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醫百】疫情帶來的熱潮正在退卻,國內醫械企業準備好了嗎?

來源:局座召忠、澎湃新聞、忠言逆耳乎、鳳凰新聞、體外診斷網、騰訊科技 器械之家整編

前言:在國內新冠疫情趨於穩定,國外疫情高速爆發的階段,我國相關的醫械企業紛紛釋放產能,馳援全球。而當時巨大的需求和緊張的產能,吸引了大量企業跨界生產防疫物資,一時間也是門庭若市,而如今,當國外相關企業產能釋放,對國內防疫物資的需求量大幅度降低後,國內的入局者們準備好了嗎?


發達國家不會永遠依賴中國的支援

據美聯社當地時間4月26日報道,當天,美國南卡羅萊納州接受了來自中國的150萬個外科口罩。

當這一批口罩落地在格林維爾·斯帕坦堡機場的停機坪上,在場的南卡羅萊納州共和黨參議員林賽·格雷厄姆卻說:“我們想要美國製造的口罩,我們不想依賴中國或其他任何國家來滿足我們基本的醫療需求。

雖然事後他在推特上正式表示了對中國的感謝,但也感嘆,希望美國減少對中國的依賴。他同時強調了製造業迴流的重要性。他預計今年秋天新冠病毒會捲土重來,並希望在那個時候美國做好了準備,可以不再依賴中國。

【星醫百】疫情帶來的熱潮正在退卻,國內醫械企業準備好了嗎?

【星醫百】疫情帶來的熱潮正在退卻,國內醫械企業準備好了嗎?

正如張文宏醫生曾提到的,我們真的需要為歐美髮達國家擔心嗎?或許因為疫情初期,他們的領導層錯誤的估計了疫情發展的迅猛,民眾也沒有對新冠疫情有應有的重視(即使現在仍然有這樣的人存在),相關企業準備嚴重不足,所以有相當一段時間,大批受到新冠病毒攻擊的發達國家只能依賴產能全負荷啟動的中國來渡過難關。但到如今,除了呼吸機這種製造難度偏大的設備,口罩、防護服等防疫物資恐怕已經不再是全球趨之若鶩的稀罕物件。


格力口罩已門庭冷落,銷售量不足產能的10%

從格力口罩的銷量上,我們或許能夠管中窺豹,據鳳凰新聞報道:跨界生產口罩的格力,僅僅經過50天,就從系統擠爆沒落到門庭冷落。

2020年3月9日上午10~11點,格力口罩正式上線接受預約。

在小程序“董明珠的店”(格力口罩銷售唯一渠道)中有兩個規格可選:一種是KN95口罩,275元一盒,每盒50只,每隻KN95口罩均價為5.5元;另外一種是一次性醫用口罩,150元一盒,每盒50只,每隻一次性醫用口均價為3元。

彼時,口罩還是“硬通貨”,搶購格力口罩的場面堪稱魔幻。第一天有68626人預約成功,到了第二天搶購熱情全面迸發,預售開啟後的第20分鐘,預約人數就突破27萬人,全天有472518人成功預約。

【星醫百】疫情帶來的熱潮正在退卻,國內醫械企業準備好了嗎?

【星醫百】疫情帶來的熱潮正在退卻,國內醫械企業準備好了嗎?

2020年4月27日上午10點,“董明珠的店”KN95口罩已經下架,僅能預約一次性醫用口罩。而全天預約的人數未超過2000人,以此推算格力口罩的銷量已跌至不足10萬隻/天。這意味著格力口罩銷售數量不足產能的10%。

業內人士分析,格力口罩是格力電器迎戰疫情的一個縮影,作為緊急轉型是成功的,但在市場變化之下,未能及時跟上節奏從而逐步被邊緣化。但也不排除這是董明珠入局醫療器市場的一大布局。


當疫情褪去,是否會遇到負面反噬?

格力口罩或許因為與主流售價格格不入、沒有及時需求升級等原因不具備典型的代表性,但我們不難總結兩個重點。1、國外應對防疫不會永遠依賴中國生產;2、在疫情褪去,我們也許會面對資本反噬。

畢竟,對於全球防疫物資而言,短期會有需求,但需求斷崖終會到來。

4月26日,國家衛生健康委黨組書記、主任馬曉偉要求,所有縣區級以上疾控機構、二級以上綜合醫院要抓緊進行改造,在短時間內形成核酸檢測能力。支持各地在公立醫療衛生機構檢測能力不能滿足需求時,與第三方醫學檢驗實驗室合作開展核酸檢測,充實檢測力量。

【星醫百】疫情帶來的熱潮正在退卻,國內醫械企業準備好了嗎?

由此可見,醫療器械等應急資源儼然已經成為未來醫療戰略儲備的關鍵方向。對於整個行業而言,是一次珍貴的機遇。醫療器械將在市場擴容及基層下沉過程中迎來需求高峰,整個行業將迎來新冠疫情重塑後的格局。

此外,口罩等低附加值耗材由於門檻較低,疫情過後大批醫療機構依然會儲備採購,產能將急劇上升。但拐點終會到來,當需求斷崖來臨,產能過剩可能成為行業危機。


簽了合同就等於錢到手?

在目前的緊急狀態下,許多臨時轉產的企業合同都會簽到手軟。但不管合同上的金額數目如何喜人,這些錢什麼時候能到賬、最後是否真的能夠到賬以及能實際到賬多少還兩說。

就連英國對自己本土企業戴森研發出來的呼吸機,政府也是說不要就不要了!

據路透社報道,此舉意味著戴森拿下的10000臺呼吸機訂單將被放棄。而迄今為止,戴森已經在該項目上花費了約2000萬英鎊(2500萬美元),並且沒有使用任何公共資金。

【星醫百】疫情帶來的熱潮正在退卻,國內醫械企業準備好了嗎?

再加上各國相繼出臺各種經濟刺激計劃,如果選擇的結算方式和時機不當,企業最後是否是賠本賺吆喝還未可知。


預付式消費糾紛疫情後如何解決

還有一點需要注意,目前緊急狀態、加班加點忙交付的產品質量難以保障,疫情結束之後可能會觸發此起彼伏的售後服務事件,極端情況可能還會面臨官司。

從某種意義上說,現在掙到的錢是一個企業未來信用的提前變現,如果客戶發現一個公司的信用質量不夠好,在未來調低其信用評分是再正常不過的反應了。所以一定要注意質控,千萬不能放鬆,否則圖一時之快,可能面臨的是源源不斷的各種痛苦甚至要拖累整個行業及國家信用。

結語:部分企業藉此次疫情實現了大幅增長甚至是完成了躍遷,但總體上醫療行業是一個長久生意,所以不管是在高光時刻還是在艱難時期,公司的決策都需要兼顧到長遠發展。特別是當行業利好的時候更要主動謀劃、提前佈局。真正實現把突如其來的機遇變成公司長期良性發展的動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