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葦渡江”的達摩祖師,闡述萬法都是從心中所生

中國禪宗始祖達摩大師,原是南天竺國香至王的第三個兒子,從小富有仁愛慈悲之心,喜好親近佛事,且對王位不眷戀。年輕時在印度出家後前往中國弘法,時值南北朝政治動盪,因為與南梁武帝話不投機,神話般地腳踩一根蘆葦渡過長江,在少林寺“觀壁九年”,皇帝三詔不受威脅利誘。因此有“一葦渡江”的神奇傳說。年少時,達摩曾隨佛陀跋陀修行,學得坐禪使內心得到平靜,卻也時常懷疑自己能否像佛陀那樣,以自身的智慧救助執迷無明的眾生。

“一葦渡江”的達摩祖師,闡述萬法都是從心中所生

始終覺得未能究竟真理、明瞭諸法實相。某日,般若多羅尊者遊化到南天竺,香至王一聽聞有尊者到來,趕緊出外迎接,並禮請至王宮舉行宴席。尊者入座後問眾王子,他手上那顆珠寶如此珍貴,世上有什麼東西可以超越它?大王子與二王子回答,“這粒寶珠是寶中至寶,所以父王才拿來供養尊者,沒有東西能超越它。”菩提多羅回答,“智慧之光勝過寶珠之光。世上最有智慧的是佛陀,因此佛光才是至高無上的存在。”尊者一聽再問,“諸物之中,何物無相?”“不起無相!” “何物最高?”“人我最高!”“何物最大?”“法性最大!”般若多羅尊者聽到菩提多羅充滿智慧的答話,心中深知他堪為法器,將來必是佛門龍象;然而,得度的因緣尚未具足,因此暫且沉默,未發一言。

“一葦渡江”的達摩祖師,闡述萬法都是從心中所生

後來,香至王過世,三王子即追隨尊者出家學道,從此跟隨般若多羅尊者左右,直至般若多羅尊者坐化,達摩此後開始遊歷東土。此後,達摩流傳著一葦渡江、面壁九年、斷臂立雪、只履西歸......等故事傳說。萬法都是從心中所生,心就是萬法之王,故稱心王元是一心之體,分成八識之用,用雖有別其體是一,所以元是一心之體,分成八識之用,用雖有別,其體是一;其實那個“體”到底是什麼?一性,但是這個一性,我們人人本來具有,這個具有的覺性,變成了無明,生了三細,從這個清明的一念,就只是一個無明一起,所以他就散掉了,散成了八識。

“一葦渡江”的達摩祖師,闡述萬法都是從心中所生

前面說過,苦、集、滅、道,這苦、集、滅、道,是因為人,人人聚居在這個人間,人人集中於這個煩惱,個人的煩惱、執著,貪、瞋、痴、慢、疑這麼多,所以會製造人世間很多的苦難。人生是苦,要如何才能消除呢?人是怎麼來的?佛陀又再向我們解釋,說“十二因緣法”,開頭那一念的無明,不就是從這個心王開始,其體是一,雖然它的用有別、有分別,其實它的體是一,所以分成了八識,這是我們要很用心去體會。我們若能夠好好,來體會佛陀所說法、用心,不要辜負了釋迦牟尼佛來人間,不斷地慈航倒駕,一大事因緣,

“一葦渡江”的達摩祖師,闡述萬法都是從心中所生

不斷就是來開示,一直就是在等待著,芸芸眾生能夠體悟,體悟佛所說法,所以開、示、悟、入,眾生到底有悟了嗎?到底法有入心還是沒有?先自己問自己,希望我們人人要自己來問心,因為我們的心王,就是等待我們來反問自己,問我們自己到底瞭解多少了?假如我們沒有好好自己反觀自性、自問自己,我們可能還在八識,悠遊在外面,懵懵懂懂還是不斷地在造業。我們要了解,都是從心中所生,一切的法,心就是萬法之王,要好好地刻入心中去,去體會去找,找我們的心王在哪裡,我們人人的心裡,人人都有這念覺的本性,大家要時時多用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