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非诸葛亮,他才是三国时期最聪明的人,他的事迹如教科书般经典

说到三国,这是一段被现在人津津乐道的历史,老少皆宜,各种电视剧,歌曲甚至餐饮业都可以蹭到ID。

因为这段历史,风云人物层出不穷,各路英雄各显神通,各种智谋心理权术运用的淋漓尽致。我也是特别喜欢这段历史。

并非诸葛亮,他才是三国时期最聪明的人,他的事迹如教科书般经典

说到三国,有一个技能不得不提,那就是谁的智谋更胜一筹,谁的智商更高,说白了就是谁更聪明。论聪明,大家估计最先说出口的就是诸葛亮,鲁肃,周瑜,司马懿,以及曹操谋士,荀彧,许攸,荀攸,郭嘉,贾诩。这些人中最有名的估计要数诸葛亮了,他不仅仅是杰出的政治家,还是杰出的军事家,甚至文学家(小时候读的出师表都是必背课文了)。

是的,诸葛亮历史上是聪明,但是用现在的人说法,可能是因为炒作的原因,各种野史夸张,把诸葛亮都弄的神话了,似鬼似仙。单独拿空城计一说,为了刻画诸葛亮“演技好”的能力,居然说诸葛亮披头散发,装神弄鬼,迷惑司马懿。且先不说有没有空城计一说,就拿诸葛亮形象来讲。诸葛亮是高8尺,年方25,常手持羽扇抱膝而坐,山林间引吭高歌。这么一个大帅哥,气场如此之大的人怎么会不顾自己形象而去装疯卖傻呢?

并非诸葛亮,他才是三国时期最聪明的人,他的事迹如教科书般经典

因此我们往往是被野史和传说深化的人物所欺骗了,但是这里强调的是,我不是说诸葛亮没有本事,但是对事不对人,还是要分清楚的,诸葛亮要是没本事,为什么刘备找到他之后,一路顺风顺水的呢。

今天我们要说的不是诸葛亮聪不聪明的话题,而是要说历史上三国谁最聪明的话题。 个人认为可能三国最聪明的谋士要数曹操的谋士贾诩了。

并非诸葛亮,他才是三国时期最聪明的人,他的事迹如教科书般经典

正史和小说上面对于贾诩的故事说的其实是比较少的。但是我们单单从几个方面来衡量一下贾诩的智慧,看看他是不是最聪明的。

1. 军事智谋

在建安四年之前,也就是官渡之战之前。贾诩只是张绣手下的一个谋士,当时曹操第一次讨伐张绣的时候是出奇的顺利,到了之后张绣直接投降了,只是曹操这个做得太出格了(现在的话叫太作了),不仅看上了张绣的婶婶纳她为妾,还极力拉拢张绣的身边的人 大宴宾客,搞的张绣很没有面子,贾诩看出张绣的心思,秘密策划反抗。结果打的曹操落荒而逃差点就丧命,这次曹操的大儿子也是曹操认为的嫡传子曹昂死了(如果这位没死,估计很难有以后曹丕什么事了),爱将典韦死了,侄子曹安民也死了。如果说这次不是贾诩出谋划策,估计张绣也只能忍气吞声。但是这一点还没办法看出贾诩的智谋。

要知道曹操讨伐张绣一共进行了三次,第二次讨伐的时候曹操虽然赢了,但是没有彻底消灭,到了第三次的时候,还是没有彻底消灭张绣。

第三次讨伐张绣的时候前期打着打着,曹操突然撤军,张绣准备奋起反追,贾诩说“主公千万不要追”,张绣没听认为此时是大好时机,全军出击,结果大败而归,等张绣败归的时候还没有来得及喝一杯水,贾诩立马建议“主公马上追击”,张绣想不明白问贾诩“贾先生难道你不知道我是刚刚败了回来的,现在还追是为什么?”贾诩直接回答“主公不要问为什么,马上追就是了”,张绣一想,贾诩毕竟是谋士肯定有他的考虑,反正已经败了一次,大不了追过去再败一次也不妨。于是收拾残兵奋起直追,结果大胜。

张绣胜利之后进来之后大喜握着贾诩的手说“先生真乃神人,但是先生能否告知第一次不能追击,第二次能追击的原因呢,我实在是想不通”贾诩听了之后回答说“其实这个是非常简单的。曹操在于将军这次战争中,曹操是否有失策?是否有失利?是否有失势?都没有,那么他为什么会退兵?肯定是他的后方大本营出问题了,所以会退兵。主公你想,他退兵是撤退,而不是被击败之后溃退,以曹操的性格,撤退的时候断然会亲自断后。说实话主公虽然英勇善战,但是打仗比起曹公来还是差一点的,所以主公您第一次追击的时候必败,等到主公您回来之后,曹操再确认了您打败之后,必然在撤兵的时候走到前面,而留下的是一些实力比您弱的指挥官,所以第二次您追击的时候会打胜”。张绣听了之后佩服的大喊“先生真是料事如神,真乃奇才”。

而事实上,确实如此。曹操退兵确实是因为自己的后方出现了问题。他在征讨张秀的时候,他的谋士截获了一份袁绍的使者情报,袁绍的谋士建议袁绍在曹操攻打张绣的时候进攻许昌,被曹操知道之后所以才撤兵的,结果袁绍没有听谋士的没有进攻许昌,所以对于曹操来说赶回去是虚惊一场。但是对于贾诩老说何尝不是贾诩的料事如神。

并非诸葛亮,他才是三国时期最聪明的人,他的事迹如教科书般经典

2. 洞察人心

贾诩在投奔张绣之前是在段煨的幕下当谋士的,段煨对他是毕恭毕敬,相当的好。结果贾诩还是投靠了张绣。有人不解的问贾诩“段煨实力更强而且对你也很好,为什么却不在他的帐下,你不怕段煨对你和你的母亲下手吗?” 贾诩回答道“段煨对我好,我也知道,但是我知道段煨这个人是防着我的,他对我好是因为我的名声和威望都要比他高,而且他是不缺谋士的,等有一天他的实力壮大到一定的地步的时候他迟早会因为畏惧我的名望而下手的,但是对于张绣来说他是没有谋士的,他希望我去那里,我在那里纯粹就是一个谋士。另一方面,段煨是希望我去张绣那里的,他不敢对我怎样,因为他怕我把他的军事和其他情况全部告诉张绣,反而他会更希望从我的身上得到张绣的情况,所以他也不会对我的家人会怎样”。果然,等贾诩投靠张绣之后,段煨没有把贾诩怎样,而且对他的家人也是非常的好。

另外一方面,在官渡之战之前,袁绍派使臣来说服张绣说“袁公马上就要对曹操动手了,各位考虑到袁公的威望可不要站错了对”,贾诩还没等张绣说话就抢先说“你们袁本初连自己的兄弟都干杀,还能对我们怎么样,告诉你们主公,我们是不会投靠你们的”,就这样打发使臣走了。张绣一听就慌了说“先生说话一点都不客气,这可断了我们后路啊,这可该怎么办咯”贾诩说“主公何必担心,很好办,我们投靠曹操就行了”,张绣一听苦笑道“先生是在开玩笑吗?难道您不知道我们当初是怎么反叛曹操的吗,曹操恨不得杀了我们,怎么可能允许我们投降”。贾诩一听说道“主公投靠袁绍,袁绍比曹操实力强很多,对于曹操来说我们可有可无,就像年三十的凉菜,有我们过年,没我们照样过年,但是投靠曹操对于曹操来说就是雪中送炭,以将军的英勇善战,一定得到重用。如今当下,曹操兵马少,对于人才求贤若渴,而且以他的考虑和格局怎么可能还为叛变一事与您计较。所以您放心的去投降曹操好了”。张绣将信将疑,最终还是跟着贾诩一起投降曹操,这次是真的投降。果然曹操以礼迎接,大摆酒席。丝毫不提宛城叛变一事。之后张绣成为曹操手下一员大将,最后封到2000户,而曹操其他手下没有封到1000户的。贾诩也成为曹操一员谋士。所料安排完全如贾诩所说。

所以说,贾诩在洞察人心的时候看人看得非常透彻。他往往能够将要跟自己打交道的人心里想法摸得一清二楚。你说他是不是聪明人?

并非诸葛亮,他才是三国时期最聪明的人,他的事迹如教科书般经典

3. 自知之明

三国时期的谋士大多寿命比较短暂,而且到最后基本没有善终的。比如诸葛亮,许攸,郭嘉,荀彧,荀攸,杨修等。除了诸葛亮之外,大都是曹操的谋士。后来曹操老了之后可以说性格残暴,生性猜疑的一面表现了出来。他手底下的谋士被斩杀也跟这方面有关系。但是贾诩却不一样,贾诩一生活了77岁(147年-223年)而且是寿终正寝,死的很安详不像其他人一下死的时候郁郁寡欢,忧愁而死(例如诸葛亮)也不像有人机关算尽被主公忌惮而杀(比如杨修)。究其原因,是因为贾诩这个人很有自知之明。他知道自己对于曹操来说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所以在曹操手下做谋士的时候,贾诩表现的非常低调,不轻易献策,也不私底下去随便结交好友,也不到处走动拉帮结派。甚至,在曹丕和曹植在争取权力的时候也没有掺和进去。尽管曹丕当时极力拉拢也没有成功。所以说对于贾诩来说他很明白自己的位置是什么。最终他的结局是所有谋士中最好的。

并非诸葛亮,他才是三国时期最聪明的人,他的事迹如教科书般经典

老实说,拿贾诩跟诸葛亮来做对比是没有可比性的,对于诸葛亮的真实历史来说。他更多的是在政治领域做出了杰出的贡献。所以比智谋比计谋是比不过贾诩的。你们觉得呢?你们觉得三国时期最聪明的人是谁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