咒的那个人就会受到和扎的小人一样的伤害。

我们现代人如果试图去理解古代人的思想,必须要抛弃现代的思维,而要试着带入古人的思维方式。

古人不知道事物之间的相互作用是客观的,也不清楚事物具体的作用原理。

为什么敲钟停了之后还有钟声存在?为什么今年收成好,明年收成差?为什么隔壁王二麻子的媳妇怎么都生不出儿子?

面对这么多的问题,古人没有从客观原理去分析事物的条件和技术,那么就只有两种解决疑惑的手段:

第一,把事物解释为都是“神”在控制。

神的本质就是超越物理逻辑,没有原因,这一切都是神做的。

因为我们无法客观的去解释事物真正的相互作用原理,因而就在给事物的解释模型上开了一个“金手指”,这个金手指就是神,神是万能的,不需要理由即可完成那些我们无法理解的事情。

第二,在相似律的思想原则下,运用“比附”的方式去强行联系。

比如说人们都认为生儿子是好事,那么这户人家儿子多,一定是因为他家做的好事多;

老刘发大财给乡亲们铺了路,人们就倒因为果的解释为是老刘给乡亲们铺了路所以得神灵保佑才发的财;

某些星体运行导致地球潮汐汹涌影响了收成,人们就解释为这颗星星是“祸星”,一旦出现就天下大乱;

人理解事物总是需要找到一个解释,不管这个解释事实上是不是成立的,但是解释正不正确无所谓,重要的是有这么个解释在,人才会觉得安心

相似律和接触律的人类早期的思想原则,是导致人们产生“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这种思想的第一个原因。

第二个原因在于“公平世界假设”。

公平世界假设是指人们普遍持有一种认为这个世界是公正的信念,在这个公正的世界里,人们得其所应得,所得即应得。

公平世界假设是由于“归因错误”所导致的认知偏差。

那么这种认知偏差是如何形成的呢?

其一,人在早年的时候,为了或许好的结果,那就需要去抑制希望自己的需求能够得到即时满足的愿望,那么当最终这个好的结果实现的了时候,人会将此理解为这就是自己应得的回报。

在这个过程中,人会对“一个期望的结果是不是自己应得的”这一点的敏感性,会逐渐增强,并且会遵循这这种“应得”的原则去追求他的目标。

所以,如果一个人要对未来进行投资性的行为付出时,他就需要相信世界是公正的,因为付出=回报,所以我们才会愿意付出。

其二,年幼的小孩,往往会把一个人的过错行为和他之后遭遇的偶发性的灾祸联系在一起,认为这种偶发性的灾祸,是对这个人的过错行为的惩罚。

儿童理解不了“偶发性”这种概念,他们就和处于早期的古人的对于世界的认知是类似的。

其三,对于被统治阶级来说,他们需要理由来解释自己生活的艰难、和比统治阶级的生活差距如此自大的原因,如果这种差距无法解释,会令人心理难以接受;

统治阶级需要的是被统治阶级的稳定性,也需要一个解释来令被统治阶级不会感受到不公从而避免造反。

所以他们会强调努力付出才会有收获,并将那些被统治阶级中通过付出巨大努力而获得阶级地位提升的人作为样本大肆宣传——虽然被统治阶级付出了巨大的努力之后所获得的回报,远不及统治阶级们生下来就具有的。

如果有被统治阶级觉察到了这一点,也没关系,我们可以将公平世界假设的理论扩大,是前世,是你前世福报不够,所以今世才这么辛苦。

被统治阶级一想,哦原来是这样,那我就理解了。然后继续辛辛苦苦积累“福报”,希望下辈子能够投生为统治阶级——从而更卖力的为统治阶级创造价值。

但是真相并不重要,双方都相信这个故事才是最重要的。

所以综合而言,“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这种思想既能够维持社会结构的稳定,也能够维持个体内心的平衡,是一种非常有效的个体心理防御机制、和社会意识形态稳定机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