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朱看市场之 ————失之东隅 收之桑榆

老朱看市场之

——失之东隅 收之桑榆

作者 朱文杰

近期资本市场又被中美贸易关系“折腾”了一下,大格局看,A股市场表现尚可,经历一波小幅调整后,国内对其影响力远远低于美国的的“预期”。这和2018年A股走势形成明显的对比:或许说的有些早。但至少从目前看,在“打和谈”双手准备相对完善背景下,中美贸易关系并未进入相对的“冰点”,毕竟资本市场理性的人不少,因此,当前A股走势更像是因势利导的洗涤了一下筹码,挤出潜在的风险和水分,为未来的持续走强打下基础。

以此为背景,在不涉及任何政治因素之后,衡量在当前宏观大环境下,哪些题材会受益?这是今天所要谈论的主题。

首先,要明白哪些行业将受到影响,从A股的角度看,出口导向型产业将直接受到冲击,涉及“清单”商品的生产企业会受到冲击,部分渠道环节的上市公司会受到冲击;反过来,哪些产业受到的影响相对较小?在当前市场分歧增强、盘整态势延续背景下,哪些产业或从中“受益”?

其实近期A股市场对其已经有所反应,包括农林牧渔、酿酒、稀土永磁、5G等相关产业表现出较强的韧性;当然,如基建、食品饮料等泛大消费题材、一带一路题材、国企改革题材等也会有一定的提升空间。

一个一个的说吧。首先农林牧渔。民以食为天,我国粮食仍然强调“进口”,所以,自给自足也要,扩大进口也罢,无论如何,“吃”是国家稳定的一个基础。那么,自己能生产的、可以生产的、可以恢复生产的,政策导向也相对清晰,这就是当前“种业”这一题材复苏的主要逻辑,当然也和时下处于春耕行情有关。从这一点出发拓展产业链,包括基础的种业、农药化肥、农机、食品加工、食品安全及食品消费等等,整个环节也就健全了,这其中养殖行业更多的是受到目前供需失衡的影响出现较大的反弹,“逆周期”走势有期内在的联系,这里就不解读了。

总之,和“吃”先关的A股上市公司,解读契机相对较强。

第二,酿酒。A股酿酒板块主要包括白酒、啤酒、葡萄酒和黄酒这四类,至于鸡尾酒这一概念,目前已经鲜有提及,

而市场上关注度最大的其实就是白酒产业,那么围绕白酒产业的格局,我们不妨简单梳理一下其逻辑。

老朱看市场之 ————失之东隅 收之桑榆

老朱看市场之 ————失之东隅 收之桑榆

白酒属于中国的“国酒”,也可以算是“独有”,世界上最大的生产国和消费国都是中国,所以,其出口仅占据一小部分,更多的是以内销为主,所以,外围的宏观形态对其影响相对有限。我们不排除当前白酒行业出现的分化,品牌的“寡头”效应被国人广泛的认可,二线和三线品牌竞争激烈,但区域性和庞大的消费基数使得行业仍有潜力可挖,特别是在当前消费意识改变、品牌效应增强背景下,白酒行业仍有较强的生命力和业绩成长属性。最典型的当是龙头酒企的市场定价权,其可以通过提价来抵消物价通胀,如:五粮液普5出厂价由789元上涨到890元附近、国窖1573计划出厂价上涨到810元、顺鑫农业售价12元每瓶的核心单品牛栏山陈酿每箱出厂价上涨18元等等太多太多例子。外围影响对此影响有限。

第三,说说基建和建材行业。我国“世界基建狂魔”的称号使得当前基建行业正走出去,在国际上形成积极的影响,但是,这属于“软实力”输出而非具体的“商品”输出,所以,受到的客观影响相对较小,另外,当前GDP的增长更多的是政策导向下的扩大内需所驱动,中央层面的、地方政府层面的“政策驱动”格局一直存在;另外,尽管当前房地产市场受到一定的影响,但建设和销售是有一定的时间差的,二者有相关性但也有所区别。客观的讲,基础建设行业受到的冲击相对有限且有稳定的“资金流”,防御属性是其价值所在。

至于建材行业,按其分类,水泥是大头,其他的包括玻璃、五金等其他材料归属一类,钢铁行业则有较大的关联度,但从A股的角度吧钢铁行业从建材行业剔除,所以,目前我们所讲的建材更多的是以水泥为代表。那么提及这一产业,就需要提及两个词:环保和供给侧改革。其逻辑这里就不赘述了,我们从今年水泥行业的业绩修复增长就可以看出其走势具有一定的持续性,至于和房地产等行业的关联,这是另一个话题,这里不做表述。

第四,稀土永磁行业。其实稀土永磁属于有色行业中的一个细分子行业,但考虑我国稀土产业在世界的影响力,单独提出也不为过。我国为了避免再把黄金卖成白菜价,成立六大集团,政策导向清晰且明确,国企改革叠加供给侧改革,优势地位并产业整合有效驱动,虽不至于说是“垄断”,但在近年行业整顿、环保趋严等一系列因素影响下,价格逐渐修复,这是国外得了便宜的“国家”难以接受的,提高关税?不可能!这也是美国每次提及关税的时候都把稀土刻意避开的主要缘由。既然物依稀为贵,那么A股市场关注稀土永磁行业也就不为过了。

老朱看市场之 ————失之东隅 收之桑榆

第五,科技股,以芯片和5G产业为主导,软件等为配合。其实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已经被广泛的认可,但落实到具体却有限难度,特别是在目前知识产权等更加严格的背景下,技术在某种程度上与“领航”画上等号。我国在芯片方面落后,而落后就要挨打,所以,政策导向下的产业发展就具有更大的产业、政策、资金优势;软件行业也是如此,作为非母语为主的“软件语言”,客观上我们就具有一定的劣势,但程序是具有无限的可能,关键在于创新和开拓,所以,自上而下的驱动要远远强于自下而上的自发性修复,这也是关注软件行业的主要逻辑。

老朱看市场之 ————失之东隅 收之桑榆

至于5G产业,市场上分析的文章已经够多了,这里就提及一点,好不容易建立的优势,凭什么让给别“人”?在通信行业方面,先发者的优势我们已经吃过好多的“亏”了,无论从国情、还是舆情,无论从优势还是潜力,站稳了就是最大的优势。

行业说的不少了,那么把范围扩大一些,以免误导一些“有心人”!

一带一路题材其实强调的是走出去,而扩大内需强调的是自身消费,所以从题材效应看,阶段A股市场内需强于一带一路。至于逻辑,简单点的话能否用先易后难发展需求路径来解释呢?进一步说,无论一带一路还是扩大内需,其实不都是强调供需关系改变的一个“内核”么?

这里主要讲扩大内需。其实目前国家的主要矛盾已经点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看懂了没有?不懂的话,再读十遍。

既然消费需要升级,那么过度的渲染外围的影响是不是阶段有些过了?考虑我国阶段人口存在的两极分化态势:人口老龄化和二胎放开,消费市场目前到底是过剩还是不足也就相对清晰了,人口的结构转变、社会的持续性发展,供需矛盾、升级需求客观上都保障了扩大内需的市场地位,这其中,物质需求也好,精神需求也罢,是不是都是契机?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原本的经济导向到底是出口还是内需尚有较大分歧,现在格局相对清晰:先做好自己的,再考虑其他的,而A股市场的反应也正是如此。目前A股市场并未出现较为明显的分化,但至少围绕大消费题材所展开的行情已有苗头,出口导向阶段存在问题,没关系,国内需求放开“干”,提升国民幸福度不也是一个好的选择么?

所以,与其纠结要大而全,不如从A股市场踏踏实实的进行筛选,不要总是跟着后面去跑,投资这种事情,很多时候强调节奏,但更多的时候强调的是先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