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余年》的梦想如果用教育来实现

最近热播了一部网络历史剧《庆余年》,从独特的角度将小说呈现在荧幕之上。从目前已经播出的内容看,主角的母亲叶轻眉想创造一个人人平等的法治社会,却中途遭人杀害,而主角范闲则因滕梓荆的死决定接过母亲的梦想,将他实现。


《庆余年》的梦想如果用教育来实现


最终的结局肯定是圆满的,那是一种法治下人权的平等。从另一个方面考虑,如果用教育可以实现这个梦想吗?

首先在历史上,上下尊卑的形成除了法治的原因,也有教育的因素。古代的教育并不是每个人都有资格接触的。从学校出现开始,就是为统治阶级服务的,被统治阶级属于会说话的工具,被排斥在学校之外。这也是为什么范闲无法用平等的思想去和下人沟通,反而训斥和打骂反而更让他们安心。这就是教育阶级性最直观的体现。尤其在封建时期,统治力度的加强,教育更是具有鲜明的等级思想和宗教特性。


《庆余年》的梦想如果用教育来实现


这是因为这种根源所在,即便是法治之下实现了人权的平等,但是由于教育的不公平性,依然无法改变当时的社会思想。

对于《庆余年》中的人人平等的思想让我有很大的触动,这是一种现代人对于古代人的一种感触,那是一种怎么样的精神,才会有如此大的宏愿。如果梦想成真,社会肯定会向前迈进一大步,但随之而来的问题也会出现。

《庆余年》的梦想如果用教育来实现

最好的答案就是我们当前社会,即便是在人人都可以平等地获得教育的权利的时候,依然有很多的人在社会的底层挣扎。或许可以说是社会种种的不公平,只是很多人都忽略了最大的公平--人人都有受教育的权力。

我们不能忽略这种社会的不公平性,也需要正视这种不公平。以社会的中产阶级为例,同样是中产阶级,以教师、医生和律师为代表的脑力劳动者和以蓝领工人为代表的体力劳动者因为技术的发展会走向不同的结局。


《庆余年》的梦想如果用教育来实现


这里影响最大的就是体力劳动者,伴随着技术的发展,体力劳动者会逐渐失去工作而无法养活家庭,也无法给孩子更好的教育,最后迫不得已走上歧途。甚至他的后代都会失去选择伴侣的机会,导致这群人走向灭亡。而脑力劳动者生活依旧,甚至更上一层楼。

我们不能阻止社会的进步和技术的发展,但是我们也清楚这种发展给这类人带来的不幸。这是在人人平等的法治社会中的现实。


《庆余年》的梦想如果用教育来实现


身为人类的一员,我们都很清楚,鱼与熊掌不可兼得。只是天无绝人之路,我们无法阻止社会的进步,也无法阻止他们失去工作,我们能做的就是用教育来改变他们,让他们获得重新工作的资格。

这也是教育的真正意义所在。同时也是现代教育的目的。既要培养可以领导人类进步的精英,也要培养具有文化的专业人才。以现代科技为基础,让劳动与文化相结合,实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或者说这是最好的也是唯一的方法。

回到最初的问题,如果用教育来实现《庆余年》中的人人平等的梦想可能吗?答案是肯定的!这种梦想的实现是要在理想状态下才可以获得的,或者说他本身是脆弱的。


《庆余年》的梦想如果用教育来实现


毛主席说枪杆子里出政权。所以法治的强制力比教育更适合去改变哪个社会。而改变之后的社会可能才是教育大展身手的时候。

总而言之,学习改变命运,知识创造未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