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鮑毓明”事件中,你認知也失調了嗎?

在“鮑毓明”事件中,你認知也失調了嗎?

這是焦灼大伯的第第6篇深度文章


【聲明】:據人民日報稱,最高檢已經介入調查,具體真實細節是什麼,最後法律宣判的結果是什麼,我們不得而知,大伯從不造謠,也不傳謠!本文僅就該熱點事件帶來的認知不適進行心理疏導,對事件本身不作評價,一切結論以官方為主。

這個,鮑毓明怎麼讀?

(好吧,小夥伴們,這個毓字有多少不會讀的?俺也不知道,俺也不敢問!

總之現在專門作個普及,一會自覺點贊,可以嗎?)

拼音是BaoYu(\\)Ming!

用兩句話概括這件事:

“受害人李某,她的母親李母在李某快14歲的時候和網友鮑毓明(副總裁,法學學霸)約見,疑似送養。後來,鮑某在李某滿14歲後發生了疑似性侵事件,長達數年。案發後至今,鮑某以男女朋友名義,欲為自己申辯……”

具體細節內容可以參見南風窗和澎湃新聞。


咚咚咚!劃重點:“14歲”。

相關的法律背景:

強姦罪是以暴力、脅迫或者其他手段,違背婦女意志,強行與其發生性交的行為。如果和未滿14歲的幼女發生性關係,不管幼女是否同意,是否自願,只要明知對方是幼女,還和她發生性關係,都可以定強姦罪(還有姦淫幼女的加重情節)。但如果和已滿14歲的婦女(法律上已滿14歲就叫婦女,未滿14歲叫幼女),發生性關係,如果對方同意,就不屬於強姦(屬於正常性行為),除非能證明被害人是不自願,才能定強姦罪。


事件一出,人們紛紛義憤填膺:


網友普遍觀點:鮑毓明這位副總裁是不是早謀劃好了, 故意等女孩滿14歲,而規避強姦罪罪名?罵聲無數……


後來,網絡上出現了許多疑似為鮑某洗白的“理性”觀點。(是李母的賣女拋棄嗎?)


瞬間,我就感到不適了。

剛開始大家不是口伐筆誅的嗎?

怎麼劇情瞬間反轉了??

臥C,若要反轉,我心理接受不了啊。

今天寫這篇文章出發點就是很多人由於該事件的熱炒,產生了許多嚴重的認知失調現象。

在“鮑毓明”事件中,你認知也失調了嗎?

如:


*氣不過,鮑Yu明這個人渣必須怎樣,我好想他怎樣啊!!

*為什麼人渣可以藉助法律漏洞,為所欲為? 一點羞恥都沒有嗎?

*那像我這樣沒文化的人連犯罪的資格都沒有了!?

*竟然有人為這種人渣洗白:取證難?世風日下啊!

*索性屏蔽這種新聞,眼不見為淨。

……等等


心理學中這叫認知失調

認知失調是什麼?

“因兩種或多種認知因素之間出現不一致,而產生的心理緊張狀態。”

那此次事件中,這些不一致的認知因素有什麼呢?主要有兩個

*“惡人有惡報”、“天網恢恢、疏而不漏”

*“納尼,鮑某某有可能脫離法律制裁?”

(當然還有很多:.這位禽獸竟然是學霸、副總裁?忽然想起了自己過去的學霸哥哥和現公司的副總?哎呀,不敢想不敢想。)

今天只說前兩個,心理學中的應對方式。

我們是怎麼度過認知失調的?

美國社會心理學家費斯延格在上個世紀就關於“認知失調”,提出了兩大基本理論:

費斯延格第一理論:當個體的認知失調出現時,人們會自覺主動避開會增加這種失調的相關信息。

如圖:

在“鮑毓明”事件中,你認知也失調了嗎?

在“鮑毓明”事件中,你認知也失調了嗎?


部分人會表現出不敢興趣。說白了就是在這個問題的立場上站哪邊都怕被結果啪啪打臉。因此,就會選擇自動規避:這事,我不感興趣。

在我們生活中,也有這樣典型的規避認知的例子:


¥女朋友靈魂拷問男朋友:我和你媽掉進水裡,你先救誰?…………

¥很多年長的人會逃避談論關於性的話題。

(社會中,年輕人的想法和年長者的想法普遍不一致)

.

費斯延格第二理論:人們會傾向於通過以下三個途徑減少這種認知失調。

*1改變行為,讓行為的認知符合態度的認知。

此次事件中,大家都普遍強烈希望鮑XX得到嚴懲。


這最後的判決結果就是概念中的“行為”。“我們希望得到嚴懲”是的我們“態度”。

那怎麼改變這“行為”符合我們的態度,我們可不是法官,左右不了這個“行為”,因此,不少人就會到網絡中去發聲,想間接影響這個“行為”。

此刻就佐證了網絡中的各種討伐之聲。

*2改變態度,使主體的態度符合其行為。


改變行為難,那就改變我們的態度,可以吧。

有的人心裡也知道鮑某是人渣,應得到懲罰,但擔憂他鑽法律的空子。就轉變了自己的態度,如網絡中的所謂的“洗白”派,把矛盾針對到了李母的疑似賣女行為上來!

*3增加新的辯護性認知元素。


如:“正義有時會遲到,但永遠不會缺席!”

在“鮑毓明”事件中,你認知也失調了嗎?


不管判決結果怎麼樣,這句話的態度都能適用。


即使最後判決不盡如人意,相信法律也會更加完善,來填補這種犯罪的漏洞。

這種新的辯護認知元素就會讓原先的不一致儘量趨於一致,以達到人們心理的平衡。

所以,在這個事件中,你是採取了哪種措施呢?

最後,做個延伸

不只是鮑某某事件讓我們產生了認知失調,其實生活中,這樣的例子比比皆是,就舉個經典的例子:

如:財富與婚戀。

我們成年後,很多人會想,同樣生而為人,為什麼它家那麼有錢,我家那麼窮,我要怎麼應對或者適應?

適用費斯延格第一理論的:

自動規避炫富信息(誰朋友圈再發LV、愛馬仕、豪車、馬爾代夫,一律拉黑!)

劣):


適用費斯延格第二理論的:

*改變行為:我要通過婚姻找到富婆或者高富帥。

*改變態度:富婆和高富帥哪有那麼好找?好吧,我們結婚不是因為物質,而是因為愛情。

*增加新的辯護:愛情也不好找?哦,那我就隨緣吧!

在“鮑毓明”事件中,你認知也失調了嗎?

在“鮑毓明”事件中,你認知也失調了嗎?

在“鮑毓明”事件中,你認知也失調了嗎?

小夥伴們,是不是世界突然豁然開朗了?


我是非著名心理學者:焦灼大伯。今天分享就到此吧。


現在深夜時間23時35分,黑眼圈又嚴重了,明天想吃個雞蛋補補身體,麻煩這位大爺或者美妞翻個牌?謝謝您了。

晚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